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八)中篇

2023-05-26 20:47 作者:幽茶美  | 我要投稿

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八)中篇

原文:“耳鸣①腰痛②先五会③,次针耳门④三里内。”

[注释]②腰痛: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现代临床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骨质增生、急慢性腰肌劳损及骶髂关节炎等疾病。 

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腰酸”与“腰痛”不同,前者指腰部酸楚不适感,病后及劳累后腰部酸软不能支持。“腰痛”则多痛苦难以忍受。腰痛一病,《内经》云:“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腰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表明了这是肾虚腰痛的特点,说明腰痛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若肾脏不能滋养腰脊则会产生腰痛。

《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从解剖学上看,腰部外为肌肉筋骨,内为肾脏。《素问·宣明五气》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度的劳逸和不当的活动,均可损伤肌肉、筋骨,从而产生腰痛。

 

 

 

腰痛属中医辩证的“痹症”“腰痛”等范畴,现代医家诊治腰痛以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治疗。因此将腰痛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淤血腰痛和肾虚腰痛。

1. 寒湿腰痛:由于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身体出汗长时间穿着湿冷的衣服,受到寒湿之邪侵袭,腰侧转身不利,每遇阴雨天或腰部遇寒后加剧,痛处受热后症状减轻。治法宜用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2. 湿热腰痛:寒湿久郁化热,身体出现发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疼痛加剧,遇冷后减轻,伴有头晕头重,小便短赤,两腿酸软等症状。治法宜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3. 淤血腰痛:痛处固定在某一处,因外因或急性扭伤,久病的原因损伤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内停于腰部从而引发腰痛。治法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4. 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多因久病及肾,肾之精气亏损,筋脉失养,引发腰痛。

  

 

 

 

 


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八)中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