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普:山丹军马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
山丹军马场于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军马场,也曾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在(前)苏联顿河军马场解体后,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是国家第一批认可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马场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是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较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 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整体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单位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2013年7月,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系统内企业重组战略部署,山丹军马场作为中国农发集团的二级企业由农发集团直接管理。现为张掖市规模最大的中央驻地方企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山丹军马场常住人口为2673人。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汉阳(大马营)大草滩,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在焉支山、大马营草原的匈奴各部,败退的匈奴族首领凄然回首,发出千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5年(公元439年)结束了河西"五凉纷争",消灭了北燕、北凉、西凉政权,统一了北方。此时,扩充后的大马营草原,十数年养马高达200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 隋炀帝大业5年(609年),炀帝杨广西巡张掖、御驾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者,亲临大马营草滩,并领昭下令在大马营草滩设牧监,牧养官马。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24年,在唐代养马极盛期已逾7万匹以上。 清嘉庆6年(1801年),大马营草滩孳生马1.8万匹。清道光18年(1838年)已达2万匹。至晚清时,时局动荡,马政衰微,大马营草原只有马数百匹。 民国8年(1919)10月,国民政府陆军部委任虞奎武为大马营马场场长,大马营马场归陆军部军牧司管辖。后因战事频繁,马场几经沉浮,于民国18年(1929年)沦为回族军阀马步青、马步芳兄弟的私人牧场。直至民国29年(1940年)才复归国民政府经营。几经周折,组建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山丹军牧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泽东主席命令正式接管山丹军牧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接收山丹军牧场。 1950年1月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山丹军牧场。1953年,山丹军牧场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军马场。主要任务是为西北军区部队生产轻型乘用骑兵马。 1955年,第一军马场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归总后勤部管辖。 1957年3月,根据国务院指示,山丹军马场由总后勤部交由农垦部管理,更名为国营山丹牧场,属国营农牧企业。 1961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总参、农垦部关于将下放给各省区的军马场重新收回,交由总后、农垦部共同经营管理的报告,国营山丹牧场收归军队管理。8月,总后正式派工作组接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 1975年10月21日,总参、总后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军马总场,交兰州军区管理,具体管理工作由兰州军区后勤部负责。 1986年12月,按兰州军区后勤部(1986)后司字第149号命令,原兰州军区军马总场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局机关编制。局设政治部、办公室、农机处、畜牧处、工业处、教育科技处、财务处、劳资处、供销处、土地处、武装部、防疫站、劳动服务公司。 2001年9月10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保障性企业调整改革的重大决策,山丹马场整体无偿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下辖一、二、三、四场及机械厂、化肥厂、电力公司、酒业公司、矿业公司、供销公司、油脂公司、牧业公司等12个二级企业和农牧研究所、中学、医院、兰州干休所、张掖干休所、山丹干休所6个事业单位。 2006年3月30日,山丹马场总场下辖的6所中小学和公安机构分别移交山丹县人民政府和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底总场下辖4个农牧场、8个社区、4个事业单位、10个工商(矿)企业。 六十年代,由多家新闻媒体联合制作的《马场新闻》已近尾声,负责创作影视插曲的同志迟迟拿不出上口的歌曲,急得夜不能寐。 一日,作者出去散步,听到从普通职工家中传来西北三弦的声音。走近一看,许多人围坐在火炉旁正自弹自唱呢,所唱曲目多为自编自创的风土小调…… 后来,一位老者弹唱起了他新近偏写的河西小调,其中两句“我爱家乡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此曲深深触动了编者。于是,他们立即着手偏写,终于如期完成了歌曲创作。 电影一经公映,立刻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那首歌,早已扉声全国。 《马场就是我的家》 站在草原望北京, 心中一轮红日升, 草原北京万里远,万里远哪,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山丹军马场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我爱马场哎, 我爱马, 马场就是我的家,我的家,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为保国防养军马。 山丹军马场是当前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40多年,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单一组织。山丹军马场面积2195平方公里(比两个香港特区稍大),在原苏联顿河军马场解体后,山丹马场占据了世界第—的位置。[7]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初始于公元前121年,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国家第一批认可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一大马场。 共5张 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最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每年都要输出大批的骏马良骥支援国防和经济建设。特别是培养出来的“山丹马”,是我国少有的挽乘兼用优良品种,近几年来已向全国各地输送10万多匹。为我国的良马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9月10日,山丹军马场整体无偿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企业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现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下辖4个农牧企业,10个工(商)矿企业,8个社区,4个事业单位,其中在职职工7878人,离退休职工3023人。
奔驰在草原上的山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