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风与折叠

2018-05-25 07:58 作者:蒙小T  | 我要投稿

“我从未料想到,一个小时之后,我会坐在这里写着这些字。” 这句话应该怎么分析?是单纯的聊骚抱怨,还是一种对于陌生的惊叹?在这个地方,好像在座的,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说这句话的是谁,现在的讨论至今也没有什么答案。为什么在这里讨论呢?对于这个问题,在一般的逻辑思考和文本书写之中,一定会这个浓郁的疑问狠狠地纠缠。但是对于这个讨论原因,好像在这里的好像也没有什么答案。可以说,答案和原因对于这里,就是闲得无聊的追问,就如这句话本身所带来的惊讶后的一丝丝闲适。天空飞翔着时间流淌之下的话语,当然,天空是不会流淌实体化的时间的,如果可以感受时间化的流动,云朵和阳光无疑是被投射的感官物件。这一切的瞎扯扯,其实还是有点关系的。“我从未料想过……”这句话好像有被人写在天空上,写在天空的云朵之上,来无影,去无踪。如果要追问这个事物出现的背后逻辑,过了一段时间会发现,这个后面还是一片虚无。 


哦,不好意思,老人家有些唠叨了,啊刚才讲到哪里呢?刚才在那个地方,是不是有一些东西在讨论那句话呢?应该有这个记忆的。刚才我们说过“我从未料想过……”是可能无法分析的,因为它在天上出现过,虚无覆盖了这句话背后的意义。讨论的那些家伙就如同亲生经历死亡一般地惊恐,那些东西都在说它们经历过,也伴随着一身凄惨的冷汗弄湿那些可爱的涤纶布料。那些东西好像就是那样,但是好像我们这些东西好像也不能抱怨什么,一切的不了了之都是从一片抱怨开始的,好像世界的走向就是这个样子。对于上面那句话的疑问,我们所做的表面分析好像是这个样子的:“我”是谁?那个东西在料想之前之前是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从而才会觉得“意想不到”;“一小时之后”是哪个地方的一小时,或者哪个位面的一小时,制定的时间标准是什么;“坐在这里”是坐在哪里,是在天上的那些云朵吗?毕竟它是写在了天上,但是有点不太符合逻辑我们日常的经验;“写着这些字”到底是写了什么才会让这个“我”意想不到。这些就是表面分析所带来的疑问,说实话,其实这些疑问都挺无聊的,好像废话一样,就好像嘴巴的机能被无端地消耗一番。为什么讨论这句话呢?一些消极的假设言论认为,这个仅仅就是因为它们毫无征兆地出现天上,被作为一种被大众喜闻乐见的现象而被讨论,但是也没有什么多大的波澜,时效价值也被逐渐地磨损,之后也就渐渐地不讨论了。如果你要问我积极的假设言论,那我的确很抱歉,我是属于消极一派的,那些积极者的想法我都没有了解过。 


过了不久,那些东西的手机上也出现了这句话:“我从未料想到,一个小时之后,我会写下这些字。”,那些东西换了无数个手机,那句话也依旧如影随形,就像那些烦人的计算机病毒一般。过了一些时日,那些东西纷纷跪拜在地上,向着天发出虔诚的祷告:“神给我讲下启示了,我被神启示了!”神?!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最能消耗物件的一种不可见病毒。当然这是我的看法。手机连接着每一个终端,信息快速流通下大家都觉得自己拥有强有力的手段,但是一切仿佛变得触手可及,但是对于设置障碍而言,这个好像也是变得极为容易的。手机承载着日常,日常之中的祈祷,上帝应该不会这么无聊地窥探着我们。 


体验过被折叠的感觉吗?说实话在那句话初次出现的时候,好像也没有什么现象,但是这句话出现的第三次,我们这个地方好像过载了,空间的每一寸都填满了那句话的粉末,在视野所见之处都是那些话,就好像一张纸,上面写满了这些文字,不留一点间隙,而那些笔墨之下,就是我们的被折叠的肢体,见到过我们的部件分开十公里但是还有下意识抽动的现象吗?别惊讶,在那次之后,这个变成我们一种平常的状态。但是我们在那一刻,都听到了梦境破碎的声音,记住这不是一种比喻,这是确确实实的,破碎的声音。 


有人做梦,把梦境分享出来,但是发现,这里的几十亿个东西都那一刻开始做着相同的梦境,时长精确到毫秒。那时一个普通的场景,一个人在书桌上,稿纸上飘着文字,疯狂地划开笔尖,手指爆出无数根青筋,纸上都是泪水和汗水。 

“我从未料想过……” 

“我从未料想过……”

“我从未料想过……” 

“我从未料想过……” 

那个人把这句话写了无数遍,之后缩在桌子上。指甲嵌进小臂的肌肉里,血滴涌进指盖之中,头发乱乱糟糟,散发着抑郁的味道,窗子外面闪耀着炮火的光芒。 

“我走不了了!我走不了了!对于这些炮火应该留下什么,对,我应该留下些什么,即使死在枪炮之中。”那个人喃喃自语。

当那个人把纸张揉搓成小小一团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集体梦境集体…破碎了。可想而知,我们这里也坍缩了,我们所处的地方被外力极度地浓缩,没有什么声音,没有什么巨大的破坏阵仗,因为那个就像这里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一样,坍缩就是在一瞬间。我们的部件化成粒子,残存的意识安静地望向天空,那个人安静地写着东西,云朵装饰着她的模样,就像某个世界的神灵在书写某一个世界的故事,而我们,就是被她废弃的草稿。她蜷缩成一团白云,将剩下的毁灭留给我们自己体验。 

“老人家啊,你刚才是在讲什么啊?”一个年轻人站在在文史楼的旧石阶上,问蜷缩在玻璃门背后的老人家,文史楼对面的小木棚下,青藤在有活力地阳光下肆意生长。 

“你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吗?”老人家刚才已经对着那个年轻人说了好久的话,但是还是接着设问。 

“什么样子?” 

“当有效的电磁信息流入纸张的时候,那里就变成了一个我们存活的地方,当自然所编撰的电子程序跑进纸张的时候,那里也是我们存在的地方。那里是0和1多数存在的地方。” 

“老人家您是机器人吗?机器人的思维就是0和1组成,那您是吗?” 

“已经过了很久了,我也记不太清了。”老人家站起身,捡起地上的梧桐叶,遮住自己的一只眼,“你觉得我是吗?” 

“是……吧?当然这只是猜测。”年轻人害羞地挠挠头,

“‘我从未料想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概是……失恋了吧,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枪炮迫使她放弃生存的信仰,战争,碾碎了她对于世界的爱恋。那种记忆,一直留在我这里,那句话是纸上临终之语,纸面上洒上了她的鲜血。” 

“老人家很痛苦吧?”年轻人一脸担心的样子。

“我也不知道。” 老人将手中的梧桐叶递给年轻人,沥青路上微风拨动手上的梧桐叶,路两旁梧桐树发出叶子相互亲吻的声音。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夕阳将昏黄敷上了他们的侧脸。年轻人手上的梧桐叶遮住了自己的一只眼,半边的微笑停止了流动的尘埃。老人脸上现出难得的慈祥,安静看着年轻人,眼神里藏着些许沉默的倒影。 

“愿和平的信仰与你同在。”


清风与折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