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知识点速记之戊戌变法

会详细一点
戊戌维新变法:
背景: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播,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98年《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将维新运动推向高潮
同年,慈禧太后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六君子,再临朝
人物: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古文经典是伪书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梁启超:
《变法通仪》: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王侯将相是人民公仆
措施:讲西学;办报刊;设学会;论证守旧派;上书光绪帝,掀起戊戌变法,推动思想解放
主要内容:
政治:
1.准许官民上书
2.裁撤闲散衙门、冗员
3.取消旗人特权
意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特权,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
1.奖励投资办厂
2.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意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军事:
裁汰绿营,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意义:增强国防军事力量
文化教育:
1.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2.废除八股文,开除经济特科
意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
改革措施的局限性: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目的:借儒学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以和平改良方式实现政治变革
原因:
客观:传统儒学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异常强大
主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个人:与康有为个人经历与文化意蕴有关
维新运动失败原因:
主要:
1.守旧势力强大
2.缺乏社会基础
3.没有严密组织
4.变法内容过于激进
5.依靠无实权皇帝
6.传统思想的限制
根本: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
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爱国图传的救亡运动,激发人民爱国思想与民众意识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新学,主张民权,抨击封建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拓展:
改革成败的因素:
1.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改革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3.改革者自身实力与胆识
4.用人是否得当
5.改革的社会基础
6.外部环境影响
晚清改革的趋势:
1.学习西方主体由地主阶级转为资产阶级
2.伴随民族危机加深而逐步加深
3.对西方认识有表及里,由浅入深
4.学习西方层次由器物上升到制度
5.对待传统态度由布新而不除旧转变为既布新又除旧
都看到这里了,不来看看其他笔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