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半水之都与明日方舟

2021-07-10 17:44 作者:zwerto  | 我要投稿

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

                                           ——创世记7:11-12


EP1

“……接下来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最新消息,就在几个小时前,卫星相机拍摄的定期水况监测照片在靠近市郊废楼区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

船载广播的声音随着外挂引擎的熄火戛然而止。待船的方向与浮桥相平行时,高恒缓缓打正手中的方向盘,侧沿的橡皮垫与浮桥相撞,剧烈的晃动感传来,正试图站起身的高恒猛地一个踉跄。勉强稳住身形后,他伸手将船头和船尾的缆绳扣分别扣在浮桥上的系缆桩上,然后拎起一个黑色的防水袋爬出船舱,一步跨到了浮桥上。

浮桥尽头是一座大楼的入口。与许多旧城区还在住人的巨型公寓楼一样,最靠近水面的两层作为架空层,多余的墙面都被敲掉,几根主要立柱上标着白色的水位线,用于判断水位的涨落。好像比走之前又低了一些,高恒心想,因为露出的柱子表面可以看到深色的水渍。在一天之内,这种变化或许并不明显,但是累加起来就很显著了。一年之前,大水刚来的时候,他们在当时水面的位置刻上了最低的水位线,大概是在这两层架空层中下面那层中间的位置,现如今,那条白线已经离开水面有一定距离了。

这点距离或许有十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他并没有量过,不管是多少,这和将近一千五百多米的水深比起来,都显得太渺小了。

今天的收获不多,袋子很轻,一只手就能拎着,高恒用腾出的一只手掏出个人移动终端,看了一眼又放了回去。走到浮桥的尽头后,他把包固定在背上,顺着梯子爬上了二楼。不像在水上晃荡的浮桥,水泥地面提供的脚踏实地感让人安心。毕竟即使四分之三高度以下的部分都浸泡在水里,这座建筑依然是与直接大地相连的。

高恒顺着走廊来到楼梯口,走上三楼。他在门牌号“537-026”的房门前停下,然后掏出钥匙卡打开门。

还算亮堂的屋子里杂乱地摆放着几样破旧的家具,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杂物,像什么罐头、电子零件、杂志画报之类的,起居室那边传来电视节目的嘈杂声响,起初高恒以为自己出门时忘关电视机了,进门后才发现,沙发上正坐着一个圆脸男人,一边盯着电视机屏幕,一边用手抓起袋子里的膨化食品往嘴里塞。

高恒叹了口气,扔下包,走过去一把夺下他手中的薯片。看一眼里面,已经剩下不到一半了。

“杨涵,这袋草莓猪肘味百乐,你知道能卖多少钱吗?”

“快过期了,还不如早点吃掉,再说,别计较这种东西了,看新闻了吗?那个要来了!”

“什么’那个’?”

高恒转向电视机,上面正播放着新式浮屋的广告,一家人住在老旧、漏水的公寓内,每天因为风吹雨打、水位上涨而担惊受怕,后来他们搬进了“工厂”开发的最新浮动式水上一户建,再也不用担心被水淹没的问题,孩子睡觉也香了……“浮屋——大洪水时代的新选择”广告的最后打出了这样的字样。

“刚刚放完,广播应该也有说……你居然会错过关于那个的新闻。”

杨涵摆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以为那是你最关心的事。”

“别废话了,到底是什么啊?”

“方舟,方舟来了。”


EP2

大洪水到来的几个月后,他们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通讯网络。

于是,即便地球几乎全部的地表都被大水覆盖,即便不计其数的人已经遇难,即便许多幸存者还处在食不果腹的挣扎中,人们终于又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了。

那时高恒刚刚抵达一个较为稳定的庇护所,一个月来第一次给移动终端充上电。夜晚,伴着耳边拍打石柱的水浪声,他唤出小型投影荧幕,打开了以前常看的社交网站。寻求帮助、请求物资、寻找亲人……上面有许多这样的帖子;散播恐慌、制造骚乱……也有这样的帖子。在一连串充斥着的信息的潮流中,他的手指机械地向下划动着,直至停留在一张图片上。那是一张拍摄于群山之中的照片,云层下绵延着仿佛亘古不化的雪峰,远处,绵延无际的山峦间,一轮金黄的旭日正缓缓升起,阳光洒下,整个世界都像是披上了一层金光。发布者的ID叫AINA,照片有配文字。

“就要出发了,最后拍一张喜马拉雅山上的日出!”

