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迎来“巷战”时代,特斯拉降价史上最低,国产汽车谁能接招
马斯克的特斯拉“杀疯了”,2023年一开局,全系车型降价区间在2.0万元至4.8万元,降价幅度高达10%以上,不仅价格“史上最低”,交付周期也进一步缩短1-4周。

一方面是国产汽车进入“断奶期”提高价格,一方面是特斯拉跳起了价格攻势,毫不夸张地说,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巷战”时代,那么国产品牌谁能接招呢?

“永远都是韭菜”,车主无奈地摇摇头。2022年地买车的朋友为了几千块的“国补”,火速订车,一过元旦车价格掉了几万块,而这才是开始!

为什么降价?
马斯克最近就曾表示,在经济衰退预期下,对于汽车价格和利润率的取舍:为了保持需求不变,不得不因此降低汽车的价格。若想增加需求,那必须进一步降低汽车的价格。
没想到话音未落,特斯拉就迎来大幅度降价,这次将严重挤压20-30万元汽车市场。
其实降价的原因很简单,特斯拉的全球市场体量很大,最近因为需求量下滑了,高利润的壁垒被攻破,只能大幅度降价与国产电动车抢客户。
需求量的大幅度下滑,带来的就是交付的大幅度下滑,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特斯拉上海就在2022年12月24日暂停了生产,预计今年春节也会继续停产。

特斯拉需求下滑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2022年度的刺激政策,已经让电车需求进一步释放,没了“国补”,刺激性效果减弱;
第二,特斯拉主推车型已经上市几年,虽然有软件更新,硬件方面并未迭代升级,这让竞争对手创造了新的机会。
这次降价让新车主颇为愤怒,有的去了特斯拉交付中心闹了一番,有的在网上吐槽的一顿,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特斯拉降价的决心。这倒不是资本家们的良心,而是特斯拉的定位决定的。

蔚来汽车李斌曾说:特斯拉将来降到十几万,我都不奇怪。体量在那里,供应链确实比较有优势。
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则说:我们好多次不是降价,我们是推出了中国产的车型,这不能叫做“降价”,这是正常定价。只要我们能够供应链上的支持,我们都会转移给消费者。
总之,特斯拉本来就是以“普惠车型”为主,其体量上来之后,供应链优势明显具有优化能力,因此即便有一天特斯拉进入10-20万价格区间竞争,也不足为奇。

盘点一下2022年,也会发现这是对特斯拉充满挑战的一年。市值曾蒸发了约6750亿美元,让许多投资者呼吁将马斯克这个CEO换掉。
于是马斯克这样祭出“五连杀”:
1、一步到位,稳住准车主,刺激购买;2、抄底电车,挤压大库存企业,稳住市场份额;3、持续补充现金流量;4、硬件可以不挣钱,软件和服务也能保利润;5、绝对的成本优势。

这样看下来,特斯拉的降价稳定一段时间之后,要么快速换型,要么再次抄底,总之,这条“鲢鱼”一定会将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搅浑”。
那么,国产品牌谁能接招呢?
谁能接招?
2022年的国内市场,特斯拉卖出了136万辆,比亚迪则凭借186万辆遥遥领先。并且两者都是全球市场角逐,所以从天然属性来说,比亚迪必将和特斯拉“短兵相接”。
实话讲,留给中国其他品牌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没有差异化,或者精准消费人群的产品定位,那么最后只能卷铺盖卷走人。
到时候,真的就像华为余承东所言:中国汽车主力玩家将不超5个。
而特斯拉最大的优势就是毛利率远远高于国内新能源领头羊——比亚迪。根据相关数据,特斯拉毛利率为27.9%,而同期比亚迪只有15.9%。

即便是特斯拉大幅度降价,毛利率相对于比亚迪来说也更有优势。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特斯拉价格大幅度下降,很有可能是为新车型让路,是清除存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市场是一场试金石。特斯拉与比亚迪的角逐才刚刚开始。同时是2023年伊始。比亚迪有三大举措:

第一,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6000元不等;
第二,1月5日,比亚迪发布百万级豪车,一款是硬派越野仰望U8,一款是豪华纯电跑车,最为重要的是“易四方”技术平台的发布。
第三,进一步增加研发支出,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

从这可以看出,比亚迪并未将价格作为唯一的市场推动力,而是进一步完善全体系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也就是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所以,笔者十分看好国产厂商的后续表现,毕竟竞争将会促使市场更加归于繁荣和理性,也会加大差异化的形成。

“巷战”拼的不光是力气,还有勇气和智慧,就看谁能三者兼具,必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