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20.1 社会主义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十章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基本特点
1、社会主义革命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整个进程,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主义用革命手段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大机器工业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实现这一过渡的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经济地位,是能够把一切劳动者团结在自己周围来消灭资本主义和取得资本主义胜利的唯一的阶级。前面已经表明,在帝国主义时代,成长起来的生产力和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桎梏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要求消灭旧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由此就产生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革命同它以前的一切革命有原则性的区别。从奴隶占有制过渡到封建制度,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一种私有制形式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所代替,一些剥削者的政权为另一些剥削者的政权所代替。由于一切剥削者的社会形态具有同一类型的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新的经济成分是在旧的生产方式内部逐渐自发地成熟起来的。例如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在旧制度的内部新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比较现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也成长起来。因此,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使政权适合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消灭旧的封建关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无产阶级革命遇不到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成分,不能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成长起来。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在于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者的政权,建成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同时政权是用来改造旧经济和组织新经济的杠杆。
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范围内,在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产生,因此,为了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每一个国家中都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实现 建成社会主义即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不能是别的任何东西,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
过渡时期包括整个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旧的资本主义的基础,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保证社会主义胜利所必需的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所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组织和文化前提:大生产、银行、科学技术成就等等。在过渡时期内,无产阶级获得它在管理国家方面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领导作用所必需的锻炼和技能。在同私有制传统势力和资产阶级影响的斗争中,要以社会主义的精神改造小资产阶级群众和全体人民。
列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理为依据,创立了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学说,用建成社会主义的方法的科学知识武装了工人阶级,武装了所有的劳动者。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了胜利。革命前的俄国有足以使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同时,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这就大大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化和农民群众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的过程。1917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以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俄国无产阶级同贫农结成联盟,推翻了资本家和地主的政权,建立了自己的专政。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树立了一个榜样,表明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应当是怎样的。
同时必须注意到,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在主要方面和基本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它在每一个脱离了帝国主义体系的国家中必然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些形式和方法是由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人民的传统,以及某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产生的。
各人民民主国家正根据每一个国家的特殊条件,在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取得胜利和存在着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更为有利的新的历史环境中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向社会主义过渡 尽管这种过渡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各种各样 必然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群众的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的统治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革命过程。和鼓吹“资本主义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说,由于资产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对立,由于劳动和资本的利益的对抗,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2],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不可能的。
政权转入劳动者手中是采取人民群众武装起义的方式还是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这要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
在现代条件下,在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深刻化,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社会主义、民主和和平的思想对于全体劳动人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情况下,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和过去的殖民地国家中,工人阶级通过议会和平地取得政权是有现实的可能性的。在这些国家中,工人阶级如果把绝大多数的人民 劳动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大阶层、国内的一切爱国力量 在自己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并且给机会主义分子以坚决的回击,就可能击败反动的反人民的势力,在议会中取得稳定的多数,把议会从资产阶级政权的机关变成人民的、工人的政权的机关,变成劳动者的民主的工具。这样依靠着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运动的真正人民的议会,将能够顺利地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其中包括把基本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的任务。
在某些国家中,随着推翻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革命立刻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1917年10月俄国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同时彻底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另外一些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中,最初主要是解决一般民主主义的任务,同时,在许多情况下,革命在最初阶段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只是后来才逐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这要由每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有没有资本主义前的形式存在、阶级力量的对比和政治情况等等来决定。
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证实了列宁的这一原理: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不一定具有最高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内开始和取得胜利。列宁指出,要使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只要具有像革命前的俄国那样的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就可以;同时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政权,可以同全体劳动人民一起,在过渡时期中克服本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态。
社会主义革命要在俄国取得胜利,至少要有中等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这是因为俄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唯一的国家。现在,当社会主义已经在苏联取得了胜利,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的时候,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前经济形式占优势的国家里,由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也可以胜利地解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列宁科学地论证了在社会经济方面落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些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后,可以避免漫长而痛苦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绕过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而逐步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已经获得胜利的先进国家的帮助给它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依靠先进国家的帮助,落后的国家发展国有的大工业,建立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注:
[1]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55年莫斯科中文版,第2卷第31页。
[2] 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