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地球防卫少年》— 被隐匿起来的“答案”

2020-08-28 13:00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前两周我确实是有些忙碌,所以补番和专栏,乃至于我个人追番的进度都受到了不小的耽搁。好在前几日事情就忙得差不多,我也终于有时间回到动画的怀抱;但因为某些特别的契机,我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把《魔王勇者》补了,而是优先选择了这部——《地球防卫少年》。

《地球防卫少年》是由鬼头莫宏所创作的漫画,并于2007年改编成动画,制作公司为Gonzo、导演则是由森田宏幸负责。只是当这部作品改编成动画时,漫画其实尚未完结,因此动画后期存在不少原创剧情;作为纯动画党,我虽然不太确定漫画的剧情如何,但是我也能够感受到动画并没有很好地把这个故事给收尾。

即便收尾部分处理的不好,我对于动画的整体叙事,以及它的主题探讨,还是能够让我给予它相当正面的评价的。因此,我的这篇专栏也会围绕着这两点进行展开。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层层推进的展开,带有遗憾的收尾


作品虽然看似讲的是一群中学生乘坐机器人守护地球的“热血”故事,但是实际上,只要看过前几集,就能够迅速的体会到本作的风格其实非常黑暗,且相当的绝望。

作品在开篇不久,就让这群签订契约去保护地球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已将迎来终结的事实,奠定了本作那残酷、冰冷、抑郁的基调。

也因为是这样的故事基调,本作比起讲述战斗,其实更多的重心,在于刻画这群孩子如何去面对这份绝望的命运。


我们的主角,是由15个初中生所组成的;所以本作,尤其在前期,确实会给人一股群像剧的风格。而它的故事,就是以一个又一个即将面临死亡的孩子,作为每个单元故事的主视角,去循序渐进的展开的。

换言之,本作的一大叙事要素,就是单元剧风格。

我在去年《多罗罗》的专栏里就有具体讨论过单元故事的叙事的好与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阅读:

稍作总结的话,就是单元故事的叙事能够拓宽作品对同一个主题的多层次探讨,透过增加不同的视角,丰富讨论的维度与广度,进而达到挖掘主题深度的效果。

不仅如此,单元故事每个单集对于系列的影响力都不高,也就是说观众不会因为个别粗糙的单集而过分的影响对于系列整体的评价与判断。但与之相对的,别说出现糟糕的单元故事了,哪怕是出现了神回,观众也可能因为剧情之间的连系不强,进而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动力;毕竟谁能够保证下一个单元故事,会表现得如何呢?

因为这个原因,那种纯粹的单元剧叙事,其实已经不多了;本作自然也是如此。

就如我先前提到的,本作的叙事内核是放在孩子身上的,且模式也的确是几集的篇幅讲述一个孩子的故事。

但是,为了打破单元故事之间的界限与鸿沟,作品设计了很多表层冲突,去将这内核给包裹起来。这里我大致将表层分为两条故事线,一条是社会线,一条是背景线。

前者,主要是作品在讨论社会高层,例如政府、国际、黑道、财团等势力,是如何看待以及应对主角们所遇到的事情的;而后者,则是在孩子们不断与对方战斗的过程中,渐渐挖掘出更多与战斗相关的设定背景出来,进而让角色以及观众,对整个事件本身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有了这两条表层故事去串联15个孩子的单元故事,这就让观众在沉浸于每个单元故事之余,心里头还会去思考到底他们如何与政府打交道,还会思考整个事件背后的阴谋到底为何,并对后续的剧情充满了好奇。

这样的叙事其实也并非罕见,但本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对于信息量的把控,真的非常到位。

作品对于情报与信息的态度,非常隐忍。它不急着把事件的全貌,一次过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而是适当的、缓慢的,将一条又一条的关键信息,逐渐地透露出来。

表层故事的剧情,一层接着一层的缓缓揭开,角色以及我们观众手里握着的情报,也一点一滴的增加;而这点滴的信息,虽然能够解决我们心中部分的疑惑,但我们仍然无法得知全貌,我们依旧会好奇真相,我们甚至会自行脑补与猜测后续的剧情展开。

正是这种与剧情的交互感,让本作能够时刻刺激观众,不会在过程中感到无聊。


当然,要有如此的体验,仅有信息量的把控是不足够的;它其实还依赖于伏笔的设置与抛出的时机,还依赖于角色对于信息的反应与变化,还需要建立在设定本身足够震撼,这样观众才可能得到适当的刺激。而本作的表现,整体来说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

也是因为这样,在后期结局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之前,我的观看体验还是相当投入的。

而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表层故事,搭配着富有广度与深度的里层故事,这就让这部作品同时具备爽感与思考;而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好故事应有的样子吗?

