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 第四集
第四集 人间少年
阅读是一件孤独的事,但阅读又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普鲁斯特问卷”
少年时代的书
苏童:连环画 《艳阳天》《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杨家将》《地道战》
程永新:《三国演义》 关于命运的阐述是一条主线
阿来:看报纸
《沙家浜》《水浒传》
不健康的东西,通过读书逐渐修正过来
“书里头那些感动过我们的人,让我们修正。”
祝勇《基督山伯爵》
成长小说作家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所有的主人公都是统一的,是一个戴棒球帽的少年,有着愤怒的眼睛
一堵墙对另一堵墙说了什么?”他尖叫着问。“这是个谜语!” 我对着天花板沉思着把眼球转来转去,并且大声地把谜语重复了一遍,接着我做出被难倒的表情,说我认输了。 “墙角见!”他用最大音量嚷出了谜底。 ——塞林格《献给艾斯美的故事》
海明威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主人公从小到大的经历
《印第安人营地》 接生,后发现丈夫自杀了
“原来我们的生活也能写成小说。”
余华:书写少年题材的都可以被纳入成长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上部是很精彩的,是天书一样精彩的成长小说;下部令人失望
《约翰克里斯朵夫》
《十八岁出门远行》
《城北地带》
成长路上的转变
阿来:《尘埃落定》《云中记》《空山》
1989-1994年,阿来停笔四年,在山林高原中行走,感受川西等地的历史,然后写了《尘埃落定》
不同的阶段,面向不同的现实,有不同的风格
苏童:《米》《黄雀记》《夜间故事》
封面的颜色,传达小说自己的色彩
米 通过一个很惨烈的故事,写人性
黄雀记 是比较温暖的颜色
长篇小说,从《米》到《黄雀记》,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年轻时候血气方刚的作品,充满了缺陷,也充满了力量;现在的作品,力比多、荷尔蒙、力量感会不足
一个作家的写作,有阶段性,也有内在的一致性
“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作家精神的轨迹”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兄弟》(“长河小说”)
程永新:年轻专号
《跛人》 从现实的东西突然写一些超现实的内容
孙频
一个作家的写作可能跟他一段时间的体验、思考有关系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个飞行员,作品主要描述飞行员生活,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
《夜航》纪念去世的同事(经历飞行事故,他活了下来)
《人类的大地》开始飞越南的航线,又经历了几次九死一生,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人及其生活的大地”的深沉思考——他们这代人是第一次飞到天空,以俯视的视角看大地、大海、沙漠
二战时逃到美国,飞法国航线,突然坠机,徒步走出利比亚沙漠,写出小王子
由此可见,圣埃克苏佩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写出了不同类型的作品
“在行动中收获各种人生感悟,再把他变成作品,呈现给大家”
“在行动,在介入,扎根于不同的人民”
“放弃十万块钱”,执意把稿子发在《收获》上
迷恋短跑比赛
刘易斯专门来看望他,给他签名的球鞋,和他合影,他却从没写过这件事。只是把球鞋和书放在一起,放的高高的。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病隙碎笔》
把仅有的精力都放在写作上
在火车上和余华谈论文学,却在别人问起是做什么的时,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作家,只说是写一点东西,赚点稿费
美好、温暖、励志;爱、宽容;安静的、宁静的心境
史铁生和苏轼一样乐观,磨难使他们拥有超越痛苦的能力;他们的文字,机智、幽默、坦荡
“叙事状物,抒情达意”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由奇绝冠平生”——看到了一生中国没有看过的自然风光,这件事就让我觉得获得了莫大的安慰
“以诗证史”——杜甫、苏东坡的每一首诗,都可以作为研究他们生平的佐证材料
好的书对人生是有引导力的,是对人的浸染,每个人都会获取不一样的营养,好的书本身是一个疆土,每一片疆土都能让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