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读者」的「礼物」—— 对B站up“33不是山山”的视频引用/洗稿商榷

2021-07-19 15:45 作者:落日间  | 我要投稿

洗稿事件发生以来,得到了许多读者和创作者朋友们的支持,也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在此先对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表示感谢,并对于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致歉。

许多朋友关心这件事的发展,我在这里更新一下现况与后续的处理:

在我的文章发布后,up主 “33不是山山” 当晚便发布了回应文章,次日按照我的要求更新了道歉视频(BV1YU4y1n7vA),承认了这次的洗稿行为,并于7月20日晚22点22分删除了原视频,截止删除时视频播放量为126W。

up主 “33不是山山” 将把本期视频的全部激励收入在结算后交予我处理。对于这笔资金的处理方式,我初步打算制作一个游戏书籍推荐视频,将这笔资金全额用于购买书籍,抽送给对游戏有兴趣的朋友们,具体形式待定。也希望更多人关注游戏并由此进行阅读与思考。

我坚决反对且谴责此类洗稿行为,发布文章时我也十分愤怒。但本次事件的发酵,登上知乎热榜这也在完全我意料之外,自己的生活工作也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在知乎的回答下,这件事也引起了许多饱受困扰的其他创作者分享他们各自不同被洗稿或抄袭的经历。

我并不想针对 “33不是山山” 个人,他在传播和唤起更多人对游戏的思考上也做出了他的努力,有些视频对我也颇有启发,这也是为何当初我发送私信邀请他录制电台的原因。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们能有更好的,更健康的内容创作环境,给关注者们能呈现出更好的内容,也还请大家未来共同监督。


20210721 更新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亲历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情背后被践踏的是不是我的利益,我所关心的命题能被更多人讨论当然是好事,但我担心那些有着共同原则和共同理想善意的创作者寒心。

我不想看到其他的我所接触到的同样辛苦的创作者同行也遭遇这样的损害与偷窃,这是对真正内容创新以及互联网内容生态损害,其次,我也想不自量力地试一试,是否以这样方式行事的人,最终有一天也会遭受后果。



事情经过与论证如下:

今天早晨上班前我发现B站首页有个视频,是曾经做过Jonathan Blow吹哥视频的著名B站游戏区up主“33不是山山”的视频内容,我看过他的关于《机械降神》的游戏视频,印象深刻,所以就点进去看了:

在看完之后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感觉他的表述让我觉得无比熟悉!

在和群友讨论了过后之后,我打算做一下自己的梳理,并发出这一篇商榷,因为我也并不是很能够判断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其定性,我只能恳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样的行为应该算作什么。

时至2021/7/19 14:52 

该视频 116.1万播放 · 5309弹幕 全站排行榜最高第22名


目录

1 简单地来说

2 其他参考

3 属于我的内容

4 不属于我的内容

5 关于这件事情的看法


简单地来说

我认为“33不是山山”的这一期视频内容综合了我的两篇旧文的核心观点以及相关的核心文字表述,还有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对于文字的直接搬运与使用都直接搬运了我的文章。

(两篇主要文章为 2018年初发表于indienova与知乎的《最好没有严肃游戏》,以及2020年4月24号发布于腾云公众号以及知乎的《游戏的态度:如果不“严肃”,你就无法感受它的魅力》)

令人更可气的是:

作为我的文章内容和知乎回答的「忠实读者」,他在这些内容之间插入相关性不高调动情绪的小作文,他对于诸如提到的杜尚《泉》的狭隘解读近乎否定了现代主义艺术的传统与发轫,而对于「唯心主义」这样的哲学术语的粗糙使用,还有产品创新和产品研发的狭隘见解。

他能混杂着数篇文章的内容,但在杂糅中并没有很好的缕清逻辑,都很难说传达出来我文章和我创作内容的观点,对此我拒不承认这是我的观点忠实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我又难以说他是不是真的做了观点剽窃或者是洗稿。


(下文称作【文章1】)《最好没有严肃游戏》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908209

(下文称作【文章2】)《游戏的态度:如果不“严肃”,你就无法感受它的魅力》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7807752 

https://mp.weixin.qq.com/s/p34QyzNl91PUCH4vcKc5BA


该视频发布于 2021-07-17 13:52:02

文章1发布于 2018-1-13

文章2发布于2020-04-24

B站也有这其中一篇文章的备份:



