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4.1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四)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商业资本家(商人)、借贷资本家(银行家)和土地所有者(地主),是怎样瓜分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
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是用于商品流通领域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一个产业资本家不仅要从事于生产商品,而且要自己推销商品。这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产业资本家就摆脱了商品销售业务,而把商品卖给中介人 商业资本家,由他们进一步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于商品的买卖,而为产业资本家服务。这时就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了一种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职能的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家为什么自己不销售商品,而要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呢?因为产业资本家如果自己销售商品,就要有许多用于商业上的开支,这就非增加垫付资本不可。增加垫付资本是会使利润率降低的。譬如一个产业资本,它的总额是100个单位,其有机构成为80c∶20v,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剩余价值为20,利润率即为20/100=20%;现在为了销售商品而要增加垫付资本20个单位,那末,利润率就会下降到20/120=16.7%。产业资本家为了销售商品而不增加垫付资本可不可以呢?当然也可以。那就是从原垫付资本100个单位中取出20个单位作为商业上的开支,而把用于生产上的资本缩小到80个单位,亦即缩小生产规模。这时候,利润率也要降低。我们假定用于生产上的资本缩小为80个单位时,其有机构成仍为8∶2,亦即64c∶16v,如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利润率为16/100=16%。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业资本家为了避免垫付资本的增加或生产规模的缩小,就宁愿把出卖商品的职能,让给商业资本家去担任。
前面说过,商业资本是用于商品流通领域的资本。流通过程虽然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中并没有任何价值的产生,而只是使价值发生形式的变化而已。因此,商业资本是不创造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是,商人为了销售商品,既然垫付了一定资本,他当然也要从这笔资本的利用上得到尽量多的利润,最少不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产业利润率,商人就会抛弃商业而把资本转入产业;如果相反,产业资本家就会抛弃产业而把资本转入商业。
我们前面分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是撇开了商业资本来考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是各种产业资本家集团要通过部门间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而商业资本也要和产业资本一同参加利润率平均化的竞争过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不仅自发地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移动,而且也不断地自发地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之间移动,这样就使利润率平均起来。所以,平均利润是同整个资本(不仅包括产业资本,而且包括商业资本)有关的。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一样,都按其所花资本获得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既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为什么它能获得商业利润,而且还能获得同产业资本一样的平均利润呢?这是因为商人替产业资本家销售了商品,由产业资本家让给了他一部分剩余价值。所以,商业利润不是别的,就是产业资本家因商人代他销售商品而分给商人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怎样均等瓜分剩余价值的情形,可以用下例说明:
假定整个社会中一年间垫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个单位,榨取到的剩余价值总额为100单位,如果都归产业资本,则平均利润率为100/800=12.5%。但销售商品还要追加一定的垫付资本。现在假定整个社会一年间垫付的商业资本为200个单位。这样,社会总资本额就等于800+200=1,000个单位。其中,产业资本所占的比重为800/1,000=8/10,商业资本所占的比重为200/1,000=2/10。按照这个比例来瓜分100个单位的剩余价值,就应该把100×8/10=80个单位分配给产业资本,而以100×2/10=20个单位分配给商业资本。这样,产业利润率是80/800=10%,商业利润率也是20/200=10%。
进一步要问:商业资本家怎样来取得这20个单位的商业利润呢?假定产业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一年内全部收回,他出售商品给商业资本家时,它的价格按照800c+80p=880个单位,而商业资本家在出售商品时,再就他们的资本200个单位加上10%的平均利润,按照880+20=900的价格出售。这900个单位就是商品的生产价格【800个单位(c+v)+100个单位(平均利润)=900个个单位】。归纳起来讲,商业资本家就是靠商品售卖价格(900)超过购买价格(880)的差价(20)来实现其商业利润的。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家出售商品时在价钱上打了一个折扣,把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让给了商人。
由于商业资本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表面上看来,好像商业资本的加入,对于产业资本家是不利的。事实恰恰相反。因为:
(1)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分工的结果,可以使专门用来做买卖的资本,比产业资本家各自分散经营商业所垫付的资本为少,从而就能提高产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率。
(2)由专职的商人代销商品,不仅使产业资本家可以提早把商品变为货币,而且可以大大加速商品流转的时间,这就能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3)就全部商业资本对全部产业资本的关系来考察,商业资本的一个周转,不仅可以完成一个生产部门内多数资本的周转,而且可以完成各个不同生产部门内多数资本的周转,这就能减少经常留在流通领域内的那部分社会资本,并从而增加直接在生产领域内的那部分社会资本。生产资料的增大,意味着剩余价值量的增加,这就能使产业资本的利润率提高。
由于上述的这些原因,所以产业资本家宁愿叫商人代销商品,而让给他一部分剩余价值。
由上所迹,可知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家所以有可能来占有这部分剩余价值,那是通过剥削商业职工的办法来达到的。我们知道商业资本家销售商品,不花费自己的劳动,而是靠商业职工的劳动来进行的。商业职工的工资决定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商业职工的工作日,也像产业工人的工作日一样分为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他们实现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补偿了商业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费用,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则无酬地替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因此,商业职工同产业工人一样,都是受资本家剥削的,所不同的只是产业工人在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领域内被剥削,而商业职工则在实现剩余价值的流通领域内被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业资本不仅剥削商业职工,而且还剥削小商品生产者。这种剥削也构成为商业利润来源之一。最后,商业资本也把劳动者作为买主加以剥削,取得附加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