只不过很可惜的,我认为本作有两方面对它成为一个“绝佳的好故事”造成了阻碍。

第一个,在于本作的情绪渲染力度不够。

作品的内核围绕着孩子的死亡,但是作品本身却没有把死亡这件事情很认真的刻画出来。撇开个别几个案例,绝大多数剧情的安排,都是某个小孩结束了他的生命之后,大家就仿佛没事似的,继续推进到了下一个“轮回”与故事;这就让人感觉到情绪上的割裂,并让死亡所带来的威慑力,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流失。

诚然,我理解作品如果花费笔墨去勾勒这些情绪,那作品将会陷入非常剧烈且毫无意义的情绪宣泄之中,进而影响表里层故事的讲述;但是,我依旧觉得倘若对于死者家属多哪怕一丁点的后日谈,而非孩子一死他们就凭空消失,这样的处理对于整体情绪的连接、对于其他主角的情绪、还有对于死亡所蕴含的意义,应该都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但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算严重,真正影响巨大的,还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本作最被人诟病的部分:它的结局确实还遗留着不少事情没有交代清楚,简言之就是烂尾了。

比较严重的缺漏有两个:一个是社会线里的幕后主使,也就是财团的老大他的目的与下场是什么?另一个是背景线里,整个宇宙竞争的幕后主使,到底是何许人也?


关于前者,虽然透过剧情可以知道他们一开始的目标是夺取机器人技术,试图以此来改变世界并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但是在中后期,剧情明确揭示机器人技术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之后,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是未知的,而在整个事件结束以后,作品也缺失了对他们后续的下场的补全,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最后到底是在干些什么。

关于后者,这是作品中后期所留下的一个重要伏笔,但是这个伏笔一直到最后都不曾再利用过,这就使得这条伏笔留得没有意义。甚至因为这个伏笔的存在,观众会误以为故事最后会聚焦在这群躲在背后的幕后黑手,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观众的内心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体验不是很好。


也就是说,本作虽然安排了丰富且精彩的表层故事,去弥补了里层单元剧情的“枯燥”;但是它最大的败笔就在于这两个表层故事线讲到最后,却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结局”。两个故事线的幕后主使,到最后都凭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氛围莫名欢快的结束。

这时观众在认知上就会产生割裂:明明还有很多问题还没解决,但剧情却仿佛一切都已经完美了一样;尤其本作是这样一个基调黑暗的作品,最后突然来了一个“Happy Ending”的感觉,确实让观众无法产生共鸣。

我知道这些动画的表层故事,尤其是社会线的内容,其实是动画制作组所原创的;我也知道不少观众,尤其是看过原作漫画的原作党,对于动画制作组这样的“魔改”颇有微词。

但是,如同我专栏一开始有提到,漫画当时还未完结,所以动画在剧情上有所改编其实是必然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动画所原创的内容,确实有对动画本身的叙事有帮助。尽管作品可以在一些细节可以处理的更细致,让表层故事的发展更具说服力;可是即便是现有的原创内容,它也为动画添加了很多吸睛且有意思的探讨。所以我个人对于原创这块,是表示能够理解的。


只是,既然动画制作组选择了挖新的坑,那么把坑填上就是他们的义务;这点没有做到,才是真正引发我不满的地方。

毕竟在我看来,要给这两个表层故事一个交代,说实话真的不难;其实只要把最后一集那冗长且意义不大的打戏缩减一半,我相信腾挪出来的时间,肯定能够对两个故事线留下更好的收尾与补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凭空消失。

所以,对于本作的叙事,透过它那能够同时兼顾表里层故事的表现,我认为整体来说是属于优秀的范畴。只是很可惜的,不仅是一些细节处它理应可以进行更好地优化,对于原创内容的收尾,也收的非常不干净。

而要知道,结局对于观众的观影体验,其实是有非常巨大的影响的;如果本作的结局能够更有担当的把故事讲完整,那我相信本作的风评,应该会比现在好上不少。


被隐匿起来的“答案”


前面一大段我们说完了叙事,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作品的内核吧!

