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巾董卓之乱后,有一人本可再次快速统一天下,可惜了榆木脑袋

2019-06-10 11:10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上篇推出后,不少用户都在推测这个人是谁。有人猜测是董卓、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甚至是吕布,其实都不符合本文的推理套路。当然也有用户已经猜对了。为了防止被提前剧透,当天的评论都没有放出。其实从内容看,董卓首先可以被排除在外,因为是黄巾董卓之乱以后,说明董卓此时已经被干掉了。曹操、孙坚、刘备也可以被排除,因为此3人是后来的魏蜀吴三国的创始人,若他们早年就有能力迅速的统一天下,也不用后来折腾几十年才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至于吕布,三姓家奴,属于不入流的打手级别,怎么会有能力一统天下?恐怕这类人连这种想法都没有。剩下的人物还有谁?其实在煮酒论英雄中,早就被曹刘点过名,并且被评论过。袁术,冢中枯骨尔,不足挂齿;荆州刘表,也被曹操认为不足以成大事。因此后来的几大割据势力,都没有在早年就成大事的可能性。

说来说去,就剩下一个四世三公的袁绍。而且青梅煮酒时,袁绍也被曹操评论过,但不能排除他早年有成事的可能。那么袁绍有这个可能吗。瀚海狼山认为。董卓之乱,本来就是袁绍给大将军何进出的让外兵入朝的馊主意,当时同在朝堂的曹操就强烈反对,说除去十常侍,一个狱吏足够了,何必调动外兵,引发动乱,但是袁绍和何进都不听,袁绍这样的糊涂虫,虽然背景强大,但是怎么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后来的败亡也证明了袁绍集团是典型的高开低走,不足成事。实际上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袁绍也可以被强烈的排除。董卓的进长安,是凉州兵马的入朝。何进当时调动的外兵不仅仅是凉州兵团,还有并州兵团。凉州主要管辖今天的甘肃武威,而并州主要管辖今天的山西太原。在东汉末年,这些地方都是以长城为依托的重要对外防御和进攻的军事重镇!


两者过去主要是防御匈奴,在东汉出击驱赶了北匈奴后,北方长城沿线的军事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河湟谷地逐步兴起的西羌的势力逐步强大,因此凉州兵马的实力总体上强于并州。凉州兵强马壮,还在于自然环境容易出优良的军马。祁连山和乌鞘岭一代,自古就是出良马的地方。出产良马需要良好的草场,而且需要气候比较干爽,不能太湿热。瀚海狼山过去在盛夏季节过乌鞘岭、祁连山和天山,发现那里的漫山遍野的草原油菜花才刚刚开放。比内地整整晚了3个月,而到中秋节后已经开始降雪,可见夏季确实短暂。这种环境,恰恰只有祁连山和天山基本相似,到今天这些山地草原上也有大批的优良马匹。宋朝几百年武力不扬,也一直被认为和河西走廊的丢失有关。丢失了河西,就直接丢掉了一大财源和良马的最近来源地,至于更远的天山良马,就更不用想了。

董卓带领西凉兵入京,总兵力并不多,只有不到万人。董卓还害怕京城的百官和百姓不服他,就让5000凉州兵反复绕圈经过京城的主要城门和大道,以显示他带来了10万大军。不过同时入京的还有并州的刺使丁原,因此京城谁说了算,就是董卓和丁原的较量,其他朝廷的武将,在何进被杀后,手底下都无直接的部队。董卓的兵虽然能打,但是人数并不多,直接面对面干掉丁原并无把握。只能用手段引诱吕布这个小人,杀主背叛,轻易的除掉了丁原,董卓就可以在京城肆意妄为了。废掉了汉少帝,立起来陈留王刘协,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此人和丁原与吕布一样都是并州人,而且是名门望族,叫做王允。现在都叫他司徒王允。其实司徒这个大官,和汉献帝一样,都是董卓授予的。也就是说,王允并不是一开始就看董卓不顺眼。董卓的被杀,确实是王允组织,只是王允和吕布这两位同样是并州集团的人,看到董卓已经要谋权篡位,而最终翻脸,属于凉州集团和并州集团矛盾的延续。正史上连环计和貂蝉也不存在,吕布只是和董卓的小妾有关系。才决心对董卓下手,这里面的个人恩怨,基本不管王允的事。但并州集团和凉州集团闹翻却是事实。

在王允和吕布合计干掉了董卓后,已经实际上兼并了并州集团和凉州集团当时这两支全国实力最强的正规军。而且皇帝就在自己手里。此时面对关东的所谓18路诸侯,是基本不足挂齿的。因为汉末的黄巾军大乱,基本没有发生在长安关内,长安被打烂,人口大量丧失,是李傕郭汜大乱之后的事情。因此不论从政治、经济、军力、和财税力量来看,王允吕布手下的牌面,都有绝对的优势,完全可以再次出关东而迅速统一天下。

王允当时的条件优越,还在于反对重新统一的力量几乎没有。要知道作为关东反董卓同盟,只敢反董卓,而绝对不敢反大汉皇帝。实际组织能力基本是一盘散沙。当时朝廷的主力军就是凉州军和并州军,因为要北防匈奴,西防西羌,还要常年维护丝绸之路这个当时全国财税的最大来源。要知道当年的关陇和河西走廊,可不是后来的样子,当时的全国财源,不在江南而就在陕甘,和北宋以后完全相反。而关东的所谓军队,大多数就是地方警力或者干脆就是像刘关张这类刚刚组织起来没几年的民团而已。战斗力根本和凉州和并州的正规骑兵无法比。


关东的黄巾之乱,也严重破坏了经济和税收。更重要的是,此时所谓的关东18路诸侯,还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割据势力,只能算是朝廷任命的各地首长,最多手底下有点私人武装。并没有多少兵马。当时大汉的权威还在,任何地方首长私自招募军队,和平时期都是绝对禁止的。也就是黄巾反军来了,才允许招募团练保境安民,但是黄巾军过后,都要立即解散复原回家。有功劳的个别头头,可以给一个小官做做,刘备就是这样的典型。做官后的刘备实际上手底下根本没有武装。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思想因素,可以从袁绍和曹操在当时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中观察,都对再次迅速统一有利。


黄巾董卓之乱后,有一人本可再次快速统一天下,可惜了榆木脑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