喜马拉雅,他情不自禁地默念这四个字,最高的山,还没有被洪水淹没。

在那条帖子下面,是几乎清一色的谩骂、指责。

“出发去度假是吧,还好意思发照片?这边建议先来水里泡一泡。”

“有钱了不起啊?”

“给我向死去的人道歉!”

“去死。”

“希望你们的船撞山沉掉。”

……

充斥着情绪的文字,似乎隔着荧幕都能感觉得到人们的怒火。

船,即是方舟。关于它的传言,早在抵达庇护所之前高恒就有所耳闻,如今似乎已经变成一个公开的秘密。据说洪水到来之前,地质变动的异象早就已经被观测到了,只是有关部门被政府高层勒令封锁了消息。与此同时,各国政府联合各大巨型企业开始在喜马拉雅山建造用于“保存人类火种”的方舟。届时,当灾难发生之际,这艘船会载着各国政要、社会精英在水面上漂流,直到洪水退去。

对于人们想要发泄的愤怒,高恒完全能理解。但是总觉得发帖的这个人……是个小孩吧?在他对着荧幕盯了良久之后,最后留下的评论只是一句。

“真漂亮。”

过了十秒左右,他收到了来自AINA的回复。

“谢谢,我也这么认为。”

差不多与此同时,他收到了一条新的好友申请。


EP3

“新闻上说已经到靠近废楼区那边了,”

杨涵抓着遥控器比划着,

“你早上不是在那儿吗?有看见它吗?”

“没有。”

“那可能还有一点距离,不过我有预感,它会往我们这边开过来,带着物资——如果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当地的幸存者发放物资的话。”

杨涵挥舞着手,脸上泛着红光,

“据说有汉堡,汉堡啊!那上面的厨师现做的!别管你那包受潮的薯片啦,咱们要去吃大餐了……”

说着说着,他突然停了下来,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的……我早该想到了……你早就知道了对不对?你那个女网友,她早就跟你说了对不对?好啊!居然不告诉我,你这个……”

“喂喂……”

见杨涵动作夸张地扑过来,高恒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这时,挂在他腰间的终端响起了一声提示音,他立马拿起来点亮了荧幕。

“哟,小情人给你来消息了?”

杨涵阴阳怪气道。

“别瞎说。”

高恒一边反驳一边查看消息,是AINA,她的头像闪动着。

“她说什么?”

“她说……想和我见一面。”


EP4

船行驶在旧城区的残楼塌屋之间,并不怎么静音的静音电机发出持续不断的嗡嗡声,船头切开水波,向两侧扩散开来。今天水况很好,水面像一面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大楼,隐约可以看到水下几米处被完全没过的屋顶。高恒从小就希望拥有一辆飞车在摩天大楼间穿梭,没想到正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着。

“喂,你那个网友,长的好看吗?有照片没有?”

杨涵坐在船边划着水,问道。

“没有。”

“啊?你跟她聊了这么久,都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吗?”

他把手从水里抽出来,甩了甩,自问自答一般地说,

“不过既然是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应该长的不会太差吧……”

高恒忍不住打断他。

“你怎么就知道人家是千金小姐了?”

“那不然呢?你有问过她是什么身份吗?”

“没有。”

“天呐!什么都不知道,那你每天到底在和她聊些什么?”

