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起来看「切不了的牌几乎不存在!」(8)

2021-10-19 20:05 作者:狐理沙  | 我要投稿


觉这算是开始欣赏起妖梦了么?(妖梦的这个偷瞄表情画的真好)

觉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牌理也不是万能的,理论上的最优解并不一定是实际对局中的最优解。不能一门死脑筋,要结合实际局势进行判断。

在很多日麻漫画或者电视剧中,全牌效打牌选手都只能被称为「普通」的高手(专业代打很多选择并不完全遵守牌效)。这种打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进攻性也很强。但随着手牌的进展,根据牌效减少选项后会很容易被读牌。妖梦大概率也会在这里吃个大亏吧。

牌效,牌效,牌都笑了。——雪花sekka

美铃,身为中国(?)妖怪居然不会麻将,太可惜了,也有可能会的是国内某种麻雀规则吧?国内由于地域广阔导致各地的规则都不太一样,虽然有「国标」这种竞技性的统一规则但还是没太多人接触。不过在日本,好像默认的中国人都玩的是国标?(为什么?)比起日麻,国标的番种更难记,差异性也比较大,从打法以及决策上完全不同。如果是东北麻将或者四川麻将这种规则那么差异性更大。

关于「七对子」这一特殊牌型的起源,比较可靠的说法为:七对子绿一色(All Green)一样是美国牌逆输入的(约一次大战后),英文名称为「Seven Pairs」,而因为都是两张相同牌的组合,所以日本人就称为「nikoniko(ニコニコ)」,是汉字「二个二个」的日文发音。当初的上海有很多的欧美人士在住,扑克牌中的Pair(对)被应用到麻雀中,13张麻雀和牌可以凑成七对,所以就是「7 Pairs」了。又因为定义是「Pair」,暗杠「4 of a Kind」就不可以当成2 Pairs。

七对子的符数问题。当时的古典章法是以「基本和牌形」为前提来计副点,所以七对子没有办法计分,于是便干脆定为100副(200副满贯的话,便是半满贯)。传入日本后,为了迁就日本现代麻雀的「一番起和」及「复式满贯制」,便改称为「50符一番」或「25符二番」,但实际价值不变。有些人会奇怪为什么唯独七对子会有25符的算法,这就是其中由来。——节选自「浅谈广东麻雀——作为古典麻雀的发展及竞技麻雀的根基」

(立直自摸七对子dora2按25符算是25符6番,12000点倍满;但按50符算就是50符5番,8000满贯,还是有点区别的)

慧音老师的麻将大讲堂开课了。

立直之后,除了听牌的种类不能变化,面子构成和番种都不能变化的场合才能开暗杠。所以妖梦这里确实是不能暗杠的。除此之外,「送り槓」也是不被允许的。比如手牌是11555567m12345s,摸到8m后暗杠5m,这种用手里的四张开暗杠而不是用摸到的第四张开暗杠的行为就称之为「送り槓」。

搜索一下「古役」词条就会发现里面包含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役种。其中有「一色三顺」「清杯口」这种看起来和现存役差不多的役种;也不乏「独钓寒江雪」「风花雪月」这种名字很诗意但搞不明白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的;也有「一筒捞月」「九筒捞鱼」这种名字粗暴的。雀魂也试着在活动中加入了这些看起来很有意思的役种。但之所以称之为古役,是因为绝大多数古役强调偶然性,对于辛苦做牌的玩家这并不是奖励而是惩罚,于是在规则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了。

在这里慧音的「错和」被罚了一个满贯(妖梦是亲家故慧音需赔妖梦4000其他两家各2000,这里画了4根立直棒,细节很好)。但实际比赛/大赛中惩罚往往比这严重的多。因为只罚一个满贯,依然存在故意错和恶意破坏比赛的行为。甚至,故意错和破坏他人三倍满以上的牌会成为一种战术。一般的处理是罚点后继续陪打(不能和,不能鸣牌,只能自摸切,流局也视为没听)。

虽然,但是,容我不厚道的放一下世界名画。(处罚是真的很严厉)

BV1zv4116733傻饼用37s吃2s

BV19v411r7Wi傻饼69s听牌摸6p误发声诈和

黑化强十分哦。期待EX慧音的表现。

喵玉传送门:https://bbs.nyas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5857&extra=page%3D1

一起来看「切不了的牌几乎不存在!」(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