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奏谏名臣,一生谨慎小心,助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马周,博州茌平人。贞观五年到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的家中。当时,唐太宗下诏命令百官上书,论说朝廷政事的对错得失。马周替常何列举了二十余条治国的方针,让常何上奏,所奏的观念竟然全都符合唐太宗的意愿。唐太宗不信常何能提出这些不凡的建议,于是询问常何,常何老实答道:“这确实不是我的本意,而是我家访客马周的想法。”唐太宗当即就下令召见马周,马周还没有来得及赶到宫里时,唐太宗就派人连续催了他四回。马周觐见后,唐太宗和他谈了很久,感到非常地对味,于是就任命马周为监察御史,在门下省值班。

马周机智善辩,精于奏谏,观察判断能力很强,所以每次上奏,都能符合唐太宗的心意。唐太宗曾说:“一刻不见马周,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他。”贞观十八年时,经过多次升迁后,马周官至中书令,兼任太子左庶子。马周身兼二职,处事一向稳妥,很受别人的美誉。后来,马周又以中书令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
唐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马周处事机智迅速,他性情谨慎小心,评论人物又能够直言不讳。他推荐的人才,我接连地任用,大多数都符合我的心愿。马周既然忠心耿耿,诚心诚意为我效力,我就充分地发挥他的才能,大家共同治理朝政,使国家越来越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