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芒种)无时而有常

2023-06-06 22:29 作者:弱水三分  | 我要投稿

生活中时刻都在发生意外、面对意外和处理意外。

小时候家里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八大杠,母亲坐后座,我坐前杠上,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我的脚夹到前轮里了,哭得很厉害,一度落下心理阴影。

上中学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路上难免出意外,遇到过不讲理的人,也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那时身上总得备些零钱,万一车坏了可以推到就近的修车摊去修,自己学会上链条后算是具备了一点应急能力。

上学的日子是很规律的,照着课程表周而复始,固定的上课、固定的假期、固定的考试,日期都差不了几天,说到未来,也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期盼,虽然有课业的压力,但也明明白白是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同时因为父母都在厂里上班,小时候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上学、高考、上大学或直接工作、结婚生子,主旋律当中夹一些变奏或插曲。有一次在祖母家吃饭,叔叔说起改革开放初曾有机会或有想法去深圳,大概是被祖母拦下了,叔叔说当时还是应该去闯一闯,两年一混就是深圳人,强如现在,祖母说外面哪里就那么好混,叔叔反问在家就好混了?父亲年轻时可能也有机会,邻市在建新厂,用的新技术,需要业务骨干,草创时期可能条件也差,交通也不便,父亲主要顾虑“父母在,不远游”,就没有去。后来厂的效益不行了,新厂蒸蒸日上,邻市的经济总体也比老家发达,如果当年父亲作了另一种选择,不知道人生又会如何,肯定有得也有失吧。

父母是鼓励我飞得远一些的,也给了我很多支持。读书期间一度考虑出国留学,GRE和TOFEL都考了,顺便帮同学下了GMAT资料,父母表示大力资助,甚至劝我不要对花钱投资自己有心理包袱。不过我拒绝了,我朴素地认为不是全奖出去就没多大意义,那说明自己并没有优秀到需要或值得到地球对面去深造;退一步讲半奖或许还能凑合,那也应当以勤工俭学自立完成学业,大学毕业的成年人无论如何不该在经济上再仰赖父母——如果不谈回报父母——再说那对我们家确实是很大一笔钱,若说是投资,我当时就觉得未必能回本。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没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毕竟还是避免了无谓的损失,算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吧。

然而我毕竟没有实现四方之志,从上大学到工作一直没出过省。读大学时暑假有小学期可以跟老师做研究,就在那时我见识到了我跟朋友能力上的差距,明白自己走不了学术的路。系里可以开介绍信去对口单位实习,因为社恐没有去。考研和毕业时出过一些意外,好在最后算是过关了,读研时每逢做presentation都非常紧张,大概是因为从小讷于言缺乏锻炼,直到现在这能力也没培养出来。就这样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基本符合小时候想的框框,最大的出格就是辞掉第一份安稳也喜欢的工作来到这座城市。

现在的工作很忙,整天面对各种意外,随之而来各种压力和焦虑,只好被动地学着十个指头弹钢琴。上学时父亲曾教诲过,当时是以工作为例,让我考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分配:“做事情说起来要又快又好,实际上是基本不可能的。张三工作完成得快,毛燥;李四慢工出细活,拖拖拉拉。能做到其中一样就不错了,不能什么事都求全。”前两份工作都做得游刃有余——在不求上进的前提下,现在则是整天左支右绌。不过相比当前许多职业,还是有一些确定性,至少每个月还能领到工资,这么想也就能接受了。

受大环境影响,收入也减少了。小时候每逢过年,父母都叫我格外小心,因为“贼也要过年”,那时不禁烟花,每年都听说有被炸伤炸残的,更不用说大年夜吵得无法安睡,客厅北面窗户还被一发不知道哪来的火药炸黑了,很是生气了一阵,父亲则安慰我说这是“年味”,或许对于当时缺乏娱乐的人们来说,这样的热闹也不坏吧。

更早之前,过年每天做什么有首歌谣,包括正月里哪天给谁拜年,不过显然是没办法真这么讲究的。上学时日程被课程表安排得明明白白,不用自己操心,只有出去旅游时做攻略做计划,倒也饶有兴味。近几年没怎么出去玩了,工作上却是整天需要做计划排方案,做得多了甚至觉得这还挺有用的。自己有能力且有需要后,才发现要让学习和工作有计划性是多么难啊,年纪渐长,时间精力不济,许多东西都得渐渐放弃,不如自己为生活剪枝吧。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芒种)无时而有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