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幅被遺忘的海洋畫作:十九世紀中葉的《福省全圖》

2021-11-11 00:54 作者:軒然冉冉紫陳  | 我要投稿

本次講座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秋季的專題「從陸地與海洋發明帝國的歷史系列演講」的第二講:


一幅被遺忘的海洋畫作:十九世紀中葉的《福省全圖》


主講人布琮任教授,布琮任教授是德國海德堡大學歷史學博士,目前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任教,出版過兩本書,《The Blue Frontier: Maritime Vision and Power in the Qing Empire》、今年出版的《海不揚波》。他在學術界喊出的口號是海上新清史,有別於以往新清史研究只關注內亞的互動,布教授將視野放在清帝國如何對於海疆的治理。(筆者未來可能會補《海不揚波》的相關書評。)


就筆者個人認為,本次講座的主要形式不是專題講座,反而比較像是史料探析,關於布琮任教授最近發現一幅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地圖,以及其背後可能有的故事,並對初步解釋該史料的源流與相關用途,那幅地圖就是幾座主題福省全圖。


可以去台灣中研院 數位方輿 找尋完整版圖畫


網址如下 https://digitalatlas.asdc.sinica.edu.tw/map_detail.jsp?id=A103000057


故事的開始自2011年的秋天,美國國會圖書館整理館內文獻,那類文獻包含旅行家、商人、傳教士在大清活動的私人日記、書信手稿與官方檔案等。於是他們就在整理托馬斯杜恩的私人檔案時,發現一幅海圖,這幅《福省全圖》與清代的其他官製海圖,在視角布局、風格技法上的不同,也不似海防巡哨的海疆圖,但因為涉及海洋的主題,美國人將他分類在海洋畫作(marine art)的範疇中,而使它在遺忘在館中一段時間。


所謂海洋畫作,就是描繪海上世界的各種活動的作品,而且歐美的海洋畫作特色在於 以海洋空間為主題,配上寫實與典雅畫風,描繪海上世界與沿海地區的脈動,這些作品大多細膩地描繪戰船海員、海港貿易、風濤災 難、帆槎星影均筆力深刻,這類作品除了滿足視覺衝擊外,也是畫家們對海洋的憧憬與想像。


至於明清是否有海洋畫作,布教授認為高其珮的《海天出日圖》等山水畫作品,始終與海洋畫作有所差異,但不代表明清文人對海洋沒有關懷與共鳴感,如觀海詩、渡臺詩等作品,就有概念類似海洋畫作中對於海洋憧憬的表達。


於是我們又繞回到福省全圖算海洋畫作嗎?還是一副輿圖?或海防圖?


先提點一下如果從歷史發展來看,傳統海疆圖繪多為道光年間出版,並且常是官修性質並記載海防訊息,至於其他功能性的海圖,典型的有描述水文潮汐海流資訊的營汛圖,地方志中畫面較為簡單實用性強海圖。


接著布教授自言受到前輩學者的影響,如卜正民(我推薦他推了五年了,我依舊大推)《維美爾的帽子》、《賽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還有皮得伯格用圖像所做的歷史研究等等,這種「以非文字史料」的研究正好可以給清季海洋史入新血。比方說以《賽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為例,可以討論地圖與塞爾登之間如何互動,地圖史料流傳至圖書館的路徑。


所以將這個視角放在《福省全圖》上,並以前面所述的海疆圖標準比較,可以發現繪圖者特意標示城市口的位置海防設施、戰船、軍事要塞這點類似海疆圖,但《福省全圖》卻沒有海疆圖、營汛圖那樣用一段長文字,用來記載關於當地海疆的歷史,以及潮汐與提供水師如何巡邏當地的資訊等等,反而是將山水風景畫與地圖結合,由此可見《福省全圖》揉和了海洋畫與海疆圖的特徵,布教授認為該圖是同時具備軍事與美術的地圖。


