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17 吕不韦

2023-03-14 11:3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7、吕不韦(?—公元前235年)


  河南濮阳人,战国末期卫国“家累千金”的奴隶主大商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骗子和罪大恶极的复辟狂,也是当时最大的尊孔派。

  当时的秦国,正处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为消灭奴隶主残余势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中央政权而斗争。列宁指出:“在革命迅速成功时,不会没有相当数量的冒险家和骗子混入这个政权”。[1]吕不韦凭借他雄厚的财势,进行政治投机,秦庄襄王时窃取了秦国宰相的职位,拥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权势很大。在他当政的十多年间,始终坚持儒家复辟路线,大力扶植没落奴隶主贵族势力。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始皇亲自执政,推行法家路线,打击豪门贵族,积极准备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吕不韦预感大势不妙,狗急跳墙,勾结奴隶主贵族嫪毒发动武装政变,妄图谋害秦始皇。可是,这场政变很快就被秦始皇镇压下去,嫪毒被处死刑,吕不韦也被罢官。但他贼心不死,第二年又私通诸侯国贵族,策划反秦阴谋,被秦始皇察觉,下令流放蜀地[2],吕不韦于途中畏罪自杀。

  吕不韦主张倒退,反对前进,他以古非今,向往“昔先圣王”,说什么“王者废”,“暴君幸”,“当今之世浊甚矣”[3]。他继承和发展了孔丘“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他主张分裂,反对统一,污蔑新兴地主阶级的统一战争是“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所事者末也”[4]。他非常痛惜奴隶制的“礼崩乐坏”,妄图复辟周朝的“礼治”。他说:“凡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5]。认为只要实行孔丘的“正名”那一套,就可以防止奴隶和新兴地主阶级起来造反。他大肆鼓吹“存亡继绝之义”决不可废,主张“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6],这就是要把已经灭掉了的奴隶主贵族重新扶植起来,让被打倒了的奴隶主阶级重新上台。

  吕不韦大肆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对抗法家路线。孔丘宣扬仁者“爱人”,他也大讲仁者“爱类”,说什么“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7],也就是要爱奴隶主这类人。他疯狂地鼓吹“刑罚不如德礼”,叫嚷“凡用民,太上以义”[8],反对镇压叛乱的奴隶主贵族。他对法家却恨之入骨,恶毒攻击法家商鞅、吴起、邓析的法治思想,否定秦国法治的成就,胡说“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9]。认为“其罚愈疾,其乱愈疾“,把法治说成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他还攻击法家的“耕战”政策是放弃根本,说天下之本不是耕种,而是“孝”。他要求严厉镇压法家,“诛邓析之类”[10]。这彻底暴露了吕不韦鼓吹“礼治”和仁者“爱类”的反动本质。

  吕不韦令其门客们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是他的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他复辟奴隶制的反动政治理论纲领。


注:

[1] 《列宁选集》第三卷503页。

[2] 今四川。

[3] 《吕氏春秋·荡兵》。

[4] 《吕氏春秋·先己》。

[5] 《吕氏春秋·处方》。

[6] 《吕氏春秋·去私》。

[7] 《吕氏春秋·审为》。

[8] 《吕氏春秋·上德》。

[9] 《吕氏春秋·高义》。

[10] 《吕氏春秋·精谕》。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17 吕不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