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新华书店到武汉百草园,资本和精神、文化传承是否真的无法共存?我们该SLOW DOWN了

2022-03-15 11:22 作者:元气少女SX-Lucky  | 我要投稿


老王的书店梦想

喜欢读书的人才知道买到一本古籍或者是一本最翻译好版本的外国经典名著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为每一种名著最好的版本都是在印刷编辑还有作序,都是上上之选。

结束的那天,他说:“不要搞那么伤感,结束就结束了。” 

甚至被“记者”不停地问为什么关,问到几近崩溃。但是碰到买了很多书的书友、想要开店的书友,他都说“有什么能指导的,都无偿免费地可以找他”。


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多少个夜晚的辗转和十字路口边的徘徊,他和自己的情怀说了再见。

那天,他们把一个小破屋租下来,一步步搭书架、搭桥,满怀期待,想象它开业以后人潮攒动的样子,满是灰尘的脸上,掩不住的喜悦。

后来,他说他要买一架钢琴,囤了与钢琴有关所有的书。傍晚暮光里的武汉,店里慵懒的猫咪,捧着最爱的诗集在肖邦的夜曲里,喝下桌角的卡布奇诺,那是他离热爱最近的一次。

再后来,百草园断电了,一年后,他说我不开书店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像极了人生的缩影,你满怀期待,踌躇满志,最终被现实磨平棱角,狼狈退场,只好笑着跟别人说,我没有情怀,没有匠心,我从来就是一个屌丝。

满含热泪看完这个纪录片,这个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在妥协,每天有多少个人在放弃?

我不知道,但我只希望看到这个纪录片的你,即使被现实打败,也可以骄傲自信的告诉别人“我曾在残酷现实中怒力追逐热爱,这是我的青春和我的轰轰烈烈。” 

老王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做到了!他实现了!哪怕还不够圆满,但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也曾做了!


我的读书梦

看完了这一个41分多钟的纪录片,只有一集,如鲠在喉,“有人愿意睁开眼看着这个世界,哪怕最后聚散一场。”老王(书店老板)开店时说想要完成一个开十年书店的愿望,他完成了,还开了十一年。我多么想要续写这个武汉书店的故事,让它能够有第二集、第三集,甚至能有几个季!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武汉的某个角落有我“书香”(名字的谐音刚好是这)开的一家书店,能够给每一个爱看书,想要停下脚步阅读的人,一个安逸舒适的书院。


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内心栖息下来。可惜身为武汉人,刚知道有这么个存在过十一年(2010.3.22-2021.5)的武汉TOP5书店。小时候幼儿园直到小学都是在武胜路的新华书店和周围的市图书馆度过,其他书店和图书馆没怎么去。看人家电视剧里的高中或者大学都有图书馆,我也以为我“未来”的高中会有图书馆,结果不尽人意,就算是武汉市重点/省重点“九大名高”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图书馆,顶多是各式各样的过时教辅螺了“咖啡吧”的一面墙。所以,为了我自己的大学时期能实现泡图书馆的愿望,我2022Fall申请季报考了剑桥大学,不光是因为名气和教学质量,我更想要一个能喂饱我的图书馆!可惜愿望落空,止步面试,就差收获offer,我只能reapply!为了我的读书梦!我也要坚持!为了同level的好学习氛围!我2023一定要入读剑桥经济学!


谢谢此纪录片让我更加明确我要的知识更应该是从书来,而不是所谓的“刷视频”。


现代资本和快节奏

隐隐有感:资本已经生根发芽,在肥沃的土壤里肆意生长,它应该不会让你停下的。资本唯利是图,不管未来的发展,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正如最近热播的《我们的婚姻》的投资公司“飞虎资本”的投资人们,都是先看有没有风口,再去选择给这个公司一个发展的机会,如果没有未来,就不会给任何公司一个获得资本继续生存和升级的机会。


看见他们挺动容的:书店停电一年,老板坚持开店,最后五折清仓,书友都拿着手电筒静静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一抹书。


听见她们在说福柯,架子上最显眼的是东方学。

不管是东方文学还是西方文学,剑桥有过一个专门读书加分享的社团,在那里开创了英国文学。


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供养的起一家不买教辅和畅销书的书店。


是的,现在只有北京上海这种城市能够养活书店文化。但只要有人,就有希望!


人是有感情有理性的动物,我就想要一个周一到周五天天快节奏忙着学习或上班,周末能够稍微SLOW DOWN慢下来的地方缓冲加载为下一周蓄力的地方。


书店我觉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消遣,可以收获知识,可以增长见识,可以...

跟着B站知名UP主“罗翔”老师读“理想国”,光是他自己的说话方式就已经够吸引人,再引用几句苏格拉底等名人说的话,句句在理,令人折服!

故人看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拿着竹简、动物壳(甲骨文)等看书,如痴如醉。借鉴前人文化,创造新文学。一代推着一代走。


现代人看书

科技进步,生活方式和节奏都升级换代。

书已经都不只纸质实体书、二手书、正版书,还有更多在线阅读、电子书等阅读方式供我们选择。


出版社:在尽全力更新到更好,用更好的纸质--护眼,更好的内容充实书籍的本质。


投资商:着眼IP,甚至翻拍成电影、电视剧。


书友:寻找书店、图书馆里的好书,因为这里的都被老板筛选过一遍。选书店买书?有点贵。网上买书?折上折还能直接送到家,但是版本太多,层次不齐。直接电子书?真的省钱,只是失去了翻书和记笔记圈圈画画的真实感。


老板:找出版社等资源仔细精挑细选,再入库。面临房租的巨大压力,必须加点营业的内容(咖啡 文创),也有从做机构转行到书店的。


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愿精神家园的太阳永不落山!


看微博“原武汉百草园书店”,百草园书店老板“老王”准备去江苏无锡开店了,希望有时间能去一趟~


江湖路远,我们后会有期!


从新华书店到武汉百草园,资本和精神、文化传承是否真的无法共存?我们该SLOW DOWN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