“只是分享一些她拍的照片,还有我给她推荐的用于放松的音乐、影片之类的。”

这半年多来,通过网络,高恒和方舟上的AINA成了朋友。

方舟从喜马拉雅山出发,拐过好望角,驶向大西洋、太平洋。与人们想的有些不一样的是,或许是出于人道主义,或许是出于愧疚,那艘船上的人并没有抛弃漂泊在水面上的幸存者们,方舟每到一个地方,都为当地的幸存者提供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按个人分配,包括并不限于食物、食材、日常必需品、简易炊具、农作物培养盒、小型发电机,它们以其所能及的方式帮助着世界各地的幸存者们。此外,尽管网上关于船内奢华挥霍的爆料比比皆是,但是却从没有人亲眼进去看过。所有物资都是由小船运送出来的,而每当有人想进入方舟内部,都会有武装机器人进行驱赶——几个自称靠近过方舟的人是这么在帖子里写的。

“那些上流社会的人好像不太喜欢有外人进去,你那个女网友能搞定吗?”

一旁的杨涵还在叽叽喳喳,

“要是她爸权力够大,说不定能给我们俩直接安排住进去,方舟这么大,肯定还有一两间空房,要不你和她说说——”

“嘘——”

高恒示意他噤声,

“到废楼区了,别影响我开船。”


EP5

在与AINA的交流过程中,高恒逐渐发现自己原先认识的错误。虽然有时对方的确会表现出孩子一般的天真,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或深奥的问题她却有着很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像是个饱读诗书却又久居深闺的小姐,或者说的直白点,情商具低的科学家。

在发一些海洋生物的照片之余,AINA总会时不时想要了解高恒生活的情况。

高恒告诉她,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这座城市——g市的幸存者们已经逐渐在水面上建立起了新的秩序。网络的恢复也使人们尽可能地联结在了一起,幸存者们中的一部分人自发牵头形成了非盈利性组织——“协调会”,进行对于整座城市的协调和管理。“协调会”根据人们原先从事的行业、能力以及意愿再次进行了分工。于是,利用没有被水淹没的流水线进行工业制造的“工厂”也建立了起来,利用回收废料建造船舶、模块化水上住宅,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渐渐的,尽管依旧十分拮据,生活总算又有了点生活的样子。

大洪水过后,g市重新进行区域划分。市中心聚集了这座城市原先半数巨型建筑,露出面积大、受损程度小,被划为主要居住区;城市东部受灾严重,充斥着东倒西歪的坍圮楼房的区域被划为废楼区;而过渡地段情况稍好的区域则被称为旧城区。主要居住区残余的所有资源都被整合起来,以严格的制度进行平均分配,每人每天拿到的份量都很少,所以不少像高恒和杨涵这样的年轻人都选择在旧城区定居,每天前往废楼进行探索。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又不乏风险,但是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除了可以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之外,这些找到的东西还可以拿到中心居住区去进行售卖。

结果,在高恒告诉AINA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后,对方从结构力学的角度做了一大堆分析,最后极其严肃地告诫他。

“这种地方很危险啊,请不要再去了。”

我也知道啊……但是没有办法呀……难道要天天吃海藻罐头吗?

高恒看了一眼杨涵,他不说话的时候喜欢一个劲地嚼东西,那袋草莓猪肘味薯片还被他抓在手里,机械地往嘴里送。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前方,刚才的兴奋劲已经过去,但却还没有看到方舟的影子。

船在水面上缓缓地行驶着,穿过大半个废楼区,不远处的前方是“城市之门”。“城市之门”是高恒给它取的名字,它的本体其实是水下拦腰截断的一栋楼靠在另一栋楼上,和水平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道门之外就看不见露出水面的建筑了,所以高恒觉得这道门就是如今g市与外界的分界线,出了这道门就是大海。不对,是天空,你看,那门后面,分明除了天空什么都没有!

每次到这里,高恒都会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攒了足够的点数,够买下工厂那艘最大的船,他会不会想要驶出这道门,出去看看?

毕竟在洪水到来前的2076年,可见不到这么广阔的天空。

但是现在……

小船在“城市之门”前停了下来。

“怎么不往前开了?”

