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忍受的痛苦:300万粉丝骑行博主徐云宣布终止骑行活动,有人因此遇难
7月12日,户外骑行大V姜野的遗体被发现
7月13日,此前发布寻人求助帖的姜野家属向媒体透露,姜野已经遇难
在姜野家属发布的那则寻人贴中,包含了姜野离世前的骑行动态,姜野及其搭档于7月1日从阜康进山,之后其搭档出现高原反应,7月4、5日左右在四号羊圈提前下撤了,而姜野则决定自己一个人去挑战极限
相关知情人士马先生所在俱乐部的领队于7日在老虎口遇到失踪前的姜野,“当时他已经是一个人了,我的领队劝说他一起走,他没回答。”
从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姜野已经是孤注一掷了,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总是如此的弱小以及无力,随后姜野就此失联
从骑行地图上看,走完博格达峰环线,快则6天,慢则7天,一个人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骑行6-7天,全程都要依靠自己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帮助,同时也要面临通讯的断裂
生活不是电影,电影里的主角在荒野、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刻总是会化险为夷,因为这是电影,因为他是男主角,所以他有光环
“博格达大环线要经过三个大冰川,当地确实有很多的急流,河流的水非常急,成年男性都需要搀扶而行,而且下过雨之后水就更大了。这种情况下,专业的户外俱乐部会有领队,并且给队员配备绳索等安全保护措施,每一个领队会确保全部成员安全,再进行收队。遇到山洪,也是可以选择躲开的,绝对不能强行渡河。可姜野只有一个人。他虽然有丰富的旅行经验,但个人风险意识不够,对渡河的风险预判能力不足。”
但在现实生活里,那以后那么多主角光环,哪有那么多化险为夷、大难不死,很不幸,姜野被救援队从水中捞出时,浑身都已经湿透了,整个身体都处于被吞没的状态。
姜野的遇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估大自然,同时高估了自己,遇难自然很不幸,但又想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倒在了自己所热爱的道路上面,这是不是也圆满了呢?

姜野在微博上有23.5万粉丝,2015年成为旅行达人。在2015年至2019年间,他曾分别在东南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非洲、美国等地骑行,这也使得一些媒体称他为“当代徐霞客”。
2021年11月,姜野在微博上陆续发布了在新疆拍摄的视频,经天山网微博转发后,被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个人微博转发,这让姜野迅速的成为了微博大V,在拥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姜野一直都打算做各种骑行计划,为观众拍摄更多的骑行视频
这是户外骑行界的一次不幸,也因为姜野拥有不少粉丝的基础,这一次的遇难被放大很多,舆论开始关注,为什么在户外骑行也会遇难
因为按照一般人的认知,骑行,不就是骑单车么,这有什么难度的,还搞到遇难
实际上,有人抱着这样的观点,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户外骑行,是这几年借助短视频平台才走向手机屏幕前的每个人的
野外骑行的标签一般都包含着,冒险、刺激、自由、大自然、心灵的洗涤、诗与远方,之所以现在那些骑行博主能够被这么关注,很大的原因就是普通人只能被困在城市里,为了一日三餐奔波,而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观众通过这些骑行博主,仿佛自己也在骑行,云游世界,云游自然,这些视频成为了当代人的解药,精神安慰剂
如果说骑行大V姜野的遇难让很多人惋惜,那么徐云的 宣布退圈则让更多人伤感
7月19日晚,三百万粉丝的徐云在个人账号宣布,将终止骑行活动,不再更新骑行视频。
徐云的这一消息通知让许多人懵圈,但也能理解徐云

徐云在个人账号写道,“昨天已经从乌兹别克斯坦坐飞机回来了,以后就不再更新骑行视频了。2020年10月离开老家出来骑行,至今已经快三年了,去过了那么多的地方,也算是做了一件一辈子值得回忆和自豪的事了,也就是这几天被牙痛折磨着,突然觉得是时候停下了。”
从20年到现在,徐云已经骑行了三年,这三年他野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了一个骑行大V,从国内到国外,徐云的骑行之路被很多人见证,他一路上收获的粉丝都跟随他的脚步见证了每一寸土地
骑行到国外的徐云因为遇到了无法承受的痛苦:牙痛,而决定让自己缓下来,虽然徐云自己也说是忽然决定,但实际上牙痛也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牙痛的滋味,大家都懂吧?一个人在荒野里,不仅要承受大自然的恶劣天气环境,还牙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大多人都会精神不崩溃
从普通人到骑行大V,徐云表示自己的骑行生涯带给了自己很不错的收入以及关注度,所以这并不是因为钱,不是因为收入太低而无法坚持下去,单纯就是因为精神磨损太多了
说实话,这就变成了很矛盾,视频前的观众需要看这些户外骑行视频来填满自己被消耗空掉的精神世界,看到这些大自然的风景、一路上的自由,许多人都会羡慕
但实际,走在路上的本人,他也会失去力量,陷入精神磨损
一件事重复的次数太多,自己也失去了激情与热爱,也不想只为了赚钱而拍视频,觉得是时候做些改变了,以后不会再拍骑行相关的视频。
徐云说,接下来打算把牙齿治好,再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开始拍乡村田园生活。

在网络平台上,徐云已发布300多条视频,几乎每条都有上百万浏览量,关注他的粉丝超300万人,徐云两年半前从电子厂辞职后待业在家,一度对未来感到迷茫,带着打工攒下的3万元,独自踏上骑行之旅,他本身也没有任何的户外骑行经验,单纯就是一边骑行,一边总结学习
就这样,他骑着骑着,从那个电子厂失业的青年变成了骑行大博主
“徐云流浪中国”受欢迎,是因为他的单车上承载着他人的梦想,许多人无法像徐云一样开启自己的旅途,这场热忱又浪漫的旅程又是许多人想做的事,便通过徐云的视频寻求慰藉,把自己的目光投射至徐云的身上,幻想着那个风餐露宿、坐在自行车上无忧无虑的就是自己。
第一次看雪,第一次看山,第一次看大自然全貌,第一次看海,都会被会被震惊到
但当你看无数次,当你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不但没有了第一次那样的惊艳,你反倒会觉得厌恶、不再是天堂,而是精神折磨

徐云没有团队,一辆自行车驮着100多斤的户外装备,他像“苦行僧”一样独自穿过荒漠、高原、砂石、冰天雪地。
徐云的视频内容就只有三件事:一是起床赶路,拍点风景;二是寻找住处,多番踩点;最后是直播做饭,边吃边聊。
“每个视频中,当徐云做好饭,坐到镜头前,无论他身后是巍峨的雄山,还是蜗居的帐篷,我感受到的是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容。”

但在镜头之外,在视频之外,徐云的每一次拍摄、后期制作也成为了消耗他精神的一部分,骑行、拍摄、制作,他直言,自己做这些循环做了600多次
他觉得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