真正让我觉得难以忍受的是那句直接照抄的话

17:28 电子游戏能不能打通学科的壁垒,重构一个真正的人文学。

这样的话直接剽窃了我在知乎的回答。

这令我恶心,因为我自信全中文圈子除了我以外不会有另外一个人有这样的拗口的表述,欢迎去任何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不知道是示威还是作何,这句话其实和严肃游戏没啥关系,但“33不是山山”似乎也很喜欢这句话硬是加入了视频之中,反而成为最让我觉得恶心的剽窃以及最有利的证明。

电子游戏对人类文明发展有什么贡献?zhihu.com/question/19921850501909

答案发布于 2021/4/23,为知乎圆桌收录。



时至今日,他视频内容的引用描述:

我留言之后他轻巧的回复:



3 属于我的内容

除开内容的填充,我们来搜寻一下视频中的关键表述,并且令人惊讶的,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表述居然都来自于一两篇文章,以及都是由同一个人做的写作。


04:37 柯尔律治“怀疑搁置(suspension of disbelief)”

视频内容,怀疑搁置或怀疑暂停是他的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这个例子,将游戏的严肃性与怀疑搁置进行链接的素材直接出现在《文章2》中


04:50 - 05:46 阿布拉莫维奇《节奏0》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在我关于游戏与道德相关的文章中有巧合般地出现了。 《节奏零》叶梓涛:西部世界:游戏、道德与人类 zhuanlan.zhihu.com/p/27


07:50 赫伊津哈关于扫兴之人的表述。

视频文稿如下:

游戏是魔法圈的自由行为... 为何我们会如此痛恨开挂之人,因为他们破坏了游戏规则,破坏规则的,便是搅局者,是扫兴之人。你并不是在自由散漫的游玩,而是在严肃的游玩。这么一想,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没有比玩游戏更严肃的事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这段使用了赫伊津哈的Magic Circle还有关于搅局者和扫兴之人的解释,这样的内容出现在与柯尔律治怀疑搁置概念一样的《文章2》中,这样一个观点和破坏规则作弊的联结实际上是从贡布里希对赫伊津哈的评论,以及《蚱蜢》中混合的表达,国内鲜见这类表述:


08:12 游戏只是一种娱乐,这是一种态度,而非某种事实判定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游戏只是一种娱乐,这是一种态度,而非某种事实判定

这部分的观点表述直接来自于我《严肃1》的文章中的内容,因为这篇文章年代久远,我刚开始还只是觉得熟悉,查证之后发现我有过原文一模一样的表述:


08:32 游戏与严肃,是结伴而行的

【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 】
游戏与严肃结伴而行

同样是一个令我难以忽视的,刺眼的表述。这样的游戏与严肃结伴而行的表达,别说表达了,游戏和严肃性的关系在全中国我找不到还有谁会去做类似的表述:

在文章1中我就是这样做的表述:

文章2中同样也有类似的表述。


那为什么我能写出这些话?

关于我是谁:

游戏设计师,知乎游戏、游戏设计优秀回答者,为独立精神indienova写过两年的文章,独立游戏编辑,以公众号:落日间 及 xpaidia.com 为主要阵地的内容创作者。

B站仅仅多为做过的分享演讲存档与游戏开发的视频分享,欢迎大家查看并体验Game Jam作品免费小作品《剑入禅境》 以及做的演讲 《电子游戏的十二副面孔 | 落日间讲座》,更多介绍可见 docs.xpaidia.com/portfo 对此我问心无愧。


4 不属于我的内容

所以这件事情的微妙之处在于,up主“33不是山山”在这些内容之间插入相关性不高的抒情满分作为,以及逻辑令人有些难解的自己对于游戏的分析和对电子游戏的看法,整个视频虽然整体的题目《千万别搞「严肃游戏」》与《最好没有「严肃游戏」》一文的核心观点还有关键论证部分一致,但很多的修改让其面目全非,这里我也指出做一个声明,请勿将此视频完全作为我的观点。

02:50 - 博伊斯橡树计划的以及战争游戏的小作文不是我的

06:03 - 斯坦福监狱实验

09:18 1958年,双人网球作为最早的严肃游戏

10:33 - 14:38 极乐迪斯科的大作品还有结尾对于创新的浅显重复

这些都不是我的,对于《双人网球》的例子我还颇受启发。


但是其中部分内容可以商榷以及需要澄清:

02:50 博伊斯的取材虽然不是我的,但是这点上也可以补充一个的关联,或许可以佐证至少33是我文章的大量读者的行为。

欧洲现代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用了一个概念——“社会雕塑”来叙述他的 “扩展性的艺术概念”(expanded concept of art),一件艺术作品,也就是一个社会雕塑应该包括某种努力建构与塑造社会,环境的行为,社会雕塑者的核心观念是——一个艺术家通过他的语言/思考/行为事件与作品来建构社会。[2]

