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地球联邦军机体&战舰

一方面由于联邦维持军事威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担心军队再度提坦斯化,联邦虽然对隆德·贝尔的战斗配置有所强化,但还只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阿姆罗也只得到Z计划发展的产品RGZ-91灵格斯作为指挥官用机。
经过与新吉翁方面先进MS的数次交战,阿姆罗深感灵格斯已经落后,在联邦拒绝解封以前大战被封存的各种高达类型为主MS后,阿姆罗唯有委托月面企业阿纳海姆为他研制专用机,就是RX-93 ν高达。
新机体设参考过去高达系列,并且加上阿姆罗本人过去长年培育MS驾驶员的经验。而机体名为阿纳海姆公司制高达第11号,开发代号名为[ν]。
而考虑到实际战斗需要,ν 高达的开发同时注重了泛用性和机体性能,开发观点放弃了在以前格利普斯战争和第一次新吉翁战争中流行的可变式、分体变形等结构,以联邦的MS杰钢为原型,回归了MS机体的设计原点。
在另一方面,考虑到战争可能会长期化的状况,本机体开发也强调信赖性和耐久性,除了部份零件外(精神感应系统),许多零件是采用联邦军规格,所以可以直接从量产型MS上调度零件,大大减少了专用机整备困难的状况。
头部火神炮继续使用老式的6000m无壳弹,抛壳口设置在裙甲上方。而机体的主要框体则必然采用了可动骨架技术,躯干部分使用了部分Zeta系机体的零部件。因为这个优点,驾驶舱舱门采用带间隙的区块设计,且可以整个区块开启/关闭。这样的设计能有效防御实弹武器直击,必要时也能整个区块以内藏的定向炸药强制炸开,减少逃生舱不能脱出的风险。提到逃生舱也就是驾驶舱,采用了全天周观瞄设计,线性座椅和控制组也升级成最新品。在采用球形操纵杆的同时,舱内也升级了安全防护机制,在受到超过驾驶员标准服负荷的冲击后,会从面板弹出安全气囊以保护驾驶员。而驾驶舱内部也在交付前应阿姆罗的要求安装了精神感应器(Bio Senor),驾驶舱周边则在不削弱强度的前提下,试验性地安装了精神感应框体(Psycho Frame),使得除了机体感应度向上提升外,对于机体追尾性能和运动性能提升有着极大贡献(设定中胸部驾驶舱周围包裹一层精神感应框架,ka.ver全身分布属于魔改,且牛高达并没有类似rx-0的爆甲机构)。背包的设计也是根据Gundam系的左右平衡设计,使用每边串列2部推进引擎的布局,每边对应采用一条制式燃料棒。背包左上为新兵器翼状感应炮(Fin Funnel)的挂架/供能罐,右上则为特制光束军刀的充能基座。而背包中间空心便是新设计280mm火箭炮挂架。
双臂及腿部是非常标准的设计,基本采用军用制式的模块化挂架,同时也保留着充分的扩展空间。受技术的发展的好,姿势制动喷嘴及可大功率发动机也迈入了小型化的历程,小腿上甚至能取消外挂式的引擎组件,因而机体的四肢都搭载了大量的制动喷嘴以增加AMBAC性能。装甲的设计上也是极度从简,方便快速更换。当然,四肢骨架因为采用最高生产精度的军用产品,维持着充足的耐用性同时也是留有足够挂点以扩展机体性能。
武器装备上,除去接近防御用火神炮外,ν 高达还装备有阿纳海姆制造的光束步枪。阿纳海姆制造的光束步枪外观看似简单,实际拥有一门巡洋舰主炮的威力(出力达到3.8MW),改变压缩率也能变为连射模式,实则更像是一挺光束机枪。步枪安装有榴弹发射器2。盾牌自带一部发电机,为内藏的光束加农炮独立供能,光束炮出力更能达到一年战争时战列舰水平(7.8MW)。光束加农炮两边挂着共四发导弹。盾牌内还藏着推进器以及备用燃料棒。
作为本机的最大特色,应该是六枚编号为AEV/PFF93AR的翼状感应炮。地球联邦制式感应炮在经历ARX-014P Silver Bullet的试验装备后,修改为三段式,中段自带挂点,能互相组合阵列挂在机体背包的左边挂点上。通过驾驶员脑波操控,感应炮飞出后折叠为匚字型。感应炮中段一边的推进器提供推进的动能,另一边则为功率达3MW的光束发生器;感应炮两端则是I.Field发生器,能形成I.Field管,以集成并引导光束的射出。虽然光束炮功率高,毕竟I.Field管的长度不足,集束性能并不优秀,通常都要较近距离攻击才能发挥最大威力。ν高达的感应炮最终被设计为可折叠的长条板形,由于六只感应炮在收纳状态时外形如同翅膀,阿姆罗便命名为飞翼浮游炮(Fin Funnel)。也因翼状感应炮收纳在背部,而将一个光剑插口转移到了左臂。
