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一本书——《大国的兴衰(上)》:西方之外
放眼1500年左右的世界,明代中国无比璀璨、莫卧儿王朝雄霸一方、奥斯曼帝国迅猛扩张。至于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很快将成为被肆意瓜分的殖民地。而当时的西方,虽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但相对上述三个王朝帝国,总体还是要落后一些。为什么最终西方实现了远超?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者对其他三个帝国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选择明代中国和奥斯曼帝国进行概括。
(一)明代中国
论硬实力,明代中国足以称为世界第一。明代拥有当时欧洲两倍多的人口,拥有发达的运河系统和四通八达的商路,拥有活字印刷和大量书籍,产铁量比英国工业革命早期还要多。明代中国的海军拥有1350艘战船,具有绕过好望角“发现”葡萄牙的潜力。
然而在软实力方面,明代中国很显然存在诸多阻碍因素。陆上防御的传统让明代中国禁止远洋航行。海运遭到限制,战舰搁置糜烂。同样被弃置的还有制铁和天文。此外,商人不思争取权利和地位,也没有机会。至于活字印刷,只用来印刷学术书籍,而不会用来批判社会。
(二)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具有与明代中国截然不同的环境。奥斯曼帝国从一个伊斯兰世界的小部落开始,带着先进的军事战术、技术以及强烈的扩张欲望,在150年时间里,先后击败拜占庭帝国、塞尔维亚帝国、十字军,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突然之间,这群新时代的人物,变成权力的中心,中东文化观念的中心。”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以装备精良和组织严密著称。军队核心由近卫军组成,近卫军大多来自基督教世界的家庭,孩子作为赋税的一种交给国家,参与军事训练,宣誓效忠苏丹。孩子有可能爬至权力高峰,管理土耳其人。于是大多数家庭都自愿将孩子送出。卡普库鲁、西帕希骑兵团负责从前面和两翼进攻,形成钳形包围。还有非正规的步兵团,不领工资,随时征召,靠承诺的战利品激励。而“非正规军”在土耳其语中是“亡命徒”的意思。此外还有阿金希,作为用来突袭的轻骑兵队伍,他们受到宗教鼓舞,就是那个时代的圣战士。由于毁灭性的自杀性战术被称为疯子,也因骑术和精湛的兵器运用技巧而备受尊敬。
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制度,激励了每一种军事力量为其发动圣战,扩张领土。同时奥斯曼帝国还存在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作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存的国度,奥斯曼不会强迫人们改信伊斯兰教,而是靠其神秘的托钵僧团的吸引和重税等手段吸引人们改变宗教信仰。此外皮影戏也在奥斯曼帝国流行,其中不乏批判政府和掌权者的作品。
即便如此,欧洲毕竟不同于之前的弱小对手,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受挫,之后又受到俄国的入侵以及国内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内忧外患之下,奥斯曼帝国并没有跟上西欧迅速变革的步伐,曾经引以为傲的轰开君士坦丁堡的巨型火炮也早已显得落后笨重,奥斯曼帝国在苦苦挣扎了几百年之后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