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个突出的物件并不是特种大船的舷台,不过更重要!

2019-01-15 23:2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原图就不放了,只拿国外的同类船舶的同等位置说明问题;还有美国福特级在建造过程中的大量图片来说明。原图首先看来模块外形是不规范的,因为右侧多了一个外飘结构,但又没有舰载机降落的斜角甲板的外飘那么明显,于是很多有经验的人士得出这是某大型船舶尾部外飘武器平台的判断。这种武器平台,一般在大型特种船舶的4个角都有,用来安排放置近防炮、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干扰火箭弹发射器,和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箱等4种武器。


而辽宁舰就是典型。美国的特种大船也都有差不多的武器平台来放置差不多类型的武器,而且普遍特点是这些平台加上上面的武器系统,仍然比飞行甲板的平面要低一些,就是为了防止舰载机在起降过程中,飞行轨迹下沉而偶然性的碰到这些平台和武器上。为了加强每个角的防御,还可见有多层梯级配置这些武器平台的设计,同样在辽宁舰的尾部表现的非常突出。

这些所有外飘武器平台的造船专业术语叫做舷台。辽宁舰的舷台武备的威力,其实堪称世界一流。那么新的国产特种大船,肯定也要继承这种强悍的风格。这是有人把这个突出位置看做新船船尾右侧舷台的原因。


不过瀚海狼山认为,说这个整体大模块是大型特种船舶的船尾部分模块,是基本正确的。但是若说这个模块的右侧突出部分是右舷尾部武器舷台,则明显有问题。关键就在于,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突出的不规则模块的下部,还有一个明显是大轴外轴承套的东东!

这个大轴承套过去有人注意过,不过那个时候,被反扣在地面上,现在应该是把这个带大轴外轴承套的不规则模块,和图片近景中的更大的一个更规整的模块刚刚焊接在了一起。这也符合在陆地重型船台上和堆场上,把更多的小模块焊接成超级总段的施工方式。模块上方还有超级龙门吊的缆绳垂下来,就是作为小模块移动和焊接成大总段的施工移动动力源。


更为直接的证据是,还可见这个已经焊接在一起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总段中,在正面的右下角有一个非常明显而清晰的大圆洞!这是什么呢?为何有这么一个圆洞?很明显,这就是特种大船的大轴穿过而预留的轴孔,而且这个大圆洞可以目测看到,恰好和那个不规则模块下方的大轴外轴承预留套,有一致的方向和水平位置,这恰恰再次反证了这个总模块上预留的大洞,就是大轴的轴孔之一。

在明白了轴孔的方向和位置后,就明白了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个模块的真正方向。他其实和重型船台的轨道和外风雨棚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纵向放置。也就是拍摄者实际是站在未来完整特种大船的左舷前方,拍摄了这个模块。反过来说明这个突出的模块平台,并不是未来特种大船和纵轴方向垂直的右后舷的外飘武器平台,而是船尾部分靠中下位置的纵向模块。


那么为何这个所谓外飘模块,比和他焊接在一起的大模块低一个平面呢?看看辽宁舰和美国的特种大船的尾部都知道,不论哪种特种大船,在船尾的飞行甲板以下和水线以上,中部都有一个大开口的平台,美国的特种大船的这个平台直接通往机库,可以把机库内的发动机直接推到这里,向后喷火试车;而辽宁舰机库当年建造时,考虑在北极严寒下部署,没有直通机库,但是船尾中部的这个平台仍然有,是为了方便船尾有必要的反潜措施,或者人员上下的操作。而现在看到的这个所谓的外飘,其实就是两侧的弧形模块还没有被焊接上而预留的船尾活动平台,所以他比大模块低一些,这个平台下面就是推进主螺旋桨之一。


现在通过这个尾部大模块只能看到一个大轴预留孔和一个外轴承套。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类超级特种大船,应该在同水平有4个孔才对,为何只看到一个?这里有2个原因:第一是靠左侧的其他轴孔可能被别的堆放中的模块正好挡住了;第二还在于特种大船的4个大轴并不是一样长的,中间的两个比较长,而靠2侧的比较短,而且靠外侧的2个,看美国特种大船几乎都贴着外侧船底了,由于这个船尾模块的两侧弧线型模块还没配套焊接上,因此可能外侧的2个孔在其他的模块上。


带大轴孔的船尾超级总段的出现并被焊接的规模越来越大,说明用第六代巨型总段建造法建造的新特种大船的整个龙骨部分都已经出现,过去看到的只是中部动力舱的龙骨模块,而现在整个龙骨的主要部分都看到了。

现在正在施工的所有大模块,都是机库地面以下的构件。这些巨型模块必须先在陆地船台上完成结构施工和内部设备的预舾装,才能正式入坞合拢,现在看来进度极其迅速和顺利。等这些工作做完,机库以上的飞行甲板,舰岛和外飘部分,也许只需要6个月的船坞期就可以搭建完成!


这个突出的物件并不是特种大船的舷台,不过更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