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念叨网络暴力,网络凭什么要暴力?
引发我思考的事件
网上热议的清华学姐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美院学姐唐某自以为被路过男生摸屁股,而后发朋友圈扬言要让其社会性死亡,但是监控表明唐以为的“被摸屁股”实际上是被那个男生的书包蹭了一下。学姐随后通过辅导员道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首先,关于唐女士的所有反应,我们能看到的都只有网上的文字。


不管是看监控前还是看监控后,至少我没看到任何对唐的采访。网民一切的推论的正确性,最终解释权其实是在唐女士本人手里,我们对她的想法猜来猜去,对她的那句“互相道歉此事了结”所表达的引申义各种争论,说到底唐的想法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我非鱼,我就不知鱼之乐。
我的用词
我一直在称呼事件的女主为“唐女士”而非具有侮辱性的“腚姐”,正是因为我刚刚说的,我不是她,我不知道她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在我不知道她真实想法的时候,我不能对她做出有辱她人格的事情,包括简单的称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唐女士至少在年龄上可以被称为女士了,至于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上,这个我不做评论。
回归标题
如果我是唐女士,在我有过这样的感觉之后,我也会发朋友圈,但是我的口吻不会是“他一定是借着背包掩护摸我”,而是“我感觉他摸了我一下,但是我不确定,希望监控给个清白”。注意基本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然我不相信这位女士没有受到过如此教育,但是从她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敌意。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敌意的出处。
知道出处并不代表在这起事件中这种敌意就是正确的,说难听点,按照这位唐女士的逻辑,她的下装岂不是对她形成了7×24小时的猥亵?再说句难听的,诬陷本身侵犯了那位男生的名誉权,怎么恢复名誉不是唐女士一个人能说了算的,我要是那位男生我就选择起诉。
所以:
语言是武器,要慎用
语言的力量有多大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体会,让我和我初恋在一起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因为她的一句话。网络游戏实名了,但是任何的网络发言平台最好也能实名,但是这个实名制的实现要有一定要求,那就是只是建立一个和公安对应身份账户的联系,而不能将身份信息保存至发言平台本身。同时,查询身份信息本身也要经过无关第三方的人工许可。
说到底,网络暴力的来源和路怒症类似,都是在人觉得自己在人后了就可以为所欲为,展现“真性情”了。可是人后真的可以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