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博,朝鲜战争
与M26重坦对比起来,我这个单位显得那么渺小。
我曾多次在网络上见过此型装备的模样,可实物摆在面前时我仍大吃一惊。
裸足身高183的我穿上鞋子大概185左右,较之于七十年前大多与我辈同岁的志愿军战士们来说应该算是优秀的。可我估摸着没有展台提供给他的三十多厘米的增高,我跳起来可能能勉强捧着它的炮管。
站在原地思考良久,我觉得在这大家伙静止,周边没有炮火压制,没有步兵协同的情况下,爬上这个大家伙大概需要二三十秒,这个时间已经够我死无数次了。
难以想象,在前四次战役,尤其是第三次战役中我军战士是如何面对几十数百辆这种坦克在南朝鲜半岛的平原丘陵地带展开冲锋,并能够做到保存自己灭敌有生力量的。
我多次仔细的学习过朝鲜战争五次战役的战术复盘。纸上谈兵,终究是肤浅,我们看见的最终结果,可能与最初设计的作战预案相差无几,都可以完成预期的作战任务,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各级指战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各级战士为了目标的自我牺牲。
最早是在小学时了解到了这一场伟大的战争,是从我老爹万能的藏书中发现的一系列,名为《朝鲜战争》的书中了解到的。当时并不懂事,拿着当成小说看的。看着书附录中的战损数据表满心欢喜,看着五次战役中我彭大将军英明果敢的指挥与傲人的战果心生崇敬。这或许就是我从不看爽文小说的理由?毕竟现实已经足够。
之后我渐渐意识到,胜利的功劳既离不开英明的决断,亦离不开全体战士们爆表的执行力,在深入了解其中诸多典型事迹后,我不禁感叹,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组织力,何愁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现实不是游戏,每个单位不可能有一致的数值,但游戏亦不是现实,每个单位不可能充足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战力十倍百倍提升。
我们回看历史,有的人总会不经意的站在上帝视角俯瞰,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物事件做出评述。可惜你我本非上帝,驾驭不了此等高度。但亦不可将人物神话,凡事皆以仰视,过分解读,以致歪曲事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察者,应当融入其中,去体会感知当时当事,若能如此,概能不失偏颇,某种程度上避免管中窥豹。
人是高度复杂的系统,事件也是复杂系统的集合,任何标签化,一元化一个人一件事的行为都是愚蠢的,盲目的,也必定是错误的。
感谢你耐心地读完我即兴写成的一家之言,其中逻辑多有跳跃,语言亦有不通之处,欢迎讨论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