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真题题库视频网课资料!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真题题库视频网课资料简介:
注:本文为资料汇编,完整版查找见文末!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真题题库资料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利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答: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主要包括其他综合收益(不包括其他资本公积)。通常,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会计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南京大学2019研]
答:(1)会计初始确认。
会计初始确认是将某项目或业务记为某会计要素或项目。初始确认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数据中哪些应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记录。初始确认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要记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在何时、应记入何种会计科目。也就是说要对这些会计信息进行重新分类,将这些经济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记录到会计账簿中。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认的时点,即何时确认。
从会计程序上看,初始确认主要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户的设置和账簿的登记等。
(2)再确认。
从会计账簿的会计信息到财务报告信息,是财务会计加工信息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会计的再确认。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再确认有四个特点:①它的数据来自于日常记录;②对会计要素的表述既用数字表述,也用文字表述;③把账簿记录转化为报表的要素,有一个挑选、分类、汇总或细化的加工过程;④在财务报表中的表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广东财经大学2016研;燕山大学2010研]
答: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①会计主体: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②持续经营: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③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④货币计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主体假设衡量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衡量了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4可变现净值[青岛大学2009研;燕山大学2009研]
答: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②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③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5持续经营假设[广东商学院2008研]
答: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从企业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①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②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上,从而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正由于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标志,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6相关性与可靠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中山大学2003研]
相关试题:
相关性原则[中国矿业大学2014研]
答:(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但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则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7重要性原则[中山大学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
答: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而对某些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处理。
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又比如,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时,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就没有必要单独反映。

二、判断题
1由于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也就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教材真题精讲【解析】
会计上将利润定义为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由于这一定义是以已经完成的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为基础的,因而比较实用,便于实际操作,能够提供定期报告所需要的详细数据,能够说明利润形成的原因,其计量的结果也比较客观。
2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教材真题精讲【解析】
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会导致当期利润减少,最终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3对于某一会计主体来说,收入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入,费用必然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出。(??)
【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教材真题精讲【解析】
取得收入可以表现为应收款项的增加,但不一定有现金流入;产生费用可以表现为应付款项的增加,但不一定有现金流出。
4广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流出,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属于经济利益流出,所以属于广义费用。(??)
【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教材真题精讲【解析】
广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企业发生费用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固定资产清理损失是由于资产减少而最终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
5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答案】√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教材真题精讲【解析】
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才可以按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

>>>本文为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