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创作阶段性总结(2022.7)
在假期进行目前这篇连载《从“皇帝”鲁道夫象征开始的马娘记事》时,我既收到了可喜的消息,也意识到不小的问题。想想看也到了写阶段性总结的时候,于是就谈谈本篇正文目前的情况和之后的安排、走向。
可喜的消息在于这篇数据颇为惨淡的长篇连载也能得到一些读者的喜爱和热情支持——我在上周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对方希望借着我这篇同人的人物和世界观进行再创作,也就是所谓的三创。这对于我这种单机写手而言,是莫大的鼓励。我也会记住这件事的,它和每一条评论、点赞、投币一样重要,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厚爱。
而问题呢,则是由读者指出后,我自己也很在意地反省后意识到的。那就是,这篇同人似乎像忒修斯之船一样,在初次尝试群像的背景下,不断加入人物和新料,替换或补完了原先的设定与情节,逐渐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毫无疑问,这是个严重的事情,而我自己在回想中也发现,自己对于能否把握群像,能否控制方向和详略比例还存有不小的自我怀疑,也时常发现剧情散乱而主干不明显的情况。比如以小栗帽为中心的马娘们,似乎总和同代的樱花千代王等人存在割裂感,而虽然说要把山本这条代表JRA的线和小栗帽结合起来,但其实也在走一步看一步,至于现在不远的剧情点日本泡沫经济萧条,我也想不好该如何开头……问题可以说相当多,能坚持写下来全凭零星的读者们支持我,以及我自己想要坚持下去的想法。我的初衷是群像能展现马娘们在同一时代下共同生活、比赛的情景,但真的落笔时却发现彼此之间很难产生交集或关联。对此,我的一位读者认为这和赛马娘本马的经历有关,这篇同人中的任何一位赛马娘都可以写成单独的长篇故事,而我却无比贪心地想要每人都写,那么就很容易落下这种散乱的毛病。我并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却选择了比Cygames文案组更复杂困难的操作,因此现在产生了这种裹足不前的困惑也实属正常。然而,如果问我是否后悔写到这一步,那我也可以坦荡地说并不后悔。就像一开始写同人一样,我抱着只有一个读者看也要写,没有读者也要写给自己看的觉悟和热情,现在我也抱着哪怕充满漏洞,跌跌撞撞也要接着自己的选择写下去的固执和倔强。哪怕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也收获了经验教训。
那么,意识到问题后又该如何动作呢?我暂时找不出修正的方法,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连载在完结后必然会迎来几次大改——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内容需要大量扩写,散乱的情节也要重新排序成线,还要为一些赛马娘专门写个人单篇。这些修改是我几个月前就想好的,长篇要有长篇的样子,不仅仅在于长度,也在于厚重感与详略安排。因此在大改动中,我会慢慢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对于本篇同人的主题,我想它还是明确的,答案就在开篇的九岁篇中,鲁道夫和乾元的对话——创造一个马娘和人类和谐共处,幸福生活的社会,每个马娘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因为这个伏笔,我才没有选择在86年鲁道夫退役后完结本文,因为她的比赛生涯只不过是个准备工作(“那天和她达成合作之后,我们认为要保证这个理念实施下去,需要一个可靠而具有公信力的领头人——毋庸置疑,鲁道夫象征需要在赛马娘这个职业上取得独一无二的荣耀,才能有效发挥宣传和号召的作用。”),真正落实这个理想的过程,在她退役后才刚刚开始。而至今为止的剧情,无论是山本,还是樱花星王,又或者其他赛马娘们,他们的出现和互动都在情节上推动鲁道夫的理想变成现实。我一边参考着现实已有的组织,一边根据自己原创的剧情,把南关东赛马娘俱乐部、中央-地方交流赛、赛马娘医疗支援会、赛马娘专门医院、特雷森学园等等加入到剧情里,然后使它们成为这篇同人独有的设定。这种创造的过程能获得满足感,是我乐趣的来源。虽然我看着世界系的作品度过我的青少年时期,也深受世界系作品的影响,可我终究写不出那种高中生改变世界的故事,选择群像或许也出于这个目的吧——完成一项了不起的事业,不是个人能力超强者的单打独斗,也不是阴盛阳衰式干活模式,而是成年人、社会人、组织和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在汹涌的时代潮流下斡旋与角力。那么要呈现出这种过程,我的笔触便不能只关注男女主角两个人。所以赛马娘企划会的幕后有东海乾元父亲和姑姑的背影;东海乾元的环日本考察还有众多工作人员的协助,其中代表是山涧助手;解决樱肉事件的其实是三方势力,赛马娘企划会、日本警察和JRA;提议和主导赛马娘偶像化的不是乾元也不是鲁道夫,而是吉田胜己;特雷森学园并不仅仅由鲁道夫一个人支撑和作表率,而是由一众与她一样优秀的退役赛马娘维持;跟未来剧情的关键人物周日宁静接触的不是乾元,而是吉田胜己;整个企划会内外的分工也很明确,耀眼的马娘们借助自己的影响力,负责站在亮处和高处宣传,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其他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则负责企划会的运行和各项事宜的推进,乾元和鲁道夫是如此分工,组织架构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回顾从第三卷到现在的剧情,它们都是先后交错地进行着的。也许人物多起来,对他们的刻画就难以详尽,读者朋友们也很难对此留下深刻印象,但基本的框架还是有的,今后要做的是反复充实它、琢磨它,就像雕塑一样。
同样,我想借这篇同人传达的,就如上一段总结鲁道夫的人生历程一样,任何马娘的生命都不止是比赛,比赛也许是高光时刻,但退役后的余生就不值一提吗?一切都在退役仪式戛然截止的话,和那些高考结束就失去目标而茫然无措的人有区别吗?有伤病又怎样,比赛成绩不好又怎样——也许是因为这种想法,我才有意无意地延续着樱花星王的故事,延续着许多赛马娘退役后的故事,今后的剧情也已经被暗示延续Material的故事。有的读者朋友和我开玩笑会说正剧同人好多刀子、好沉重,我想说明的是,我尽可能不改动历史(除了北斗织姬、好歌剧、东海帝王、目白麦昆)地去描绘她们,正是因为我爱我写的角色,对这些角色的原型也抱着尊重的态度和心情。在既定的命运下,我尊重历史的轨迹,但既然马娘化赋予了她们(它们)新的含义和可能性,那么我出于敬意和爱意,也会为她们作出合理的设想——她们的人生不只有比赛,不只有取悦人、为人营利这种被决定好的选择,她们可以作出反抗,哪怕会失败(Material);她们的价值和精神可以被更多人更广泛地认识(Suz Parade);她们可以遵从内心的选择而不用担心毙命的危险(樱花星王);她们可以畅通无阻地和后辈交流、分享经验(特雷森学园学生会)……
自顾自情绪高涨地说了这么多,非常感谢耐心看到此处的你。千言万语都说不清我对这篇连载快一年的同人的感受,但最终汇到一起,也许不过是轻轻一句“继续努力”。对写作尚抱有激情和期待的我,感谢你也请求你的阅读与陪伴,今后的故事还能更加精彩。
【封面来自我的朋友圈,昨天下午杭州大雨,傍晚雨后天晴的景色非常好,朋友圈被类似这种图片刷屏了。可惜因为我当时在更新新章节,因此错过了肉眼目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