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破坏者:奥林巴斯300PRO定焦镜头使用体验分享(底部带视频)


离职后赋闲在家,然后就有了这么个念想,一个我忙时绝对不会顾及,真到闲下来后,内心兴风作浪觉得必买,即使后悔了也要好歹尝尝味道的这么个镜头:奥巴的300mm F4 IS PRO(后文简称340PRO)。
大佬们都懂的,心痒,手痒,遂解痒。
这篇文章就这么诞生了。
先分享下我的心魔是说服自己的过程:


奥巴PRO系列的镜头一直给我精工细作、质感手感双好评的优良传统,这枚340PRO自然也不例外。
黑色主基调加上铁灰银辅助,点缀则是我们熟知的“蓝丝带”,因为刻意偏向冷色调的整体处理,视觉感受就是冷冽精密与克制。



镜头上有两个推钮一个按钮,推钮分别是对焦限制器以及防抖开关,按钮则是自定义按键。
可以看到对焦限制器为三档设计:超近-近、近-远、全程。对于我来说,近-远这一段更适合自己的拍摄题材。

镜头通体金属,磨砂黑质感,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可拆卸脚架环的“皱纹漆面”,真的强行让我回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还在用心做品控的尼康,“皱纹漆面”真的是尼康好镜头的象征之一,手工研磨的28mm F1.4、20-35mm F2.8、我心中的微距颜值王者200mm F4等.....现在......哎,不说了......

镜头尾部的标识为有立体触感的蚀刻而非平面激光印刷。

与传统PRO镜头一样,采用前后推拉对焦环的方式实现AF/MF的快速切换,带有物距刻度、没有景深范围,对焦行程的两端有限止点(无法继续转动对焦环)。
对我个人来说,当镜头长度与重量到了一定程度后,能够把“推拉”、”转动”动作一气呵成的切换设计还是要比镜身侧面的推钮要高效许多的。

金属卡口由四枚铆钉固定,11个金属触点,最后一片镜片内缩,为增倍镜的安装预留位置,在内径筒上印制了”MADE IN CHINA“,略为出乎我的意料,这枚镜头与12-100一个组装地,本以为是和25mm F1.2PRO一样”MADE IN JAPAN“的......

电磁光圈,镜头本身没有光圈环,所以在不通电时,光圈是最小孔径状态。



没啥说的,就是要幽暗的绿色,配合大眼睛,两个字:舒爽~
下面实战走起~!

因为1.4m的最近对焦距离与等效600mm的视角,让实战很有意思地产生了”一鱼多吃“的现象。也注定了实战要分”远以及中远物距“、”近以及极近物距“两部分来说。
篇幅可能会较长,对于心急的朋友,我先说结论吧~

缺点比较少,先说吧:
价格其实见仁见智,但对于我,之前不是常涉及远摄超远摄领域,所以五位数的价格弄一个陌生领域的镜头还是有点肉痛的。
关于对焦环的推拉阻尼,我个人觉得偏小,其实这款镜头的推拉阻尼是与12-100PRO、25PRO相仿的,但由于340PRO前镜组的份量明显重多了,手掌的压力与承托力势必明显增加,相仿的推拉阻尼就会让对焦环容易擅自位移,改变对焦模式。
颜值这东西,也是见仁见智,但奥巴PRO的设计品味与审美(身段、配色、细节)确实对自己胃口。也吐槽过富士,颜值能认可,能把做工(尤其对焦环、光圈环的阻尼)加强的话就好了。
对于画质,作为PRO镜皇,340PRO好是应该的,但还是微微出乎了预料。

夏日的西郊动物园,烈日下的摩天轮,这属于什么难度的工况,我想大家都懂。
我看色散全是光圈全开,一个远摄定焦镜如果收一档光圈后还不能把色散消下去,就是不及格,不过340PRO完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F4状态就已经是干干净净了,即使是反差最大的这条边缘也丝毫不露怯,处理得干净利落。
我个人觉得,已经没有收缩光圈再往下测得必要了......


