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追凶 同人 苦行 第四章
第四章
“周巡想,任何人的出师,真他妈的奇怪,
好像都得从对抗自己师父开始呢?”
周舒桐摇了摇头。她希望自己在那一团漆黑的仓库里看到什么,或者说如果她当时不是那么惊慌失措,能奔出去追追看,或许关老师现在就不会被当作嫌疑人在市局接受调查。
“希望师姐不像我这么没用。”她低喃了一句。
周巡翻了个白眼。对,你师姐指定比你有用,不然这会儿老关也不会这么被动了。
“师父,”门还没开,汪苗的声音已经由远及近地传来,然后门开了一条缝儿,他那明显睡眠不足的脑袋探了进来,“物证……”
周巡看着汪苗,后者立刻慌了。
“你怎么没拿喇叭呢?”周巡斜睨着自己的傻徒弟,“就这么喊全楼能听清楚吗?”
汪苗咧了一下嘴,把门在自己身后关上:“物证和勘验记录已经都提出来了,您看是放到会议室还是......?”
周巡显然没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打量着汪苗,忽然点了点头,汪苗登时有了种不祥的预感。“那个,周儿,你去……你就带个群众,把接待室征用过来。”
带个群众?周舒桐张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让你把林琳撵走。”汪苗插嘴道。
“你又抖什么机灵儿?”周巡责备道,“谁让你这么不尊重投诉群众的?”他的声音一点儿也不真诚。
汪苗忙低头哈腰地道:“我错了我错了。”
“啊……可是……”到底给周巡做助理已有了一段时日,周舒桐还是了解他的。
“可是什么!”周巡把手挥得如同赶苍蝇一般,“不然你看着她?别又弄出个吴迪二号来,这种长一半儿脑子的比什么都危险。”
“是任迪,师父。”汪苗纠正道。
周巡的脸皱到一起,他怀疑自己跟着关宏峰学习的时候也这么烦人吗?
回想自己实习到现在,经历的这些个案子里各种捅娄子添麻烦的女强人:董记者啊,任迪什么的,周舒桐不情愿地认同了周巡的做法。他们是真的没时间和精力给别人擦屁股了,早已经满负荷地连轴转了。
“关门!”周巡对着门口喊。
没等周舒桐小跑着过来拉住门把手,汪苗已经先一步把门掩上。在背对着周巡的脸上,他对着周舒桐做了个鬼脸,“更年期了。”然后无声地用口型道。
自从关宏峰离职,周巡的脾气那是与日俱增急转直上。或者说是自从2.13特大灭门案起。汪苗作为周巡的首席大弟子,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师父正在往一座搂不住的活火山演变。而现在关队被羁押,那情况就更糟了,他已经连玩笑都不敢开,小心翼翼地看着周巡的脸色挣扎求存。
办公室里忽然静了下来。汪苗那种汗毛直竖的感觉又来了。
“汪儿啊,”周巡和颜悦色地说,“你是不是对小赵有意思?”
“那哪能啊。”不知为什么,汪苗下意识地撇清道,“就是想认真学习一下法证技术。在学校里学的不牢靠。”
“那成,”周巡也不深究,“师父支持你!你有空多去跟小赵学习学习,那个,顺便了解一下她跟市局都说了些什么屁话。”这话虽然仍旧是从笑嘻嘻的脸上吐出来的,但那笑意可完全没进入到那双桃花眼中。
“哎呦我的哥哎,”汪苗都快哭了,“我哪儿有您这么英明神武,这么重的担子,这么重要的任务,您看要不还是您……”
“少废话,滚吧。”周巡指了指手机,表示要随时联络,“那高坠的物证什么的,给我铺会议室,我先研究研究。对了,勘验时的录像也放一下。”他从桌边站起身,又搂了一下滑到眼前的额发。再怎么着,工作也得做啊,尽管心里像火烧一样。
案发应该是在凌晨左右,环卫工人凌晨四点上班时发现的尸体。创科大厦内部大大小小有十几家盈利和非营利机构,多是培训、某大型跨国企业驻津港办事处、作家联盟等偏人文的机构,跟IT企业扎堆的办公环境不同,这里氛围安逸平和,确实符合心理咨询中心的需求。而也正是这么个连加班都罕见的环境,一入夜整栋大厦立刻漆黑一片,除了一楼值班保安外,连个人影都少见。林铮坠落在地时可能确实发出了不小的动静,也跌落在大厦正门左侧不远的地方,但直到凌晨四点之前,并没有人发现这里有个人正在、已经离去。
笔录表明,发现林铮尸体的环卫工人并没有移动过林铮的尸体。别说用不用去探他的鼻息判断是否有气儿,敢接近他二十步以内就算胆大包天的。周巡皱着眉看现场照片,半个头都碎了,脑浆溅了一地,这个人肯定没了,差不多是落地当场。
已经过了一个月,现在现场是肯定没了,不过幸亏勘验记录中有整个取证过程的视频。现场是汪苗组织的,从外围现场圈定,到各种物证的获取都做的中规中矩。周巡在研究取证过程的记录视频时还抽空思考了一下汪苗什么时候能出师。
等他能不打草惊蛇地把赵茜的话套过来,可能也就可以撒手了。周巡想,任何人的出师,真他妈的奇怪,好像都得从对抗自己师父开始呢?
