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蜀军抢占北原,重构丝绸之路,差一点就成功了!(十二)

2021-06-27 00:1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在关中平原不算太大的地理范围内,有一种相对独特的地貌,叫做黄土原,专业词汇上也叫黄土塬。那么什么叫黄土塬呢?黄土塬并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在关中平原以北。而且已经常年被冲刷得千沟万壑。而黄土塬基本是关中平原内部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特征。一般的大平原,比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内部都是以数百公里为半径的一马平川。大平原上最多有一些河流分布。而关中平原内部却非常独特,也就是关中平原名义上是一整块,但是其内部却呈现大大小小的台地。这些台地周边比较陡峭,呈现黄土悬崖状态。但也不是和山区的悬崖动辄上百米几百米那么高耸。黄土台地的周边断崖基本也就是十几米到几十米高。而这些台地中间相对平坦,可以进行农耕生产。这类黄土台地有大有小,大的有数百平方公里,甚至可以容纳一个完整的县,而小的只有几个平方公里,只可容纳一个镇甚至是一个村。


这类在关中平原内部的分割成块的台地,专业上就叫做黄土塬或者黄土原。有些黄土原非常有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说大家就都明白了。比如周王朝的发源地叫做周原;有本小说叫做白鹿原;白鹿原不是一个文学地名而是真有这么个地方。而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所有这些原,其实就是关中平原特殊台地的典型代表。关中平原和附近地区多呈现黄土原的特殊地貌特征。和狼山前几篇谈到的北侧几百公里的地陇现象一样,并非单纯由风力黄土堆积和后来几十万年的雨水持续冲刷造成。其本质上和关中平原的整体地层塌陷沉降有关。而塌陷速率的不均衡,造成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高低区域之间就容易形成断崖。而其单独的地块内部又相对平坦可以农耕。那么为何单独拿出来讲地理。这也是狼山一直强调的。指挥打仗的人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否则打赢了是偶然。打不赢是必然。


早在接近2000年前的诸葛亮时代,关中平原和附近的地形地貌。已经是明显分割的黄土原地貌了。这再次说明雨水的塑造作用有限。而地球内力变动是造成了这种自古至今关中特殊地形特点的主因。因此古代在关中平原或者附近用兵。首先一定要抢占某一个黄土塬。才能保证兵力的展开和驻扎。而且进可攻退可守。否则如果在黄土塬的悬崖下面驻军。那么抢占了黄土塬之上的对手,仅仅往下放箭或者丢石头,断崖下面的本方也受不了。这也是诸葛亮带领的蜀军出祁山后为何一定先要占领五丈原。实际上五丈原在渭河上游的南岸。在渭河对面。还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黄土塬叫做“北原”。这两个黄土塬之间就是渭河河谷。而从长安一直到安息的丝绸之路官道,就必须从五丈原和北原之间自东向西通过。而如果渭河夏季发大水,那么河谷里面的官道就不能走。必须走地势比较高的南侧的五丈原或者北侧的北原的备用官道。


这样一来,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一出祁山就习惯性地占据五丈原。等于基本控制了渭河南部的丝绸之路官道。上一篇谈到的变相控制整个丝绸之路,变曹魏最大财源为蜀汉最大财源的战略构想就完成了一半。但是此时曹魏官民还可以走渭河北侧的北原副通道。继续和西边的大量州郡联系,更重要的是继续维持对外战略性商贸来往。因此如果要达到彻底控制丝绸之路的的战略构想。那么蜀军就必须连北原一起拿下。结果差一点就成功了!那么为何没有最终成功呢?


蜀军抢占北原,重构丝绸之路,差一点就成功了!(十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