逆光状态下光圈全开,强行拍摄高调照片的工况,难度不可谓不高,但对于340PRO来说,也还是不声不响(静音马达)地就做完收工了......不仅轮廓边缘与背景交界处的色散找不到,解析度也十分优异,羽毛以及纹理的描写毫不含糊,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M43这块20MP传感器的天花板也就是这样了......


依旧全开,但是合焦位置(眼睛区域)更加靠近边缘,但是结果呢,结果就是不声不响做完收工了......
无论是晶状体的细节还是眼睑的毛发细节,还是反差,色彩我觉得都是优异水准。
至此,我不禁想到当年(10年+之前)XITEK上的一位前辈评论某家180mmF2.8时的一句话,对于这枚镜头来说,收缩光圈并不是为了获得更优异的解析度,而只是为了景深......

还有一点就是焦外的虚化品质,对于很多镜头来说,透过树荫缝隙的光斑很容易有二线性现象,这枚340PRO在这方面也处理的不错,想到官方MTF,实线虚线确实咬合度很高,看来奥巴的MTF报表还是能参考一下的。

这张照片拍摄时的物距超过了100m,我为什么要丢这张图上来,原因很简单,阐述一下超远摄变焦镜与定焦镜之前的差别。


在物距20m-40m以内,个别特别优异的超远摄变焦镜可能与定焦镜的画质在伯仲之间,一旦超出了这个物距之后,就会拉开差距,尤其是解析度。
我个人觉得原因就是镜片数与组装工差累计的结果以及马达驱动精度的关系,所以按照自己常用物距来选择合适的镜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次西郊公园拍摄,我就听到身边不少老法师说“只卖”16000的100-400GM很多时候不够用的情况,怪不得大法要发布428GM定焦头,这样才能让老法师们快要爆炸的钱包与手臂获得愉悦。我这个后辈因为没资格与之为伍,十分羞愧......
最后我们来说说这个镜头的近摄表现,首先你们知道的,我很懒,出门不带脚架的,只能靠双重混合防抖来抑制近摄的手持抖动了。安全快门设置为了1/250s AUTO ISO。






手持600mm等效视角的镜头拍小微距,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是一次“丧心病狂”的玩法,我之前无法想象1.4m下600mm视角的物体抖动有多大的幅度,现在真的了解了......
当然,最震撼我的还是一个远摄特化的镜头,在近摄竟然能有如此优异的描写力,很难见的存在。民用影像部这是在发扬奥巴医疗光学以及工业内窥镜的理念么?无论怎样,咱家镜头的近摄能力要有一手?!
真的长见识了,在90年代适马也出过类似的超远摄小微距头,但大多都无疾而终,奥巴倒是一直坚持着,这一点要给好评。
总结下,能把近摄照片拍清楚主要靠这四样:

玩这镜头拍花草有一点不好,就是不爱用脚架,腰容易酸......
好啦~全文接近尾声,关于镜头的总结,在之前,实战Part一开始的时候就提过了。
对于这么刺激的镜头你有啥想法吗?

我有个想法,就是更“疯狂”地去用它,戴上1.4X增倍镜去拍花花草草,更强力地折腾防抖以及自己地腰~~


1.4X,手持拍摄,等效840mm焦段视角在拍花草~这已经不是Crazy了吧~?!


至于中远景的画质会劣化到什么程度,我们上图:






没啥好多说的,1.4X是340PRO的得力伙伴,画质下降轻微,但效用更疯狂。有些镜头在开发前期,结构就为增倍镜优化了。340PRO应该算是一份子。
好了,到这里全文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完结了,能有耐心看我唠叨的,我也佩服得紧。
哦对了,想听我唠叨的同学,还有内容更多的视频版,在下第一次录视频,害羞地很(真人秀)。


喜欢我的朋友欢迎留言,关注,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