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70讲全)

太阳伤寒表实证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病机: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35.太阳病,头疼,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八证
可分成三组:
1.恶寒+发热(表证的共同特征
寒为阴邪,最易伤阳,阳气被伤,温煦失司,故恶寒较重往往最先现。寒闭阳郁,才见发热。
2.诸痛(头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寒主收引,寒主痛,寒伤肌表后使肌肤气血涩滞,筋脉拘挛(特征症状
3.无汗因 而→喘果(寒邪闭表,月奏 理闭塞的一种表现
汗孔合而不开,肺气不能正常宣降,导致喘作
证: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法: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方:麻黄汤(麻桂草的比例——3:2:1
汉1升=200ml 1合=20ml 8合=160ml
附.治疗身疼痛三方:
新加汤——营血不足,肌肤失养;
麻黄汤——寒邪闭表,局部气血涩滞,筋脉拘挛;
附子汤——后见
案例:江西中医药大学,万友生
某年,江西流感流行,西药抗感冒药物无效,投以桑菊银翘剂,患诉症状加重,症状:恶寒发热全身疼痛,鼻流清涕,遂投以麻黄汤试之,方如下:麻黄10g ,桂枝10g,杏仁9g左右,甘草5g。一剂尽,患者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疼痛感消失。后,大面投药予流感病人,效佳。
郝万山:小儿肺炎,早期寒战高热无汗而喘,用麻黄汤阻断,方如下:麻黄15 g,桂枝10 g,杏仁10g, 甘草5-6g。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才能用麻黄汤,浮提示正气有力浮于表与邪交战,里气不虚,数脉并非里热,而是病人发热。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闷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大则病进,小则平——内经
预示病中,病人的脉象变化,变大表示病情加重,变得小而平稳,则预示病情好转稳定。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