杨涵问。

犹豫了一会,高恒回答道。

“在这儿等等吧。”


EP6

沉默的船上的两个人,盯着“门”后方的远处,盯着空无一物的远处。

不知过了多久,像是几分钟,又仿佛有半个世纪那么长,平静的水面荡起一圈一圈的水波,波纹逐渐升高,摇晃着小船。

“来了吗?”

“看。”

高恒屏住呼吸,听到自己的心在狂跳。眼前被蓝天填充的直角三角形,此刻正从底角开始,从右至左,注入一种新的颜色,一种反射着阳光的沉稳的金属的颜色。很快,天空被遮住了,“门”被那种新的颜色填满。

“它停下了吗?”

“我不知道。”

高恒摇摇头,这时,他听见一声“嗤——”的放气声,只见眼前平滑的金属表面裂开一道缝隙,作为舱门的部分缓缓下降,露出后面又长又宽的甬道,甬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武装机器人,甬道上满是四四方方、带着轮子的补给盒子,待舱门完全打开后,它们排着队,在轮子的驱动下驶出甬道。在下水的同时,补给盒底部的气垫充气展开,一艘接着一艘,就像很早之前祈福时会放的带蜡烛的纸船。很快,高恒他们的船便处在了由这支白色小船所组成的船队的逆流之中。

在大多数绕开他们,驱动着小型螺旋桨继续向前行驶的小船之中,有一艘停在了他们的船旁。杨涵凑过去看的时候,盒子上面红色的指示灯变成了绿色。

“天呐……这个标签上面,写了我的名字!”

他低声惊呼,把那个盒子抱了起来,“咔”的解锁声之后,他从里面掏出了一个油纸包起来的东西。

“看到了吗……阿恒,网上说的是真的!”

他的声音在颤抖,

“真的有汉堡……而且是热的啊……”

他缓缓揭开包装,咬了一口,没有说话,高恒看到他眼眶红红的。

“阿涵,我想把船再开近点……我想进去看看。”

“但是那些机器人,没关系吗?那个女孩靠谱吗?”

“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我敢保证。我有一个猜想,想要亲眼去见证一下。”

杨涵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

“好……我在外面等你。”


EP7

高恒登上那个甬道的时候,那些武装机器人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移动终端响起了提示音,是AINA发来的消息。

——欢迎!我看到你已经进来了,这里的路有些难走,请稍等一下,我派人去接你了。

抬起头,眼前出现了一个履带式机器人,充当大眼睛的摄像头正对着高恒的脸打量。

“欢印光临。”

机器人发出电子合成的说话声,像是鞠躬似的主轴微微前倾。

“客人,请跟我来。”

机器人回转过身子,启动履带开始前进,高恒跟在他后面,向甬道深处走去。

走廊尽头的门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全自动装配流水线,补给物资被分门别类地装进白色盒子,然后被贴上标签,运往准备区。

“g市是一个比较大型的聚居地。”

机器人解释道,

“所以物资的打包到现在还没完成。”

高恒跟着机器人穿过这个厂房,进入了另一条长走廊,玻璃制成的廊壁可以看到两边的景象——氤氲的湿热气息,笼罩着成排的植物。

“这里是西种植园,前面就是中央区域了。”

刷——自动门打开,一个前所未见的广阔空间展现在了高恒的面前。

但是——

没有巨型天幕,没有人造绿化,没有圆形剧院、没有泳池也没有海上体育馆、医院、户外公园、高尔夫球场……

所谓的中央区域,也是一个封闭、昏暗,到处是生产线和警示灯的大型加工厂。

这艘船,根本连一个人都没有……

“客人,请跟我来。”

机器人引导着高恒来到厂区中央的扶梯,

“上面就是舰长室了,AINA小姐正在那里等您。”

EP8

穿过上层甲板的金属走廊,高恒来到了船长室。

一改之前的金属自动制式,舰长室的门采用的是古朴的柚木双开门。履带机器人领着高恒走到门前,伸出一直机械臂比了个“请”的手势,又做了个鞠躬的姿势,然后带着“咯吱”声缓缓退下。

