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邓子芳」|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2021-06-21 16:56 作者:北京墨真书画院  | 我要投稿



【个人简介】

邓子芳,1948年生,海南省海口市人。现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海南省文联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友联画院画师,曾连任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二届海南省文联副主席、二届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种美展,有些作品还获奖。其中《黎寨春早》被选送出国参展;《新雏声声》、《黎族女教师》、《碧海绿岛》、《新月》、《海上生明月》均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画《滨海新城》入选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中国画《黎山秀色》入选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画《海滩晨韵》入选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画《黎家秋实图》等四件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画《南海晨韵》、《幽山鸣泉》被我国外交部驻外使领馆馆存及收藏;2007年《春色秀群山》、2009年《高山流水牧歌悠》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悬挂; 2008年中国画《银色海滩》入选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画展。


【作品鉴赏】


盛世呼唤青绿

文/苗重安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中国绘画史上,有一独特的史实:“山水居首,青绿为源”。



中国山水画源起于魏晋,自五代、两宋至近现代,其代表性画家与作品多为山水画。中国画原名为“丹青”,在色谱的七彩中为何选这两色为代表呢?我想,可能是“丹”与红色有关,“青”与青天有关,“丹青”则与“天人合一”有暗合关系。同时,这也体现山水画对色彩的重视。以史为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遗珍,也是青绿山水画源头的代表作。中国山水画在历代被置于绘画首位,必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这与中国人崇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法自然”,“山水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等哲学观念密不可分。



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中,人民大学会堂是新中国振兴的标志,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了其中的陈列布置。最突出的是《江山如此多娇》一画,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据说在大会堂藏品中最多的是青绿设色山水画。天安门、中南海、军委大楼、京西宾馆、北京会议中心等重要场所均有类似情况。



青绿山水犹如青春少女、名门闺秀、春意盈然,充满活力与朝气,清纯、秀润、典雅、圣洁。金碧山水好似少壮武士,身披金盔银甲,雄姿英发,浩然正气,威武端庄,蒸腾勃发,昂扬向上,令人振奋。金碧青绿山水作为殿堂绘画,其美学特征与时代振兴的精神追求心心相印,与公众神志情趣互动共鸣,赢得盛世普遍热爱与广泛重视。



APEC会议其间,首次大型文艺演出开场时就在鸟巢顶巨大的天幕上以声光电结合,展示了巨幅青绿山水画。接着是千手观音、威风锣鼓等主题寓意为“上善若水,泽被万物”,“和平崛起”,“互利合作”,“太平洋上永远太平”的意境。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与外国大学生对话中说:“我们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要绿水青山”列为战略国策之一,代表了国人的心声,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共同渴望在绿水青山上大做文章。



盛世经济大发展,迎来文化大繁荣,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在重要的生活环境聚集地都希望有中国传统青绿山水陈列其间,以求得精神情趣的呼应,得到畅神抒怀的空间。这也是此次青绿山水名家邀请展的目的,让大家切身体会到盛世呼唤青绿山水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青绿山水画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必将引领今后青绿山水发展的方向,更好的为社会与公众服务。



邓子芳,一片本真如婴孩

文/程大利


他是快进入古稀的人,却依然天真透明,心不防人,口不遮拦;他的作品也一如为人——澄明、清澈、流畅而又自然。正应了老子那句“大道自然”的话,我就是我,该咋地咋地。



赴海南写生,有幸得老朋友邓子芳作陪,遂得以朝夕相处,近距离地看他、听他、读他,固之也更加喜欢他。虽也是快进入古稀的人,却依然天真透明、心不防人,口不遮拦;若以为他智商不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智慧的灵光都在那傻乎乎的语言背后呢。正应了老子那句“大道自然”的话,我就是我,该咋地咋地。一片本真如婴孩。



子芳心善,凡事总替人着想;学生请客,他会想到学生有限的收入,协会工作缺钱,他总会把自己的钱捐出。在小贩那里,他不会讨价还价,总先想到他们的艰辛。



子芳热诚,喜欢朋友,很在意朋友的感受,他总希望自己吃到的好东西一定要让朋友吃到,自己看到的好画一定要让朋友见到,盼望着一切好的东西都与朋友分享。出门想把钱全都花在朋友身上,回家时,兜里剩钱还会后悔,“哎呀,老婆给我的钱还没花完呢!”



子芳爱学习,爱思考。阅读而不思考是没有用的,将来每人身上装上芯片,能解决知识储备问题,但不能代替思考。艺术家的第一个可贵素质就是要善于思考。子芳会时时反思自己,吸收一切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他的理性的判断缘于他的智慧,很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捕捉瞬间的灵感,这样的思考习惯必然会形成独立的艺术。



子芳的作品一如他的为人——澄明、清新、流畅而又自然。他的情感都在一笔一线的表述中,没有噱头,也不贪奇,正应了清人笪重光的话:“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奇俏之笔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子芳笔下的寻常之景总是那样从容,一笔不苟地编织画面,交叉重叠,抑扬顿挫,像一位指挥家在调动着一个乐队,绿色的交响中有疏密、松紧、浓淡、奇正的辩正统一。看似单调的“绿”在他笔下也五彩缤纷了。



他对海南热带植物的形态娴熟于心并且充满情感,那是陪着他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万类霜天。他生长于斯长于斯熟悉大地母亲的每根头发,每条皱纹。



所以,他不厌其烦地描述她、讴歌她,把心的挚爱像春蚕抽丝一般,千条万条,最终织成锦赋。宋人刘克庄曾叹“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多少工夫?子芳用了数十年的工夫,从少年到白首,终于织出他笔下的“邓家样”。来过海南,才知道邓子芳的价值。他的价值是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诚挚、单纯、坦荡和激情。然后,从容的表现,悠缓的书写,把自己发现的美丽分享给别人。

     

我想,这已经是画家存在的意义。(作者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

















「邓子芳」|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