故事主题理论负二课 故事主题种类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在上一课,我们稀里糊涂得出:故事主题就是在人类域中任意选择一点来充当组织故事的中心或重心或核心;且故事的主题域=人类域。
那么这一课我们就来探索分析一下这片人类域,也就是解决一下主题种类问题。
这里我们先列一下之前我们探索主题的成果:
思想主题
情感主题
欲望主题
形象主题
状态主题
情境主题
象征主题
个体主观化主题
个体客观化主题
社会(群体)客观化主题
社会(群体)主观化主题
很明显,如果按上面这样分类,是有些逻辑混乱的。因为个体主观化与社会主观化主题既可以是思想的,也可以是情感的,还可以是状态的,等等。而个体主观化与社会主观化主题根源上则是源于个体客观化与社会客观化主题。
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欲望,又或者是形象、状态与情境,其实这些都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而已。
比如你与一个陌生人经过长期的交往,你们之间会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那么当用情感形式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友情;当用欲望形式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你渴望与朋友在一起,希望他生活幸福等;当用思想形式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友谊无价,友谊地久天长等;当用个体状态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你不与朋友待在一起,你就感到郁闷不乐,而你一与朋友待在一起,你就会无比开心快乐;当用情境形式反映这种关系,那就是你周边的世界是温暖的明亮的。
虽然个体的情感欲望思想等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但它们本身也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即可以作为故事的主题的,也是属于主题域的。比如我们可以创作一个故事,而它的主题呢并不是关于某种具体思想的,而是关于思想本身的。比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原始人,他和他的族人活的很是艰难,偶然间的一次,他通过观察闪电电击大树着火的现象,于是产生了一个可以用石块互相撞击产生火星来造火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帮助他与他的族人从此走上了一条进步文明之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能表达出思想本身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好,解释清楚这些,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对人类域进行分析拆解了。
首先是反映人类域的客观存在的形式,也就是主题形式有哪些?
情绪形式,
欲望形式,
情感形式,
思想形式,
个体状态形式,
个体形象形式,
情境意境形式,
等等等,这些都属于故事这种精神产品形式常用的主题形式。
其次是人类域的客观存在的种类,也就是主题种类有哪些?
第一大类是关于人自身整体与人自身的一部分的关系:
人自身之自我与人
人自身之情绪与人
人自身之欲望与人
人自身之情感与人
人自身之思想与人
人自身之人格与人
人自身之存在状态与人
人自身之存在历程与人
人自身之存在情境与人
等等等。
第二大类,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性爱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阶层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等等等
第三大类,是人与团体的关系
人与团体,
第四大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
第五大类,是人与非人的关系
人与实物的关系
人与虚物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里我们简单而又不求甚解的介绍了个体范围内的主题分类,接下来还有团体自身,团体与团体,团体与非人等即团体范围内的主题分类,及社会自身,社会与社会,社会与非人等即社会范围内的主题分类。这里就不再进行分析拆解了。
好,就这样吧,烦死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