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已远去的年味,是思念的味道,更是一种乡愁!
许多人都记得这样的场景:年三十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火炉旁守岁、话家常,生活简单、平淡而幸福。
而今电视早已普及,有些地方网络的触须也已伸至农村,所以年三十晚上各人都在忙各人的事:有的看电视,有的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短信拜年都变成了微信红包拜年······很难再在一起守岁、聊天,享受那难得的片刻天伦之乐。

编辑
以至于许多人对于过年的乐趣,只能靠从儿时的回忆中搜索一鳞半爪的记忆碎片。
然而细细想来,小时候对过年的那份特别期盼却是莫名的,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如果硬要寻出个理由的话,也无外乎这几点:过年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还能走亲戚。尽管这些理由都是很现实的,但是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生活在物质条件并不富裕的年代里的孩子来说,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掰着手指翘首以盼。
过去过年,家家都会锅里蒸着年糕、做各种食品。如今呢,集市上各种食品应有尽有,很多家庭都图省事,直接买了大包小包地拎回家,以为这样就能过一个丰盛的年。其实不然,年味并不在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感受一家人共同忙碌的其乐融融的过程,享受那渗透在这个过程中的浓浓亲情。

编辑
也许,过年最重要的还是对年的感情和那份乡愁。离开家乡越久越是怀念家里那正在消失的年味儿。年味儿淡了,是因为我们回不到从前。这个社会正在以我们预想不到的速度变化着。我们不再熟悉爷爷的老屋,不再留恋姑妈家的小吃,就连舅舅家的老狗也和我们陌生了,见到生人就会狂吠不止······
在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博弈中,有人说,年味儿淡了,也总有人在吐槽年味儿的消失。可是,即使年味儿再淡,你回家的脚步就因此慢了吗?
春节毕竟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不同。也许平常的节日,你回家的路程会变得越来越漫长。但当春节来临,最期盼团圆的中国人就会义无反顾开启回家的脚步。当假期将至,又有多少人要匆匆忙忙重新回到城市,继续打拼的生活,又有多少父母要承担着离别与不舍。在朋友圈里,我们看到的更多还是晒妈妈做的美食、晒四世同堂的幸福、诉离家的不舍。

编辑
窗外,一群孩子在阳光下打闹、嬉戏,他们纯真的脸庞让人们知道,年味儿或许并没有远去,只是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许,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年味儿。于是,年味儿,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和思念的“味道”,年味儿是一种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