但以前阿纳海姆声称自己没有精神感应技术,对于如何拿出精神感应框架不禁令人生疑。原来,新吉翁方面的MS同样是委托阿纳海姆制造,夏亚也因此得到了ν高达的设计资料,出于一种英雄惜英雄以及为了能够与阿姆罗公平地一决胜负的心理,夏亚特意将精神感应框架技术提供给了阿纳海姆。(在另一个小说版本中是夏亚在月神5号作战中故意令邱尼的座机乍德·多加被阿姆罗捕获从而令 他掌握精神感应技术)
由于前方迫切的战斗需要,ν 高达在已经拥有生化感应电脑的基础上再装上精神感应框架后没有经过充分的测试便投入了战斗,在战斗中,阿姆罗意外地发现由于精神感应框架对驾驶员脑电波产生特殊反应,翼状感应炮可以放出一道粒子扰乱膜以使敌人的光束及实弹武器攻击无效化(这种防御手段并非是I力场的一种,而可以近似是uc后期出现的光束盾早期型)。在之后阿克西斯坠落作战,与夏亚的沙扎比交战时,ν 高达展现出机体拥有的高运动性能,在实力相近的两人战斗后,阿姆罗成功的击败夏亚的沙扎比,后阿姆罗驾驶受损的机体意图阻止阿克西斯坠落,在可能是精神感应框架产生共鸣推离阿克西斯的光芒中,ν 高达最终带着沙扎比逃生舱消失在茫茫太空。




宇宙世纪0090年3月,提坦斯与新吉翁都消灭之后,阿姆罗被编入隆德·贝尔。
他配属到拉·凯拉姆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搜寻新吉恩残存势力,以及搜寻夏亚·阿兹纳布尔的下落。阿姆罗耗费两年时间,寻遍所有的殖民地以寻找夏亚及新吉恩残党下落,但因殖民地居民并不愿意透露详细消息,因此这个任务并没有斩获。
也正因为这样,在0093年3月位于月神五号的攻防战中,才会错过发现新吉翁舰队的时机,并造成陨石直接落下地球,击中了位于中国的西藏拉萨。
在阿克西斯攻防战中,阿姆罗终于及时发现新吉翁的作战企图,并与命运中的对手夏亚一决高下。
由于当时阿克西斯已经超越引力平衡点,为了阻止这样的状况,阿姆罗以一架ν高达的力量,企图将阿克西斯推出引力圈之外。
联邦军见状也过来帮忙,大家竭力想拯救地球意识,发动了精神感应框架的力量,最后终于产生了奇迹,所有的新吉翁军全数在最后一刻背叛夏亚,帮阿姆罗推阿克西斯,最后,终于成功地将阿克西斯的碎片推出地球引力圈外。
之后下落不明,联邦军在搜索3个月后宣布放弃搜索。之后因其在第2次新吉恩战争的重要贡献而被特别晋升为2级中校。

UC纪元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奥古与AE合作的“Z计划”的推进所开发出来的“MSZ-006 Z高达”的设计方案,使后来的MS开发工作受益匪浅。Z高达无论在空间战斗还是在重力下战斗中都有高等级的机体性能,而且在当时能进行大气圈突入的TMS (可变形机动战士)之中拥有首屈一指的攻击力。拥有非常复杂的变形机构的Z高达,MS和WR(冲浪者)两种形态都持有非常高的机体性能,它的出现使MS的使用范围得到了划时代的扩大。这部机体完成时,颠覆了当时的设计者的设计常识;由于构造材质的提高,才使其高效率的内部构造骨架得以实现,所以如果说之后大多数的MS使用的都是从开发Z高达途中派生出来的机构构造的话,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与优秀的性能、战绩相反,Z高达并没有实现量产化……当然,在“Z 计划”的范畴以外,还是存在有能变形为航宙战斗机、称之为量产机、试作机的设计方案,并运用且消耗在侧面战斗之中……唯一由奥古的协力组织生产了少数的Z 直系改造机“ZPLUS”,但与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来说,其规模还是过小。实际上,“ZPLUS”每台机体的武装式样都不一样,但即使是这样,世人还是将它们称之为Z高达量产型。在当时,流传着的王牌驾驶员的代名词就是“驾驶ZETA”,并流传了数年……以公正的观点来讲,Z高达的最大特征“变形”,正是Z高达不能实现量产的最大障碍之所在,所以,设计人员开始摸索将变形这一“机构”向“机能”方面转换的手法,换句话说,就是将从MS变到WR的变形机构省略掉,使WR形态时的机能用附加其他装备来代替的方法。
