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3.3.3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3、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现在我们要来看一看,在平均利润率上而怎样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面说过,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日益提高,创造剩余价值的可变资本部分,同不变资本部分比较起来,却在相对减少,因而平均利润率就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下降的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技术的发展,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比不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部分增加得更快。这一情形,使资本的周转缓慢起来,同时也使平均利润率有着下降的趋势。
每一个资本家在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时,他的目的是力图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大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的缓慢,因而大家所获得的却是大家所不要的东西 利润率的下降。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有着许多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这些因素是:
(1)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提高。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来的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的提高,这就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从而使剩余价值率提高。
(2)工作日的延长,妇女、儿童的被吸收参加生产,产业后备军随资本积累而日益扩大等等,就使企业主有可能把工资大大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
(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资料的价值日趋下降,这就减缓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长,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4)资本家靠牺牲工人的健康和生命来尽量节省不变资本,这也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5)资本家还从对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换中获得超额利润,以阻碍利润率的下降。因为在经济不发达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家中,比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劳动生产率要低些,商品价值要高些。因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可以按照提高了的价格,在这些国家中销售自己的商品,从而取得超额利润,以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但是,所有这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都只能使利润率下降得慢一些,或者局部地麻痹其下降,并不能使利润率不下降。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般(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发生着作用。
这里要问:这个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不是同我们前面说过的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相矛盾呢?因为根据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原理,资本家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不断增长的。其实,这两者并没有矛盾。因为有着下降趋势的是利润率,而不是利润量。由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被资本剥削的工人总数的增加,利润率尽管下降,资本家所得的利润量还是日益增长。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必然使资本家愈来愈加重对工人的剥削,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使资产阶级内部分配利润总量的斗争更为加剧;使垄断资本家必然加紧对不发达的国家人民的剥削,造成发达的资本主义和落后国家间、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更见尖锐化。同时,利润率下降这一事实,一方面促使资本家们结成各种各样的同盟,使价格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推动着资本家走上扩大生产的道路。力求增加利润量来补偿利润率下降的损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远远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生产扩大,在危机时期就充分暴露出了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