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罗小黑战记》无法复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奇迹?

2020-05-02 12:19 作者:东吴马神捕  | 我要投稿


《哪吒之魔童降世》与《罗小黑战记》的差异实际上并不是典型的3d和2d的差异,《白蛇缘起》与《大鱼海棠》的对比才是这种差异的最佳体现。


首先把哪吒视为国产3d动画的代表作,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哪吒实际上是一部披着动画皮的真人片。

论动画属性,哪吒讲究实用性而并不是美术性,真正的国产3d代表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白蛇缘起》都有着一套独立的审美体系,而哪吒的审美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直接沿承了大圣归来的审美。可以说是在“大圣审美”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呈现。这种美术创建上的保守,使得哪吒这部动画片其实并不具备很强的动画属性。






而在剧情方面,哪吒其实也很不像一部动画片,因为动画往往重视留白,正如美术作品注重画面带给观众的联想,但是哪吒的所有元素都交代的非常干净直白。我曾经试着把这部动画的所有人物都脑补成真人演员,发现竟然没有任何违和感,甚至剧本台词桥段场景都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而罗小黑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动画片”,其绝大多数看点都在美术本身,这就导致了他和哪吒的对比实际上很缺乏可比性。

那么罗小黑的美术呈现如何呢?

其实这是一个颇为两极分化的问题。

一方面,罗小黑的动作足够流畅、场景帧数高,这一点在国产2d里比较少见。部分场景的展现也颇有吉卜力的味道。




可是另一方面,大色块填充的画风对眼睛被各种大片养吊了的观众而言确实不是很友好。尤其是在大屏幕上,不好的体验会被放大,无疑对票房产生了颇为可观的负面影响

论综合的美术体验,罗小黑是不及画风更加细腻的《大鱼海棠》的。


而在完成度上,哪吒与罗小黑也不具备多少可比性。

哪吒按照自身的定位来看,完成度是非常可观的。看似简单的剧情,却采用了四线发展的结构,分别是:

灵珠与魔丸的宿命线;

一一这一条线是哪吒这部电影的骨架所在,内容也比较丰富,展现了哪吒和敖丙被扭曲的命运、他们各自成长以及最后的归宿,其中包涵了“龙族等待千年的机会”、“最硬的鳞片”、“今天是我的生日都不许哭”等充满记忆点的经典场景。

哪吒与李靖的亲情线;

一一堪称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没有经历的人会以为李靖最后的爆发只是一个感动xx式的煽情,过来人才知李靖传递给哪吒的不是奉献,而是信任:我不惧怕“死后魔丸会为祸人间”,因为“我会用剩下的时间把哪吒引入正途”。看似教条的李靖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决定,所以安心赴死。这份信任才是最让从小不被信任的哪吒触动,进而为之涅槃的精神力量。

成人世界里并不只有偏见,还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

哪吒与村民的冲突线(魔童降世大闹生日宴→村民对哪吒扔鸡蛋→哪吒报复村民继而成长为混世魔王→哪吒行侠仗义却被村民误解→申公豹蛊惑哪吒再次大闹生日宴→误会解除);这条线总的来说中规中矩,但是起承转合足够完整。

太乙和申公豹的竞争线;这一条线比村民线更加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优点同样是完整性高,还附带一个申公豹长毛的华彩。

总的来讲,横向对比这几年的所有国产商业电影,哪吒的剧本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个人认为仅次于《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五五开)。

再谈人物刻画。在知乎、豆瓣、b站、微博等社区,我看过不少拿《魔童降世》与《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这样的好莱坞经典之作对比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都认为哪吒的人物刻画不及动物城和环游记。

对于这些观点,我只能说我同意一半。固然,申公豹虽然亮点不少,但是相比起迪士尼优秀作品里的经典配角,确实稍显单薄,太乙的刻画更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剧中敖丙的刻画距离经典也颇有一段距离。但是这些评论忽略了一点:《魔童降世》的主角刻画水平,是非常bug的。

常看日漫的都知道,大多数动漫都喜欢弱化主角,强调配角。一方面着力刻画配角可以呈现出一种群像感,另一方面则是配角实际上比主角好刻画的多,因为配角不像主角一样全程在线,作为创作者完全可以堆亮点,只刻画配角的高光时刻,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让配角退场。相比之下,主角的刻画就没有办法讨巧,所以大多数创作者会选择給主角加一个比较“废”或者比较“模板化”的人设,好让他们可以理所当然的维持低烈度的表演状态。

哪吒这个角色的可怕就在于,作为主角,他是在成长线非常清晰的前提下,全程保持在高密度台词和高强度表演的状态的。这是什么概念?可以想象的是,在创作《魔童降世》的时候,饺子导演的灵感几乎是处于一个不要钱的疯狂批发的状态。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既庆幸国内多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也对这部电影的配角刻画限于现实条件未能尽全力(饺子说本来想再磨半年)而感到越发的遗憾。毫无疑问,哪吒是一部大男主剧,那么“大男主情结”是否会成为饺子导演继续进步的掣肘呢?这是我比较担心的一个点。我相信哪吒二的成败与敖丙这个角色的刻画关系甚大。

当然,只论个人喜好,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李靖。中国式父爱总是低调的默默奉献,如山一般厚重。饺子对李靖的处理,也是采取了充分留白,最后曝光真相让情绪充分宣泄的模式,可以说是把握到了这个人设的精髓。

而罗小黑的完成度,emmmmmmm……我只能说很“国漫”。可以感觉到木头做这部动画电影的心态是“动画”,而不是“电影”。所以很多地方都在凭“感觉”,而不是“计划”。

剧情上讲,罗小黑就一条围绕着无限和风息对小黑的争夺的主线,而这条主线的大致流程是:

独立的小黑→风息获得小黑→无限获得小黑→打倒风息

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把起承转合砍到不能再砍的最简故事结构,而且承接这四个阶段的驱动力是什么呢?答案是小黑的“单纯”。

一一因为单纯相信了风息,又因为单纯和无限对立,再因为单纯被无限感动,最后两人联手打倒了试图害他的风息(为什么要打倒风息呢,因为风息要害我,理由依然是很“单纯”的)。

显而易见,“剧情单薄”并不是前期漂流一个小时带来的错觉,而是结构确实简单的同时,故事的驱动力也非常的简单。

而人物刻画方面,罗小黑这部电影更是犯了一个对于电影而言堪称致命的错误。知乎有人将“罗小黑战记”称为“风息战记”,可谓是恰如其分。因为这部电影实际上的灵魂人物,就是风息一一挨最毒的打,承受最多的人格异化,面临最深的纠结,体会最多的痛苦……偏偏风息的戏份却又少的可怜,而且导演还喜欢对风息进行各种不合时宜的留白,让这个原先颇有表现潜力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日式反派。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估计是因为导演是抱着做番剧的心态去做这部电影一一一部番剧大多数时候都是主角团水日常,而反派往往惊鸿一现,后期才会爆发。可是电影不一样,一部电影包含了完整的起承转合,采取番剧那种“把矛盾冲突留给下一集”的心态去做电影,又怎么可能得到电影市场的认可呢?

总的来说,哪吒是一部出色的“伪真人片”,动画属性不强,与《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才是同类,因此他的成功代表不了国漫崛起,但也不至于“名过其实”。而罗小黑战记就是一部在国产动画电影里算得上出色,但是依然有很多国产动画电影常见的用番剧的心态做电影的毛病。两者是非常缺乏可比性的。





为什么《罗小黑战记》无法复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奇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