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电影,小说——浅论传媒与人格

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生命经验无疑是最重要的形式,它往往直接塑造了我们的性情,对一个人的影响有时甚至能深刻至潜意识层面,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仍是匮乏的,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满的人格。我不否认有些人仅凭自身的生命经验就能极大充裕自己的人格,但这样的生命经验必然是极端丰富的,而一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未免太过奢侈,毕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除了最寻常的混社会经验,很难从琐碎的生活中抽象出什么高明的理念。 可是人天生就是匮乏的,需要一些超越个体生命经验的体验,来充裕自己生命的匮乏。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各种大众传媒形式的发明正起到了这一作用。时至今日,作为迄今为止最壮观的文化景观,现代传媒对我们的影响已然不能用三言两语足以概括,但根据其表现形式及对人思维方式影响的不同,我姑且将其分为“短视频,电影,小说”三个层次。
短视频是现代传媒重组人类神经系统湿件的一次最成功的尝试,它不断召唤能刺激快感的图像商品流,创造出无休止的短平快消费诱惑。我们刷短视频的核心逻辑并非是单纯的观看,而更接近消费。我们只需要轻轻拨动一下手指,就可以获得极端丰富且廉价的欲望满足,进而形成一种成瘾性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你似乎除了你的时间之外似乎什么都不需要付出,但事实上,你不光把自己有价值的注意力源源不断地贩卖给平台,而且在这种行为习惯日复一日的规训下,感性思维模式持续被过分强化,而理性思维则日渐被侵蚀,让人很难再进入一种深度思考、持续专注的心流状态(作为深受短视频文化毒害的一员,我想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发言权的)。诚然,在所有传播形式中,短视频是最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模式的一种,但兼价的快感注定无益于人格的自我完善,因此我将其列为传媒形式中最低级的层次。与之相似的还有网络小说、商业电影、竞技游戏、社交软件和营销号文章等各种流媒体,它们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简单地“窥见”了别人的生活,而未能形成真正的“感受”和“经历”。
电影从根本上有别于短视频等其他传媒形式,它是一种相对长时段的艺术,这首先就有了不完全沦为消费商品的可能性。长时段也保证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叙事表达技巧拥有展开空间,更能营造出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另外,电影是几乎唯一一种可以容纳一切艺术手法(包括文字、音乐、绘画、舞蹈等)的载体,其丰富程度恐怕只有个别游戏作品可以比肩了。但它将影音信息直接具象地展现出来了,观众暴露在现成的体验内,往往缺失了建构的参与,本质上仍停留在“感受”而非“经历”的层次,故而仍未彻底挣脱商品藩篱。
小说——这里尤指较少沾染商业化气息的经典小说,它有别于电影的地方,在于要求你充分调动感官和想象,更多地依靠自己建立图像及感受,进而构建出一种更趋进于真实生命经验的精神体验。阅读不会将你暴露在现成的文化景观中,而是需要你封闭在相对私密的状态里,而这一过程必然相对孤独的。孤独对于小说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正如本雅明所言:
小说区别于单纯的故事的是它对书本的严重依赖。只是随着印刷的发明,小说的传播才成为可能。能口口相传是故事的优势,它迥异于小说的路数。使小说不同于散文文学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如童话、传说,甚至通俗小说——是它既不是来自口头传说,也不会汇入口头传说,这使它尤其不同于讲故事。讲故事的人所讲述的取自经验——亲身经验或别人转述的经验,他又使之成为听他的故事的人的经验。小说家把自己孤立于别人。小说的诞生地是孤独的个人——是不再能举几例自己所最关心的事情,告诉别人自己所经验的,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忠告,也不能向别人提出忠告的孤独的个人。写一部小说的意思就是通过表现人的生活把深广不可量度地带向极致。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小说和传统文学的一个区别:后者的阅读比前者更需要专注的环境,而前者则可以一目十行,在哪都可以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影视作品喜欢用【在安静的地方阅读经典文学的人】这一“刻板印象”来表达一种孤独。而孤独对人格的成长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日暮般岑寂的冥思,就不可能培育出卓异的灵魂。 更重要的是,小说的主要载体——书籍,其终极的威严依旧不可撼动。因为不管是碎片化的流媒体,还是相对完整的影视剧,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源头,依然是书籍。理论的、学术的、科学的、文学的,都离不开书籍。 但话可说回来,虽然阅读可以“构建出一种更趋进于真实生命经验的精神体验”,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生命经验——那种我们通常情况下称之为“人生”的东西。而真正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只能在人生中获得。没错,信息可以被捕获,感受可以被言说,故事可以被讲述,知识可以被传授,但智慧只能被亲身体验。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生命经验是任何传媒形式都不可取代的。但人生本质上是比阅读还要孤独的体验:一切有关你自身最纯粹的经历都是独属于你个人的,它永远不可能被他者分享。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被别人同情,却永远不可能被别人理解。如果让尚还无知的我给所有人一条建议,本着负责的精神,我一定会说:
“在用心阅读的同时,勇敢去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