“RGZ-91 灵格斯”,就是由AE所开发的、将Z高达的MS形态复制过来的试作型MS,名称为“Refine·Gundam·ZETA”(精简Z高达)。其装备着将变形时的机能集于一体的附加装备BWS(Back·Weapon·System),用以代替WR形态时的机能。这个设计方案,与“Z计划”的称为R型的简易型Z高达的开发提案相接近,出发思想类似于RX-78高达的“G堡垒”形态时的“G装备”。不管怎样,这个经过数年才进行了实际制造的灵格斯,各部材都使用了最型的技术,再加上搭载有准塞可缪装置BIO-SYSTEM,达到了与原型Z高达相匹敌的机体性能。
格利普斯战役以后, “Z”系列的机体就开发的差不多了,这个系列作为高性能MS的代表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灵格斯作为这个系谱的连带机种——特别是搭载了BWS以后,冲浪者形态时的运动性、长距离巡航性、搭载火力等都得到了高水平的发挥。应时势的需要,即将达成量产化。在第一次新吉恩战争之后,潜藏在各殖民地的反地球联邦军组织“エグム”、“NSP”所策划的小规模抵抗运动频发,联邦军为了守卫地球圈的平稳,将开发重点放在了次期主力机型上,这样,灵格斯的量产得以实现。
U.C.0092年12月22日,由夏亚·阿兹纳布所率领的新吉恩军队宣布占领甘泉,联邦军首脑将其作为紧急事态对待,因此,将原配备给外围新兴精锐部队“朗德·贝尔队”的高达系MS秘密隐藏起来。12月25日在联邦军高层的指示下将灵格斯初次配备于“朗德·贝尔队”。在第二次新吉恩战争中灵格斯与新吉恩军的NT专用MS“沙扎比”、“乍得·德卡”陷入了苦战,阿姆罗也深感此机性能与对方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灵格斯已是一台落后于时代的机体了,且有多名女性驾驶员于此机战死,因此同时又是一台悲哀的机体……


经历格利普斯战争和第一次新吉恩战争后,忙碌于又一次军备重建中的地球联邦开始考虑MS部队主力机型的现状与未来,由于军备预算的大幅缩水,让新时期的MS生产、运用思想重新回归低成本和高泛用性这两大基本点。最终,联邦以吉姆系一贯的高通用性和拓展性为参照,设计了一款全新的泛用型MS。新机型的正式型号为RGM-89 杰刚(Jegan),于U.C.0089年末起下线开始逐步装备部队。
杰刚的设计以吉姆系为蓝本,整体设计风格简练,以高泛用性及扩张性为基本指导思想。而为了最大程度节约成本,该型机甚至没有使用高达尼姆合金,而是使用了最新型的钛合金陶瓷复合装甲,当然,这种新改进的钛陶复合装甲的防御性虽然不及高达尼姆γ合金,但依旧有在高达尼姆α合金之上的性能。
推进系统上,杰刚最大的特征就是背包大型化,大大增强了机体的续航时间。背包上部两侧设置同高达Mk-Ⅱ及吉姆Ⅲ类似的可动悬臂,同时肩部侧面安装大推力喷口,提升侧向加速能力。
武装方面,主武装是标准的光束步枪和光束剑的组合。在BR-S-85-C2光束步枪的基础上,阿纳海姆的技术人员还通过加长枪管内收束\加速段长度等手段加强了威力,隆德·贝尔队装备的杰刚后来就创造出了直击造成新吉恩军的AMS-119基拉·多加的持盾手连同盾牌一起被破坏的毁伤记录,可见威力相当可观。除了光束步枪、光束剑、头部火神炮等传统的标配外,机体腰部两侧还设置了多用途挂架,一般采用左侧安装三联装手榴弹(带有小型动力装置),右侧放置光束步枪,也有可用于收纳三个步枪弹夹的弹夹盒,具体搭配方式根据任务需要做调整。
杰刚初次公开后,便被业界冠以“MS历史十年总结”的美称,此后,由精英部队开始逐渐列装,在服役期间以优秀的表现证明了其完全符合杰作机这一称号。驾驶过此机的著名机师除隆德·贝尔队上以勇猛而闻名的女机师凯拉·苏中尉外,还有曾担任过RX-79BD-1蓝色命运一号机机师的加岛勇上校等。
从U.C.0089年初次展示后的三十余年间,杰刚一直作为联邦军的主力MS而在服役,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衍生机型。主要原因当然是这三十年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军费预算一直卡得很紧,而开发新型MS所需费用又比较高有密切关系。但其优越的可靠性、平衡性、泛用性已经足以满足联邦军在这个时期内的需求,才是它被不断反复改修,直到U.C.0120年以前该机仍作为一线机体使用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