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文化 | 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二)之三大战役(内含北外真题)

2021-06-06 20:10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文化 | 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二)之三大战役(内含北外真题)

原创 初心百科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指公元199年至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于官渡所展开的一场战略决战,也是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东汉末年,汉室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各地州郡大吏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纷纷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等。其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随着征战逐步壮大起来。作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在所难免。公元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救了白马之围。而袁军在追击过程中,被曹所设计使袁军大将颜良、文丑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后曹操奇袭乌巢,将补给粮草全数烧毁,使得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最终,由于袁绍胆略不足、刚愎自用,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一方获得了全面胜利。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此战后,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的一场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公元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军南下荆州,荆州牧刘琮投降,依附刘琮的刘备南逃。此时,江东孙权正派鲁肃前往荆州探听消息,听闻刘备南逃,便劝说其与孙权结盟。最终,孙刘组成联盟,孙权阵营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孙权阵营的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见败局已无法挽救,曹操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之后,天下三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221年,为夺回荆州,并为关羽报仇,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在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总结出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战役。此战后,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东吴也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相关真题

【名词解释】“官渡之战”——选自【2020北京外国语大学】

「官渡之战」

【解析】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大获全胜。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中国历史文化 | 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二)之三大战役(内含北外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