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甘州区森林消防大队“四步骤”开展实战化演训提升队伍救援能力
使命催征练兵忙,不须扬鞭自奋蹄。连日来,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甘州大队认真学习森林消防局《关于深化推动“八种组训模式”的指导意见》通知精神,坚持以遂行“一主两辅”职能任务为牵引,坚持任务需要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的原则,严格按使命任务设置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认真开展野外化实战化综合演练,旨在实战氛围中锤炼过硬队伍,在模拟真实环境中提升队员专业救援能力。

一是在“查”上下实功,
找准训练积弊
年初以来,大队将抓好总队、支队重难点科目教练员集训成果转化作为阶段性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提升队伍专业救援能力的有效举措。而在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上,中队前期参加过集训的班长讲到,现在我们的训练与集训期间的训练组织方式有些“貌合神离”,集训期间多是以“理论+实操+野外实战”的模式,而我们现在的训练多局限于营区和室内练习,脱离实战环境,缺乏实战历练,训练场上看似掌握了,但是实战救援却毫无‘底数’,可谓是“华而不实”。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中队干部的警觉和重视,也激起了中队刀口向内、查找训练积弊的勇气和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思、调查座谈、查摆剖析、研究梳理,总结出了中队训练中存在“四化”问题,即技能训练操场化,综合演练程序化,保障要素轻视化,实战观念淡漠化。

二是在“谋”上出实策,
统筹各个环节
把专业训练和实战救援紧密结合的最有效的手段即是开展模拟实战演练,大中队干部也清醒的认识到这将是解决训练“四化”问题的有力措施。但是如何将实战内容落实到模拟演练的各个环节,确保演训效果最大化?经过干部骨干集思广益,探索总结,确定了“实案化改编、情景式导调、沉浸式演训、实战化强能”的模拟实战训练模式。指挥员深入研究以往各类救援案例,分析遂行任务中的重难点环节,科学的融入本级训练中,不断强化全体队员“训练即实战”的意识,从思维观念、作风纪律、队伍形象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同时,将中队全体队员合理分为情况显示组、救援组、通信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保障组、评判组,各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效激发了全体队员主动谋训、积极参训的热情,实实在在锻炼了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

三是在“练”上求实效,
强化救援能力
《纲要》中抓好训练工作内容明确要求要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落实真火实烟涉水训练、高强度训练、复杂环境条件下训练。通过分析“云南哀牢山”事件和“甘肃马拉松”事件救援案例发现,真实的灾害救援难度远超我们当前的训练强度。如何在未来任务来临时实现“真有灾情、真敢上去、真能救下”的要求,唯有训练从实战出发、真打实备、从难从严。在前期中队组织的一次山岳救援演练中,就设计了一个救援小组8人,携带绳索、担架、钢钎、抛投器等全套救援装备深入甘州区青龙山腹地翻山越岭,徒步行进约2公里,而后对伤者进行搜索、救援的模拟实战救援内容。“队长,绳桥角度不够,先锋手没办法到达指定位置,能不能调整一下伤员位置?”,“伤者脊柱受伤,怎么动?”,针对救援中的突发情况,小组遂即开始研究对策,重新设计营救方案。当救援小组携装将伤员安全搬运至山下“救护所”时,大家纷纷感到:实战救援太困难了,训练就得是这样,在实战环境下,一些营区训练中预想不到的情况才会出现,有效的应对这些情况,往往是提升专业救援能力的关键。

四是在“评”上论实绩,
提升训练质效
俗语讲: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模拟实战演练就是要使全体队员掌握救援技能、查找短板弱项、研究方法对策、提升队伍专业救援能力。因此,认真开展好演训总结,是有效提升大中队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每一次演训结束后,中队都及时组织参训骨干进行“一战一评”,先小组内部小结,而后中队集中总结,查找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总结实用的做法和经验,以“反哺”演训和实战开展。经过一个阶段总结凝练,中队提出了实战化训练“五步法”,即理论教学求理解、实操练习求掌握、综合演练求巩固、补弱纠错求提升,模拟实战求突破。这一组训方法在中队迅速施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战斗的号角随时吹响,肩扛着使命怎敢怠慢?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机动队伍,在当前队伍转型升级、提质强能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争分夺秒的实训、马不停蹄的苦训、时不我待的快训,努力练就专常兼备、精准高效的过硬本领,锻造“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战斗精神,以实战换实效,以实效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