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姐干货 | 保护一志愿得心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

2020-11-05 15:53 作者:鱼小硕专业课  | 我要投稿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晴天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

的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信息

专业方向:中国史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高分上岸!


助你2021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1一战到底!





我为什么要考研?


提升自己


选择合适专业和学校

择校方面,每个人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我在以下几方面思考得比较多。第一点是东师的考察特点,初试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有,虽然复习内容比较多,但不回避重点,只要在复习过程中扎实掌握,就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而且它保护第一志愿,这在复试中也可以让我们多一份心安。第二点是我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有利的是基础相对扎实,笔记整理得比较全面;不利的是对于专著、研究热点、前沿了解不够多,考虑到准备这些所需的时间与精力可能会影响我两通的复习,因此避开了考察相关内容的院校;三是可以找到直系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方便向他们请教考研中的问题,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专业课初试复习时间线安排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考研全程复习规划上,我从2019.4月到6月开始第一轮专业课教材的重新梳理,结合东师课件以及之前的笔记等;同时开始英语单词的背诵;7到9月主要是专业课强化阶段,重复次数根据掌握情况有所调整;之后一直到考试,在复习专业课的同时开始复习政治,以及定时做英语真题,整理笔记。总的来说,我尽力压缩了政治英语的时间,把80%的时间用在了专业课上。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涉及复习节奏的问题,毋庸置疑,认真制定并按时完成计划是很重要的,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的配合,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如果自制力不够,可以寻找合适的研友,相互鼓励,利用好合适的手机app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番茄ToDo,可以用一种强制性的外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形成自己的复习时间表,早起晚睡也许是大多数考研人的常态,但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结合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在学习效率比较高的时间段处理一些难度较大、内容相对复杂的内容。如果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事情,可以稍微放慢脚步,等事情妥善处理,压力减轻以后,才能更好地进入复习状态,降低焦虑的可能性。持之以恒,把备考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政治备考中分以下阶段,第一次复习先熟悉内容,重在正确理解,明确重点,尤其是马原的这一部分,如果死记硬背,难以收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可以配合相关题目比如1000题进行强化练习,及时整理,补全短板;在此基础上,扎实记忆、背诵,并利用真题定时检测,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时政可以放到考前最后一阶段复习,时间是足够的,同时在这个阶段做好系统回顾的工作,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做一做肖四肖八。也有的只背肖四肖八,主要是考虑到政治成绩差距不会很大,所以把时间留出来给自己觉得更重要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还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英语

对于英语的复习,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不论英语基础如何,必须重视单词的记忆,用百词斩也好,还是恋练有词、红宝书也好,最终达到的效果不单单是识记,还要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同时将一些高级词汇、句型运用到作文中;至于阅读,一方面要通过做题掌握相关技巧,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不加分析的纯粹刷题,比做题更重要的是对完答案后分析出错的原因,并不断积累,形成自己的资源库,毕竟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另一方面要注意平时阅读材料的积累,比如时文选粹,针对自己不熟练的领域扩大阅读量,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质量也比较高,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写作方面,除了特定类型作文的格式常用句子外,我不建议直接背万能模板,这样可能没有亮点,可以在备考中进行调整修改,不断优化。


专业课

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因为过分在意题型而扰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一般来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三种题型里,背诵量最大的是名词解释,在核心名词解释的基础之上加以联系,组合,可以构成简答或论述的答案,至于后两者,更多的是理顺思路,加一些概括性、过渡性、总结性的句子,做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如果把每一个简答和论述都进行背诵的话,记忆负担过重,而且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有的知识点可以同时以名词解释和简答的形式来考,区别在于字数、侧重点等,因此不用机械、刻意地去区别名词解释和简答;第二个问题是准确把握重点,这可以通过多方面确定,比如往年考察次数比较多的,或者目标院校在出题方面的某些偏好与倾向,这关系到初试中世界史、中国史以及各自范围内古代、近现代、当代的分值,比如东师初试中当代史考察较少,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而古代史考察较多,尤其是世界古代史;还可以通过知识所属的领域来确定重点,多关注与历史发展走向紧密相关的部分,比如政治制度的变更,像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重要经济制度,比如唐代、清代赋税政策的演变;重要战争,这在世界史中尤为明显:十字军东征、希波战争等;其他社会文化方面重点较少,只分布在特定的时期,考察方式也比较固定。第三个问题是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历史时间轴的绘制,把中国史和世界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标记好,二轮、三轮复习时多多回顾,能帮助我们形成中外横向比较以及前后纵向比较的意识,对于回答综合性较强的论述题是比较有帮助的;二是熟悉地图,理清重要国家发展演变的顺序,尤其是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现代的区域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记忆。比如欧洲游牧民族迁徙路线以及日耳曼人所建国家的位置、范围变化;蒙古帝国的扩张以及四大汗国的分布等重要问题。


其它建议


复习资料的搜集与获取。教材:吴齐六卷本世界史,二赵的《中国古代史》上下、李侃《中国近代史》、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现在东师使用的教材是马工程系列,在梳理过程中做好笔记;市面上的复习资料,我个人比较推荐长孙博的名词解释,特别是今年中国史世界史分册以后,添加了线索以及更为详细的目录体系,知识体系,方便我们理清结构;范无聊的论述比较全面,可以借鉴答题思路和表达;山东大本前面的知识点梳理可以作为没时间看教材的应急之策,之后的选择题、材料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好找到东师的课件,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要重视历年真题,可以在第一轮复习过后,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查缺补漏,同时调整各个部分答题的时间分配和进度安排。




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复习备考经验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鱼小硕专业课 : yanyu-edu )…… 


学姐干货 | 保护一志愿得心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