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化身QC,在工厂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2022-09-30 16:18 作者:买手研习社  | 我要投稿

分享一段我客串QC时的经历,我在某公司时,曾经“批评”过那帮QC/QA的报告。

因为他们的Inspection Report(检验报告)永远只提问题,但是永远不会给解决方案。

为了保护自己,对货物能避就避,尤其是对那些“可Pass不可Pass”的货。

注:QC和QA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后者是建立体系并确保体系按要求运作,以提供内外部的信任。


01#出具药方,解决问题

我去供应商/工厂那边巡查,在和这帮家伙吃饭时,交流这个问题,他们给到“我”的原因是:

①以前他们除了“挑刺”,也“开方子”解决问题;但是又很多时候供应商往往会以此来搪塞和规避风险;(喏,是你们的QC让我们这边操作的)

②有时候确实会因为经验判断问题,导致不敢“拍板”。(到底是否采纳)

所以在知道原因和他们的动机后,我在客串QC的那段时间,出具的验货报告,除了“挑刺”,还明确地给了“药方”。

这个“药方”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在和工厂技术和品控人员,以及远程咨询了集团品控部门老大的综合意见后,给出的可行性方案。


这其中会涉及一个公司风险的问题,那么怎么规避公司自己的风险呢?

①对有问题的货或环节,进行所开“药方”的测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②在报告中加类似于“整改方案仅为建议,供应商需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评估并测试后再推行。”


02#固定格式,循环往复

工厂是产品品质的第一道防线:产品的品质永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查出来”的。

后来我的老大看我的QC报告,觉得非常好,就把我的做法在后续的报告架构里面,以“固定格式”框下来。

另外,对于那些所有货都Pass,或者被毙掉货物很多的QC,会进行稽查。

因为他们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工厂的质素,以及AQL标准,做统计后给到一个合理的Pass Rate货物通过率。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大数据的运用,有了这个Pass Rate做平衡线以后,对QC的稽查就有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100%通过的,要么就是工厂本身品控就很厉害,很高,甚至高于客户的要求;要么就是有可能存在塞红包的可能。

而对于那些货物被毙掉很多的工厂,要么就是工厂品控很差,要么就是QC在“可过可不过”的情况下,自我保护性地选择了“毙你没商量”。


举这个例子举例,就是想说明一个事情:

①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能否通过正常的管道输送到更高的管理层,甚至是决策层是另一回事;

②管理/决策层看到问题,是“视而不见”还是“高度重视”,推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又是另一回事;

③方案制定后,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对执行过程中的及时必要监管又是另一回事;

④对解决方案执行的反馈是否做了调整又是另一回事;

⑤对于有效的执行方案,是否进行有效总结,经验是否在适合的范围内做推广,又是另外一个事情;以此循环往复。

当大家以后带团队、管公司,甚至主政一方,这个逻辑本质上是一样的。

——拾贝者

03#塑造供应链思维

有些做了很多年的QC,很容易陷入“螺丝钉”思维。

当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首先会说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没有真正思考过供应链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说生产过程中,拉链不够用了,生产会觉得是计划科没把物料备齐;计划科会认为是采购没做好;采购会觉得是供应商的问题……这就是“螺丝钉”思维,躲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把锅甩出去。

有些人会说:“我是做计划的,对采购不是很了解。”

其实,他就是“懒”。


供应链思维,并非要参与供应链的各个方面,而是站在供应链全局视角去看待每个节点的问题。

大家知道蝴蝶效应,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千万不要觉得一个微小的动作就无关痛痒。

在工作中,虽然我们有固定的工作内容,但遇到问题的时,把它放到整体里面,可以尝试要用供应链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化身QC,在工厂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