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圓盾

2021-07-01 17:55 作者:广州武术_巭  | 我要投稿

小圓盾



小圓盾直徑通常介乎20至40厘米,多數盾牌以全金屬製成,形狀卻有多種分別。小圓盾基本上以圓盤構造為本體,再在圓盤中間隆起名為「boss」的半球體,內側設有把手,但小圓盾仍有眾多不同形狀,例如英國小圓盾的boss較長,或會造成尖刺形狀,在16世紀時甚至規定了其長度必須在10至12英吋(約25至30厘米)。

甚至乎,其實小圓盾並非一定是圓形,Herbert Schmidt的著作《The Book of the Buckler》中歸納出小圓盾的基本元素配搭︰外形上分為圓形、三角形、梯形、橢圓形、尖底形,盾紋分為平面、凹面、凸面、波紋。


小圓盾是順應盔甲發展而生的產物,尖底盾牌因盔甲的發展而逐趨細小,至14世紀已經僅比小圓盾大,亦有些騎士為了追求速度而選用小圓盾。體積小而重量輕的小圓盾可以掛在腰間,攜帶性和機動性俱佳,在歐洲各地都有使用,尤其一些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更注重其機動性,如蘇格蘭或威爾斯等。

小圓盾經常與其他單手武備配合使用,因為小圓盾較難抵擋遠程攻擊,所以通常在近戰使用,而使用方式不似其他盾牌般緊貼身軀,反而會伸直拿著盾牌的手、指向對方。

直至16世紀,小圓盾仍很流行,經常為平民、劍士、騎士使用,雖然後來熱兵器的出現,小圓盾於戰場銷聲匿跡,不過不同形狀的盾牌於現代仍備受執法人員採用,武備志有機會再跟大家介紹其他各種盾牌。


小圓盾的用法可見於中世紀最古老的武術指南書——《沃普爾吉斯手稿》(Walpurgis Manuscript),又稱《皇家軍械手稿Ms. I.33》(Royal Armories Manuscript I.33),或者簡稱《Ms. I.33》,是現時世界上最古老的擊劍手冊。

這個手稿中記載了單手劍與小圓盾的技術,從畫中人物身著推斷,這些技術除了用在軍事用途,也可能是德國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時流行的運動。

手稿以拉丁文寫在經過後制,用於寫作的皮上,大概是在1270年至1320年間寫成。手稿寫在32張皮紙上,共64頁,但作為年代久遠的書,當中亦有頁面散失,也被認為只是更大的作品中的其中一部份。


書中列舉了七個基本的架式(ward),均踮腳前傾,以保護重要器官及前腳。在ARMA的一篇文章中,作者Brian Hunt詳細解釋了這七個架式的姿勢,及在德國劍術中與這些動作有關的名稱。

這七個架式包括:臂下(under the arm -sub brach)、右肩(right shoulder - humero dextrali)、左肩(left shoulder - humero sinistro)、頭(head - capiti)、右方(right side - latere dextro)、胸口(breast - pectori)、長點('long-point' - langort)。

當中指出小圓盾有多種作用,最基本的用途自然是保護雙手和擋開對手武器攻擊;而除了可以阻擋對方攻擊外,亦可以掩飾自己使用武器的動作;更可以用盾面或盾邊重擊對方,若能以小圓盾攻擊對方面部將能作出頗大傷害,而帶尖刺的小圓盾更能刺傷對手。



小圓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