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目标达成抓关键使员工养成过程习惯
业务该怎么做呢?当中的转化逻辑是什么?因为业务流程只是静态的,决定业务的是技能。
把业务流程里的环节加上技能、状态、过程,形成一个三维空间坐标轴,就形成了一个业务漏斗模型。要基于业务漏斗抓出关键指标。关键指标里又分为2种,每天打多少电话,跑几家客户,几家有效,这些叫关键指标,另外,一个核心关键指标叫高质量客户开发。
那么,在达成业绩目标时,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很多管理者在做管理的过程时,天天都在抓结果,周周抓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如果管理者不知道今天员工跑多少客户,就不会知道他能够拿到多少钱。如果不知道他能拿多少钱,这个人在公司就不一定稳定,管理者一定要知道组员每天跑多少客户,打多少电话,管理者才能知道他最终挣到多少钱,这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只有把控好这些,管理者才能知道这个人在公司里面是否稳定。
所以,它俩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叫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叫放屁。在管理里面一定要不断地苛求过程,释怀结果。所以管理者一定懂得这一点。
过程的核心维度叫量变到质变,一个新员工进了公司,他每天要跑8家客户,打30个电话,这叫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确保新员工达到公司基本要求。
新员工按照管理者要求,他跑了100家客户,挣到1万块钱。那么接下来他会努力达到管理者的要求,或者超过管理者的要求。再次挣到1万块或更高,这样形成正向反馈,这个员工就会养成过程习惯。
当中有两个核心关键要素,一是制度保障,一是结果保障。 通过三个月的时间来形成正反馈闭环。
当然,有正反馈闭环。也会有没有形成的情况发生。
新人进来之后,依然按照管理者的要求每天8家客户,30个电话。1个月下来100多家客户跑完了。结果没有挣到1万多。第二个月碍于公司制度,同样完成100多家客户,还是没挣到1万。第三个月因为积累够了,挣到了1万。但这个伙伴并没有养成过程习惯。这种问题出在哪呢?
最关键一个问题是管理者抓过程的问题,管理者是按周抓过程的,按月抓过程。这就像天天盯结果一样。所以。管理者要注意过程是要按天抓的,结果按周抓,这是非常核心的。
管理者需要每天看员工的过程,他的过程里面有什么问题,及时地给他补,是技能问题还是状态问题,还是过程本身的问题。有了问题及时地去发现,及时地去迭代,及时地去补差距,这是抓过程。
根据漏斗的分解,预估签单时间、分解过程和技能。整个分解,第一步叫看数据,看结果数据,看过程数据,看财务数据。每天看数据。第二步叫挖因由。一种情况做得好,找到可复制的因子。一种情况做得不好,挖到根本的原因,根据因由补差距、量技能状态。第四方面叫做迭代,补差距、缺量补量、缺技能,补技能、缺状态、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