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的父母要注意了,这6点是教好男孩的秘诀,值得大家收藏

引言
尽管我只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让她有机会遇上更多优秀的男孩,我还是要为有男孩的家长们写一篇关于男孩养育的文章。
文字可能比较多,但干货也不少,对有男孩的家长而言,这是一篇能帮到如何正确养育男孩的文章。
哲学家柏拉图说:“在所有的动物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哲学家的话似乎说到了家长们的心坎上,引发了家长尤其是担负育儿主力的老母亲们的共鸣。
男孩们精力旺盛,淘气,好动,不听话,还时不时地会闯祸。无怪乎有很多老母亲都在抱怨,养育好男孩真心好累。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都希望自家男孩能够品行端正,能够学有所成,将来能做个顶天立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男子汉。
但要把梦想照进现实,并不是靠祖上蒙荫就能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家长如何教育好男孩。
对家有男孩的家长来说,养育男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引导、不断调整和不断修正教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让自己成为男孩的良师益友,真正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相信,历经一番不懈的努力,你眼前羸弱的小男孩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一个上能做社会栋梁,下能撑家庭重担的真正男子汉。
01 家长对男孩是引导而不是主导
面对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喜欢探索、喜欢尝试、也喜欢天马行空地幻想。
在成长的旅程中,他们不会拒绝家长的加入,但他们更乐见家长是旅伴、是队友,是可以不断进行平等交流的引导者,而不是摆出家长权威来决定他们命运的主宰者。
换句话说,家长对男孩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会引导的家长,在男孩心目中是最有魅力的家长。
引导和主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家长的引导可以保证男孩有一个自由独立的成长空间;而家长单方面的主导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失去前行的动力。
在这方面,家长的把控和拿捏很关键,如果把控和拿捏对了,男孩今后的人生方向将是顺风顺水,这将是一趟快乐而又有巨大收获的亲子旅程。

按理说,家长只要是明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可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并不按套路走。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搞懂男孩的小心思,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主导男孩。
具体来说,就是干涉得过多,久而久之,男孩不仅逐步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称为长不大的“男婴”而不是男子汉,还加剧了亲子之间关系的紧张状态,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后,让整个家庭都弥漫着一层看不见的“硝烟”。
真正有教育智慧的家长知道要扮演怎样的教育角色,他们不会处处干涉男孩的正常成长,但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又像及时雨一样,可以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他们会与男孩一起结伴探索和体验,享受打开未知领域的快乐;他们也会和男孩围坐在一起读书论道,通过潜移默化让自己成为男孩的崇拜偶像。
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是主导,而是引导。家长要根据男孩自身的发展特点去引导他们,这样,才能将男孩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去做有针对性的培养。

要让男孩在将来能驾驭自己的人生,就请从此刻做起,让男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导者。
02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著名教育家塞勒·赛维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同的人在观察和看待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同,同一件事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一样,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想一想,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家长要能够主动站在男孩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感知到男孩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对男孩的举动有所理解。
更重要的是,父母一旦有这样的意识,就会迅速拉近自己与男孩之间的情感距离,及时了解到男孩最真实的一面。
▶1、与男孩沟通前,不要提前下结论
男孩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家长先不要主观地去下定论,要耐着性子和男孩进行沟通,听一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2、以同理心来理解男孩的感受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很在意家长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家长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以同理心来理解男孩的感受。
03 从小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在男孩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一种能变得更加强大的渴望。
通常,男孩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朦胧有了性别意识,此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唤醒男孩的男子汉意识,培养男孩的阳光男孩形象。
尊重男孩对冒险领域的探索,欣赏男孩探索征服的渴望,是家长成就男孩男子汉梦想的最有力支持。
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爸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对妈妈而言,爸爸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非常棒的男子汉。

而与之对比的是,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弱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让爸爸知道这一点,相信他再也找不到逃脱和躲避养育男孩的理由了。
04 对男孩的“破坏”行为要有包容心
男孩和女孩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男孩有一定的破坏性,比如喜欢把刚买的玩具大卸八块,喜欢把家里的小闹钟拆得七零八落……“破坏力”几乎是男孩与生俱来的本能。
很多家长对男孩的破坏行为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可我们要知道,大多数男孩爱把玩具等东西拆开,并不是要故意把东西弄坏,而是一种好奇心在驱使着他们要对感兴趣的东西“开膛破肚”进行“研究”,想要搞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不少育儿专家认为,男孩身上表现出的这种“破坏性”不但不应该被禁止,还应该值得鼓励。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探索精神的表现,也是他们不断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如果你家的男孩是个“爱破坏分子”,根本就用不着头疼,更别把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扼杀在摇篮里,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好。
一是家长对男孩的“破坏”行为要有足够的包容
对于男孩的“破坏”行为,家长要有足够的包容,不仅如此,家长还要鼓励男孩通过各种途径如阅读相关书籍等去丰富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二是“破坏”行为不能超越任何的安全底线
不是所有的“破坏”行为都能得到许可,如果“破坏”行为超越了安全底线,比如玩电、玩火等则要坚决予以阻止。
家长既要保护好男孩的好奇心,又要让男孩知道这些行为中隐藏着的危险性,不去触碰安全底线。
三是家长要积极参与到男孩的“破坏”行为中
男孩的很多“破坏性”背后都隐藏着他的天赋,诸如探索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单靠男孩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天赋,这就离不开家长的细致观察和正确引导。

比如家长在男孩拆卸机械闹钟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动手拆,还可以顺带着把闹钟的一些原理、时间概念等知识告诉男孩,这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亲子互动教育活动。
家长在参与中可以通过观察、启发、鼓励等手段,把男孩隐藏着的天赋挖掘出来。
05 从小帮助男孩树立人生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有了目标的男孩,做起事情来较其他男孩更专注,有更高的成功率。
每个男孩都需要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未来的路就有了清晰的前进方向。
男孩人生目标的最终决定权是男孩自己,但家长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帮助男孩找到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帮男孩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发展目标。
06 别太宠溺你的男孩
在网上曾经曝光了多起未成年男孩犯罪的记录,这些悲剧在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同时,也在警醒着我们有男孩的家长们一定要教育好男孩。
家长再爱男孩,也别太宠溺,家长的过度宠溺只会让原本无邪的男孩变得极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也无助于孩子正确三观的养成。而男孩一旦没有教好,影响着不仅是男孩自己,还有别人家的女孩。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男孩子教好了,不仅是关系到男孩自身幸福的事情,同时也是关系到别人家女孩幸福的事情。

男孩的养育过程,注定是一条道阻且长之路,但行则将至。家长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说是人生导师也不为过。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家长,能像今天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随着男孩的长大,家长若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是很难把男孩教好的。
家长的责任和教育使命就在于不打扰男孩自我发展的情况下,为男孩搭建量身定做的成长平台,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男孩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养男孩的独立人格等等。
家长的作用就是让男孩在家长的引领下,能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大步前行,享受着自由成长的快乐。
也只有这样,男孩未来的人生才能更加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