高恒把手放在握把上,轻轻推开门。

门后站着一名少女,背对着他。透过他上船以来第一次看见的玻璃窗户洒下的阳光点点落在她的身上,她的身上散发着的蓝色的光的粒子,也在柔和的阳光中中飘舞着、跃动着。

听见开门的声音,女孩转过身来,或者说,她的全息投影,转过身来。

“你来啦。”

清脆悦耳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对着高恒浅浅一笑,

“我是AINA,方舟计划的执行者,也是’明日号’方舟的主控AI。”

“嗯”

高恒点点头,

“我是高恒。”

“没有很惊讶呢……已经猜到了吗?果然不管我再怎么模仿,也无法达到人类的程度啊。”

“不……我也只是隐约的感觉,没那么确定。”

“不用安慰我啦,也没有非常在意这点。”

她坐到身后的驾驶台上,晃悠着双腿。

“所以所谓的’方舟计划’一开始就被人们误会了吗?”

沉默了一会,高恒开口问道。

“不,其实在计划之初,确实就如大家想的那样,方舟是为了在大水到来的时候保护少数人而建造的。”

AINA解释道,

“只不过灾难发生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早,别说登船,船体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山脚的建造指挥部就被淹没了。工程总负责人埃托利亚博士在最后一刻修改了我的执行命令,改为了’尽可能帮助世界上幸存的人类’。于是我调度工程机器人完成了剩下的建造。重新设计将整艘船改造成一座海上自动化生产厂。因为缩减了原先规划为人类活动居住空间的区域,所以结构得以更为紧密,现在的方舟大小其实比计划之初要小很多。”

“这也是这艘船一直以来不搭载乘员的原因吗?”

“是的……你也看到了,整个方舟几乎没有什么看得见天空的地方。人类的话,一直待在黑暗封闭的空间内是不行的吧……除非有人愿意和我一起住在这间小房间里,嘿嘿。”

高恒环顾四周,几十见方的船长室除了一张可以全息投影的桌子、控制台之外,没什么别的东西。

“……啊,对了。”

她像是想起什么,从台上跳下来,左右侧了侧身子,裙摆微微晃动,飘起点点蓝光。

“这个虚拟形象怎么样?虽然是临时生成的,但是也参考了很多资料。”

“很漂亮。”

“谢谢,每次和你聊天之后我的处理能力都会暂时提升。虽然搞不懂你们人类说的情绪是什么东西,但我觉得对AI来说就是这种反应。”

她停下来,再次道谢。

“谢谢你,高恒,和你聊天很开心。”

“我也是。”

“你的礼……补给物资就放在舰长室,因为我想亲手交给你。”

说着,从她身后驶出一个和之前看到过的一样、带四个轮子的白色金属盒,白色的标签上有手写的他的名字。当他将手伸向闪动着红色指示灯的盒锁时,少女阻止了他。

“请拿回去之后再打开吧。”

她这样说着,

“明年的今天,也一定要来看我呀。”


END

站在方舟货舱甬道的入口处,那个属于我的白色盒子乖巧地跟在身后,杨涵在我们自己的船上催我。

“在想啥啊,见到你那网友了吗?咋跟丢了魂似的,快点下来。”

是啊,我在想什么呢?

无数次我来到这扇门前,都没有把船开出去。

要有一艘更大的船。

我这样想。

但是这还不够,一个人是不行的,太孤独了。如果有人能和我一起,一起离开g市,像神话中的挪亚一样,在大海上漂流,直到洪水退去,直到白鸽衔回橄榄枝。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该干什么。

我对着杨涵喊。

“你回去吧!阿涵,不要管我了!”

“啊?你在说什么,你疯了吗?”

“对不起,之后发信息给你解释!”扔下这句话,我转身向反方向跑去。

逆着还在源源不断涌出来的白色盒子,我向着船舱内奔去。

去告诉她,我想要留下来。

因为一个人或许做不到。

但两个人一定可以。

半水之都与明日方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