我在

以及同名文章 游戏作为隐形的建筑学 

中将博伊斯纳入游戏的讨论范围中,我提到的提到了游戏设计的责任与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观念,对此来源我是存疑的。

08:36 「电子游戏是纯唯心主义」我不承认我有这样的叙述,这样对于唯心主义(或观念论idealism)的哲学使用是极为粗糙的,如果我来谈,我会谈Malta大学的教授,所用的电子游戏是观念论的物质化的表述(参考专著 Stefano Gualeni: Virtual Worlds as Philosophical Tools: How to Philosophize with a Digital Hammer 与其作品 Necessary Evil A free, critical video game! ):

08:47 「如今国内对严肃游戏的基本属性已经很明确了,在娱乐的基础上加入「有用」,它们在国内统称为功能性游戏。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取的,反正真的是挺low的」

就如同我在文章中提到的,严肃游戏在引进国内的时候,文化部相关人员讨论使用了“功能性游戏”或许更妥,对此我是赞成的,因为其避免了对于严肃非严肃的复杂讨论:


关于这件事

在视频的最后,他同样刺耳的表述让我觉得寒心。

游戏是否该严肃,这个话题除了我应该也没人会提,实在是太冷门了。甚至都算不上是一个好话题,完全就是UP主的一厢情愿,就自嗨嘛(17:51 )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吸引流量的内容创作者。

我也尝试过视频,但是由于信息密度和自己的在互联网工作的时间问题,我还是选择了播客和文章以及本行做游戏,作为主要的输出手段,但并不代表我认为做视频就可以抢占注意力的高点未经过允许剽窃观点和表达,我的朋友up在提及和引用落日间的内容的时候,直接使用的原音频,并且说明了引用来源,并且提前和我说过,这才是我所认同的逻辑。

作为我的文章和内容的读者,无视这五年多的人文x游戏的写作,播客,还有业内游戏制作以及落日间的努力,把这些内容归拢于自己的「一厢情愿」的专研,那其中的努力可真还是令人赞叹

想不到一向难得引起讨论的我的观点和文章也有能上B站首页的一天,虽然是顶着别人的名字。

非常感谢“33不是山山”,时隔三四年我都已经有些遗忘了当时的写作了,感谢他让我重新作了一下复习,并且意识到,在B站专门的视频制作还需要提上日程。

这件事情唤起了我对于创作者的思考,在我和一种独立游戏创作者聚在一起聊独立游戏创作如何养活自己的时候:

毫无疑问,最后无需操心生计而获胜的是拿创作者当作枪使的那些人。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的文章的忠实读者:阅读了我那么多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内容和知乎回答的创作者,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传播我的观点。

同样让我疑惑是因为“33不是山山”除了整体内容的核心表达和观点外,加入了关于战争游戏、极乐迪斯科、异化、国内大厂批判的小作文,并且在某些地方的引用表达中采取了追溯原材料,寻找类似替代物的方式进行替换,这使得重复和相似的浓度减少。

那,这样的操作算不算洗稿?这样的操作可以接受吗?是否我们能以这样的方式将其他人的探索工作作桥,然后阅读使用过后简单地做一些替换和个人的扩展就可以将其抛弃?人们会为那个被抛弃的,被使用过后就丢开的创作者感到不值吗?

这是互联网的逻辑吗,这就是创新吗?


作为从业游戏设计师以及持续的游戏写作者,落日间的主理人,并且可能是同时是up主“33不是山山”视频中吐槽的不创新的大厂游戏研发部与「独立」游戏策划的双重结合体的游戏行业一线的创作者:

我很想询问:

那些真正让内容创作行业没有进步,以抄袭取代创新,不尊重原创观点和事实的,到底是哪些人?





我要继续上班做游戏以及继续原有的播客和文章创作了,如果有时间我当然会更多以视频的方式与大家见面。我也没空在这件事情扯那么多,做一个清晰的关于事实的论述是我希望做的最大的努力。

这位 “33不是山山 的up主”,如果你愿意回应,我希望up主你通过视频做出道歉和补上reference,当然你不道歉的话我也不能拿你怎样,我也没那个时间。

希望我们在日后在为游戏艺术的道路正名的道路上再度相遇。

「老读者」的「礼物」—— 对B站up“33不是山山”的视频引用/洗稿商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