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莫辛纳甘狙击步枪(Russia)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大量使用,这些狙击步枪主要是从量产的M1891/30步枪中通过试射选出精度最好的一些步枪,安装上瞄准镜,并把原来的直拉机柄改成下弯式避免打开与瞄准镜碰撞。当时由于战争资源的贫乏,军队鼓励士兵们都要向狙击手学习——用最少的资源去杀死最多的法西斯分子。为了推广狙击手运动,苏联的宣传部门大肆宣传一名苏联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Vasili Zaitsev)和埃文·科宁(Erwin Konig)少校在斯大林格勒展开的一场生死决战的故事,这种故事被一位美国作家威廉·克雷格(William Craig)写进了一本名为《兵临城下——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中,并在2001年被改编成电影《兵临城下》。
不过有关这次决斗的真实性,一直备受怀疑。许多专家经过考证后都认为这是苏军宣传机构为了鼓舞低沉的士气而编造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扎伊采夫自己的回忆录中,山地部队的科宁少校变成了党卫军汉斯·托瓦德(Heinz Thorvald)上校。但无论是科宁少校还是托瓦德上校,在德军的资料中都查无此人,而苏军宣传资料中称科宁少校所执教的柏林狙击大学在历史上也没存在过。不过虽然这次战斗有争议,但扎伊采夫却是真实的狙击英雄,在被地雷炸伤前,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已经有242个射杀记录,而到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有400个射杀记录(但另一些资料说只有149个)。除了扎伊采夫,苏联还有许多优势的狙击手,虽然这些男男女女的狙击手们没有对战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却对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
许多人都以为苏联对狙击手的重视是因为在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中吃透了芬兰狙击手的亏而学到的。其实苏军的狙击手计划开展得非常早。俄罗斯军队在一战时期就有神枪手的战斗条令,不过这些神枪手只是装备标准的步兵步枪并充当斥候或观察小组。在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后,苏军制订了狙击手发展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培养专业的狙击手,在战斗中扰乱敌军战线的沟通,射杀敌军的指挥人员,压制敌军的支援火力,阻缓支援部队的进攻行动。为此在1930年代初期苏军就已经开始生产专门的狙击步枪和制订完善的狙击手训练计划。所以,早在德国于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前,苏军就已经有大批狙击手和狙击步枪,这与其他二战参战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其他国家都是战争开始后才开始重视狙击手的作用。
讽刺的是,在刚开展狙击手计划时,由于国内没有合适的瞄准镜,苏联通过军事合作接收了纳粹政权提供的蔡司Dialythan瞄准镜,安装在安装在龙骑兵步枪上。而苏联第一种狙击步枪瞄准镜是4倍的PE瞄准镜(俄语VP),这正是蔡斯Dialythan瞄准镜的仿制品,安装在M1891/30步枪上。PE瞄准镜可调高低、风偏和焦距,第一种镜架系统是安装在六角形机匣顶部对正枪膛中线的位置上,但这种中线型镜架不适用于圆形机匣,所以在1938年后的镜架改为安装在机匣左侧的形式,此外侧式镜架系统也便于装填和使用机械瞄具。
由于PE瞄准镜的生产较为复杂,而且苏联的生产水平有限,导致PE瞄准镜的密封性能差,因此苏联取消了PE瞄准镜的调焦环以简化生产工序和改善镜体的密封性能,这种新的瞄准镜被命名为PEM瞄准镜。M1891/30 PEM狙击步枪大概是在1937年至1939年间开始服役的,一开始也是使用中线镜架,但在1938年也改用侧式镜架。
PE型狙击步枪在1931年至1939年间生产,而PEM型狙击步枪在1937年致1942年间生产。PE/PEM系列狙击步枪是苏军狙击手计划的开端,而且产量极大,即使在M1891/30 PU型狙击步枪被广泛采用后,仍然有许多PE/PEM狙击步枪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