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1.1.1.2 唯物论的根本论纲

2023-10-07 09:0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唯物论的根本论纲


  现在,我们比较详细地说明一下唯物论和唯心论是怎样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都是物质的。除了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至于精神,不过是物质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不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精神产生物质;而是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产生精神。物质是不依赖于精神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却完全依赖于物质,一点也不能离开物质。尽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各派唯物论对这个根本论纲的表述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个论纲本身却是一切派别的唯物论的共同出发点。

  唯物论的根本论纲,是完全符合于人类在上百万年中的实践经验的。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随时接触外界事物,即接触种种物质现象。依据实践经验,人们容易理解物质世界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意识的。例如工人用机器和原料生产成品,农民用农具耕种土地,他们从不会怀疑机器、原料、农具、土地等等是离开自己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体,从不会认为这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又如,许多自然科学家在探求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性时,事实上也并没有怀疑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并没有怀疑自己所发现的自然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固有联系,并没有认为这些研究对象及其规律性是自己凭空臆造出来的东西(当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结论作哲学解释的时候又当别论)。所以,唯物论的原理同人们的实践经验完全一致,同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素朴信念完全一致。

  唯物论的正确性不仅为人们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且为自然科学长期发展的成果所证明。近代和现代自然科学以丰富的材料证明,在人类出现以前,也就是在还没有任何精神现象以前,物质世界早就存在着。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历史是在没有人类、甚至没有任何生物的情况下渡过的。现代生物学以大量的实验材料证明,精神是人脑的机能,是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如果没有反映者(人脑)和被反映者(客观对象),就不会有精神现象。离开物质的精神是没有的。自然科学的成果,越来越鲜明地证实了唯物论原理的正确性。[1]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的一般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方面,指出社会生活也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物质生活是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精神生活是政治、法律、艺术、宗教等等的活动。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精神生活的东西,是第一性的东西;精神生活是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东西,是第二性的东西。正像一般的意识是一般的存在的反映一样,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原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首创的历史唯物论中第一次作出了科学的表述和证明。

  简括起来,唯物论的根本论纲就是: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这个根本论纲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推广起来,就是: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论哲学对于一切问题的见解,都是从这个根本论纲出发的。


注:

[1] 为了论述的便利,这里暂且只说到一切唯物论的共同论纲。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同以往的唯物论的原则区别,将在第三章中阐明。

《唯物辩证法大纲》1.1.1.2 唯物论的根本论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