“师父,我来帮您整理……”汪苗把会议室前门推了条缝儿,溜了进来,谄媚地道,脸上挂着“我明显功败垂成”的像。
“滚滚滚滚滚!”周巡重新盯回屏幕,“下一次跟我开口,说的必须是她在市局的证词。”
汪苗垂头丧气地走开了,没敢忘记关门。
“等会儿!”周巡又叫道。
汪苗光速回来,有点如释重负,还有点忐忑。他独立处理过一些小案子了,命案也有,不过都算是情节简单没有争议的。这个高坠案,本身应该也不复杂,但是发生的时机太糟糕了,外勤组因为接到总台要求支援的命令赶往叶方舟被击毙现场,技术队全体成员都在化工厂彻夜忙活时,高坠的尸体被环卫工人发现了。汪苗勉强带着几个现场勘验人员赶到创科这边的现场,虽然他已经尽可能的把能够摸到的物证都取了,简直是以宁滥毋缺的态度,但仍不敢保证自己没错过什么。
周巡在他上工的第一天就跟他说过,办案人员的任何一点小疏漏,都有可能影响或误导案子的走向。刑侦人员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物证和线索,更是无辜百姓的生命。
“路线轨迹实验怎么做的?”周巡问,看到视频中技术队成员小张正在从死者办公室的窗框上搜集指纹。“那窗户看起来就开了一半。”
“哦,按照安全规范要求,创科大厦高层的玻璃窗都做了风险控制。右侧单扇儿的窗子最大能开一半。”汪苗解释道。
“那坠落原点你们是怎么确定的?”周巡拄着下巴问。
“虽然进行了风险控制,但是以林铮的身材,只要他努努力还是可以从这半扇窗子钻出去的。我们依照他的身形做了实验人偶,就从这个窗户塞出去的,”汪苗指着屏幕上半开的窗户,“落点离陈尸地点很近。考虑到一个活人他在纵跃时还有一个蹬踏过程,所以起落点就可以大致确定了。”在陈述案情时,汪苗可是一点也不敢皮。也许别人常被周巡扮猪吃老虎的外表给骗了,而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跟在周巡身边——支队忙起来差不多就是在连轴转,而在办案上周巡从不敷衍——同时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案子的汪苗却深知,周巡在这一面,跟关宏峰是一脉相传的。
周巡沉吟了一会儿,“一个有骨头的活人跟人偶不一样,挤出去恐怕得费点劲儿……真是想死想得这么积极?”按照经验,除了那些长期抑郁者,大部分自杀者在自杀的路上遇到阻滞,这个自杀的冲动可能就会消失,“与其说是迫切的想跳楼,倒更像被狼撵的。”
“……虽然没有遗书,但是林铮在死前一段时间里行为异常。”汪苗想了想,对自己的判断添了一条依据,“他的秘书反馈说在林铮去世前的两三个月好端端的就把办公室重新布置了一番。”
周巡等汪苗继续。重装修不算什么。
“他把窗户前的所有物品都挪开,原本窗下是有功夫茶桌的。而且,”汪苗从一堆照片中翻出一张,窗前的地毯上还有没平复的家具压痕。“他开始晚上加班,而预约表上并没有晚上的咨客。”
“横向距离是多少?”周巡又问,跳开了正在进行的话题,像是他也认可了这种反常行为可以算是自杀前兆。
横向距离指的是最终落点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而这个距离也往往对甄别意外高坠和自杀有很大帮助。
“横向距离二十九米左右。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如果人偶从窗缝中直接向下跌落,就是假设他爬窗时失足,没有一个向外蹬踏的力,而创科大厦外表平滑,没有突出的障碍物,与落体没有碰撞,那么落点横向距离不超过二十米。”如果这点没落实,汪苗就再也不敢说自己是周巡的徒弟了——周巡会先活活把他打死的。
“还是得去现场看看。”周巡皱着眉道。汪苗办案算是细致入微,但是这案子怎么看怎么古怪,总有个误差在里面。这是巧合吗?
“要不我先给您打饭?”汪苗悄悄舒了口气,像是刚刚通过一场期末考试。“您看您都忙了一上午了……”溜须的话还没说完,周巡的手机就震动起来。
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来电显示,周巡一把抓过手机接起来,“嗯?怎么了?”他急急地问。“什么?!!”忽然之间,他几乎是从椅子上跳起来的,面前桌面上的资料被推洒了一地,“你们他妈的怎么搞的?都是死人吗?!”他对着电话大吼道。
在静谧的会议室里,周巡手机听筒的声音细细地漏了出来。汪苗听到对方说:“关宏峰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