我在之前也提到了,本作的核心,在于讨论这群孩子如何去面对这必将到来的死亡。而透过这15个孩子,作品提供了非常多元且有意思的视角,去将死亡、责任、乃至于自我的意义,给勾勒出来。


这群年仅15、16岁的少年少女,在这本不该承担过多责任的岁数,却因为签订了一条不可逆的契约,而被迫要扛起守护世界的责任,被迫要过早的面对没人想要面对的死亡。

这就是本作内核最深层次的冲突点了。

他们并不成熟,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成熟到能够轻易承担这一切呢?至少对我来说,这些都过于沉重了。

也因此,孩子们为我们展现出了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态度。

有坚信自己是“被选中之人”,相信自己能够永远把持着力量与权力,能够一辈子站在统治地位的;殊不知,面对死亡这种一视同仁的命运,这一切力量走到最后也只是留下些许的空虚。

有选择不去正视这个命运,不断逃避甚至将自己躲藏起来的;但是死亡是无法被避免、被逃开的,无论躲在哪里,它都终将到来。

有意识到这点,而选择在最后任性一把,做出违背道德的事,乃至于践踏人类底线的;只是这到头来,也只不过是另一种逃避方式,不去正面思考死亡,而是以死亡作为借口去放纵。

当然也有人选择坚强的面对与承担,始终保持自己该做的事,始终选择守护着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人;这样的他即便最终依旧躲不过死亡的命运,但是他所绽放出来的力量与光芒,却是最强烈的。

死亡不可避免,这是人类的宿命。

只是,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人越是逃避,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将会越被挥霍;只有真正面对它、思考它、再以此为契机进行一次自我的反思,这才真的能够使人成长。

这么说虽然很奇怪,毕竟都已经要死了,成长到底还有什么意义?那些选择将生命的意义挥霍掉的人,难道就真的有错吗?甚至更本质一点的问题: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很遗憾的,人就是一个会本能追求意义的动物,甚至有些时候,“意义”本身的价值,都比“生命”来得更为重要。

而实际上,这就是我认为本作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

孩子们在这绝望的命运中,反复思考,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如同我前面也举例了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做到这点,毕竟很多时候连大人都未必能够坦然面对;也不是所有孩子所得到的答案,我们都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甚至有部分孩子的价值观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无论结果怎么样,无论他们思考出来的答案为何,甚至即便他们不选择思考而是逃避;这些,其实都是他们在面对“死亡”这份考卷时,所提交的答卷。这份仅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仅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加以批判呢?

我们该做的,无非是透过他们的思考,来反思一下自己,并交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答卷。

作品的日语标题为《ぼくらの》,直译过来其实是“我们的”。

这个标题的主语被隐藏起来了,初看这个标题,我们无从得知这到底是“我们的”什么。

但是在看完全剧之后,在思考了本作的内核之后,这个被隐藏起来的主语就很明显了;它就是每个人在面对死亡、面对自己之后,所找到的仅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答案”。

只是,这个答案因人而异,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思考,所以这个“答案”,才会被隐匿起来;它不该是作品强迫观众接受的,它应该,是由观众自己理解并得到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作综合来看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佳作。尽管作品有一些细节可以被优化,它的结局也肯定可以收的更加完整;但是,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还是非常良好的。透过那层层推进的表层故事,去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往下看,并在这个过程中,看见了孩子们在面对死亡与自己时的不同思考。

而正是这些思考,让我有这个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去找出那个也只属于我自己的“答案”。


简单评分:8.5/10


ps:本作人气最高的还是它的“阿姨说”主题曲了吧(笑)。但是仔细去看其歌词的话,这个主题曲是真的挺契合这部作品的,这里顺势分享:

ps2:本作的制作整体来看都比较平庸,尤其是机设以及战斗画面我认为真的不太行;好在的是本作的重心也不是放在这里,不然估计对观影体验会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吧!(实际上我认为本作人气不那么高的一个原因也是出自于此)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地球防卫少年》— 被隐匿起来的“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