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尾生抱柱

2021-06-27 02:29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尾声抱柱

抱柱之信


              《庄子·盗跖》


【原文】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今译】

就以世人所称道的贤士而言,谁也比不上伯夷、叔齐。


可伯夷、叔齐相互辞让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连尸骨都无人埋葬。


(鲍焦:周朝隐士,《韩诗外传》载:鲍焦饰行非世,挑担采柴,拾取橡子充饥,故作清高,不踩周地,不食周粟,抱木而枯死。)鲍焦行为矫饰、粉饰伪装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枯死。



(申徒狄,殷商时代隐士,复姓申徒,名狄,因进谏不被采纳,便抱石投河而死。)申徒狄多次进谏正国君而不听,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喂了鱼鳖。


(介子推,《左转》作“介之推”,又作“介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随晋献公之子重耳,因避骊姬之难,出逃流亡国外19年,介子推紧随其身,百般护卫,极尽忠心,因回国后赏赐中无名而隐居介山),介之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充饥,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后,却背弃了他,把他忘掉,介子推一怒之下离开,逃走隐居山林,抱着树木不肯出来,被火焚烧而死。


尾生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那女子没有按时赴约,女子久久不来,大水涌来,河里发了大水,而尾生守信等待女子却不肯离开,竟抱住桥柱被水淹死。


以上这六个人,跟被抛弃的肢体被分解用来祭神的死狗,和飘流在河面的死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些重视名节轻生赴死,重名轻死,贪图虚名不顾念身体和生命寿尽天年之徒。




【赏析】

盗跖面叱孔丘,列举世人所推崇称道的贤士,像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等,都是为沽名钓誉而身遭祸患,以致丧失性命,可羞可笑的人,皆是追求名声,迷失本性之辈。


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就应该放任心性,享受人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他久候女子不来,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所谓“人言为信”人若没有诚信,将失去别人的信任。


后用“抱柱之信”、“尾生抱柱”或“尾生之信”比喻坚守信约。


尾生抱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