其次關於這地圖的確切資料,布教授也透過圖上的細節考證出來,一是圖中的羅星塔,該塔存續期間是1872至1884年,是福州重要的錨點,並且常有外商洋船到此,但在中法戰爭後被損毀;二是圖中有一艘西式戰船,名為揚武號,於1872年建造,是當時福州水師的船艦,三是地圖上有英文的筆記,將會下文詳述。此外關於海圖地理細節的脈絡,這點得牽扯到19世紀西方對中國海岸的研究(這點可以再去查林滿紅教授的文章,可能還沒出版,她有研究各國關於釣魚島測繪的問題) 已知測繪整個海疆最早是英國自1835年始,至於日本的測繪則是 1872年。至於海疆的繪畫,則較重視視角性,如同培里經過中國時用圖像記載中國海洋景觀,畫下一些特別的海景船隻。


再者回到全圖,若從福省全圖的畫風來看,雖有圖上有英文字,但應該不是外國人手筆,而是圖成之後再加上去的,布教授對本圖是華洋合作製圖採取保留意見,因為可能是洋人方便閱讀材加上去的,這點也普遍出現在當時類似的史料中。但確定的是本圖出自托馬斯杜恩(Thomas Dunn)的檔案中,至於他是哪種身分作為本圖的關鍵人物,是繪製者?購買者?受贈者?就有待其他始料討論了。


Who is Thomas?在已知的在華美人的研究中,他也只是在檔案出現一下子而已。在法庭的相關紀載中,他1856年赴清國從事船務、商務,並在檔案中記載他對於海盜、商業的看法。而且他有在福州擔任副領事,並有從商經驗,使他對當地的村莊、水文地理極為熟識,但目前沒有直接材料證明他擁有福省全圖,還需要更多史料作證。

再次關於海圖的作者為誰?因為本圖在地名、名勝古蹟位置準確度極高,並且繪有洋風戰船、水寨、砲台等有關海防的地理景象,代表繪圖者可能跟海防者有關係,以獲得戰略島嶼等軍事資料,但混和對於其他小島以形象化的圖案描繪,如龜島就畫成像烏龜的樣子,因此布教授認為本圖是出自當地畫家之手。


最後綜合上述的內容,布教授總結幾點結論,《福省全圖》似乎兼具海洋畫作與海疆圖的風格,而且他並非常見的作品,在美術史研究上這類採用新視角的海圖作品,可能可以作為文化交流的史料;而他的主人湯馬斯托恩與海圖之間的聯繫,則可以補足美國人在福建從事經濟活動的歷史細節。

總而言之,如同我上文所述,本次講座是類似史料發微,所以可能就缺脈絡見諒。

------------------------------------------------------

後記


我個人是認為布教授將福省全圖的圖示上的軍事意義看得太重了,會不會那些營寨是當地早就知道的常識,乃至於日常景點,所以只是提供給洋人來認路的而已,或者是以福省全圖為地名的來源,以此為基礎再重新繪製一張西式的經緯地圖,只是後來有實用性的地圖上繳或遺失,因此才沒有留在托恩的檔案中,換句話說,福省全圖只是其他地圖採納的材料而已,所以上述的英文可能只是筆記?但這只是猜想,關於地圖得製作過程,我沒有研究,不過不失為一條釐清地圖功能的路徑。


「買(借)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系列

然後海不揚波,應該不錯看,觀點很新穎。


meta後記(後記的後記)


10/25所寫後記:一時翹課一時爽一直翹課一直爽,我突然不想上國文課了。

你都看已經11/11我才把本文搞定,現在還剩呂紹理、孔令偉、黃旨彥的講座文,這禮拜還會多一個在三峽大學的近史所張寧的講座,我超級混的 呵呵! 


對你沒看錯,我就是在期中考打些東西,目前還剩清史、明史、漢代思想史、文壞人類學的爛書書評,國文課的唬爛報告。


題外話,不過,最近小日子過得還不錯,開心。

累哇歷史 2021-11-11


一幅被遺忘的海洋畫作:十九世紀中葉的《福省全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