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猫九]关于国际辅助语与世界语的一些问答 01

2022-02-16 00:23 作者:北固樓_紅願超愛星塵  | 我要投稿


嘿,听说过世界语吗?你可能常常抱怨,英语单词拼写为什么这么难,你可能也想过如果国际交流用的语言更简单一点该多好…本篇将带你走入“世界语”(如果你是世界语者就当这几句是废话),以相关问题的观点立论/驳论来展示。

我觉得,尤其是对于世界语的初学者,这篇文章可以向你展示较为客观地世界语分析,如果你是大佬,欢迎理智喷我

啊?你问我为什么文案中夹杂一些繁体字?因为我原稿写的是繁体,用繁体转换器转换了一遍,然而,给它机会它不中用啊(就是说AI太傻了有一部分繁体它没转换过来(

(小声:写得很潦草,也许等以后有时间我会搞一个更充分的或者是本篇的续集)

什麽是国际辅助语?为什麽我们需要国际辅助语?

“国际语,是人们为了解决不同民族间因语言不通而造成的交流问题,而希望创造的一种国际间通用的人造语言,又名国际辅助语。国际语理想由来已久,较早想到过世界性人造语言的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法国科学家笛卡尔以及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

——百度百科

在当代,国际辅助语并不是某门语言,而是很多语言方案的统称。其中最为广泛宣传、学习且名气最广的是世界语(Esperanto),此外还有Ido,Interlingua,Simplingua,Volapük,Glossa(Interglossa),大同语等国际辅助语,目前除了Esperanto之外,Ido,Interlingua的国际名气也是较高的。

什麽是世界语?

Esperanto是波兰人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国际辅助语,使用拉丁字母及扩展的共28个字母,词源主要来自英语、法语、波兰语、意第绪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立陶宛语,以主谓宾为常用语序,兼顾许多黏著(有很多中语义词缀)、屈折(有普遍主宾格)、分析语(除了主谓宾位置可互换之外其他成分基本上比较依赖语序)的特点,发音易学,语法简单。

其最具有开创性的特点是,词性是以词尾决定的,名词以-o结尾,形容词-a,副词-e,动词根据时态等主要有五种词尾,其他词一般不会出现词性变化,没有固定词尾。这套规则使词彙的词性转换成了根本没有记忆负担的语法。

格仅有主宾格,形容词和名词有数的概念,不区分阴阳性。

——笔者写的简介

Esperanto is an international auxiliary language devised in 1887 by Dr. Ludwig Lazarus Zamenhof (1859-1917), an eye doctor, under the pseudonym of "Doktoro Esperanto". He originally called the language "La Internacia Lingvo"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but it soon became known as Esperanto, which means "the hoping one".

——来自omniglot网,世界语简介第一段

于1887年发明创立的一种国际语

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籍犹太人眼科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 Lazarus Zamenhof)博士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于1887年7月26日发明创立的一种人造语言。他期待这门语言能够为不同语言人群的交流提供便利,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个身份——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而并不打算用取代任何民族语。世界语在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和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百度百科,世界语简介第一段

世界语看起来是什麽样的?

Ĉiuj homoj estas denaske liberaj kaj egalaj laŭ digno kaj rajtoj. Ili posedas racion kaj konsciencon, kaj devus konduti unu al alia en spirito de frateco.

(Artikolo 1ª de la Universala Deklaracio de Homaj Rajtoj)

翻译(英语):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They are endowed with reason and conscience and should act towards one another in a spirit of brotherhood.

(Article 1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世界语听起来是怎麽样的?

以下推一个世界语示例,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搜或者看我的投稿:震惊!谷歌竟然把世界语读得如同…

BV1Y4411z772

为什麽叫世界语而不是别的名字?

世界语这一译名是中文从日文翻译借来的。关于日语为何这样翻译,我认为是因为原本Esperanto叫做La Internacia Lingvo。柴门霍夫称其为Esperanto很显然,就是对其寄託了很大希望。

为什麽不用表意文字/表音兼表意文字作为国际辅助语?为什麽用拉丁字母而不用西里尔/阿拉伯字母等?

表意文字是很难造且很难推广的,这违背了简单易学的初衷。

而表意兼表音也是这样。使用拉丁字母无疑是应为祇有拉丁字母几乎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语言。但是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国际语方案应该是可以有多种文字作为书写载体的(比如说,理论上世界语完全可以转写成西里尔字母,但是转写却没有固定标准,不过当时世界语传入苏联时还是有西里尔转写的,现在见不到有人用了)这样适合在不同场合使用。

为什麽英语/汉语或者其他自然语言不适合作为国际辅助语?/为什麽我们需要国际辅助语?

从主观上讲:因为如果我们逼迫全世界人说汉语或者是英美逼迫别人说英语无异于潜移默化的侵略——说夸张点,好比拿破崙、xtl试图统一欧洲一样,必然是一种暴力手段(其实英语现在几乎也就这样了)。

但是如果我们组建一个语言,然后大家自发地为了国际交流的方便而学习并推广它,就相当于人民自发组织成政权,是一种更为平等、和平的途径。

从客观上讲:英语/汉语并不简单:

“英语简单只是幌子,我实在不能想这种充满本国(英美)思维、一堆“固定搭配”,乱七八糟的短语的语言能简单到哪去,所以,我支持世界语通行,虽然不太可能。

还有,英语(或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作为世界通用语,就是让全世界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个不一定合理的世界秩序。世界语是一种类似于公有的语言,这是另一个我支持世界语的地方。”

——b站网友评论

对于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联合国官方语言,这些语言无疑是除了汉英之外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但是相较于英语并不简单,尤其是语法的难度,许多印欧屈折语语法比英语难(且难很多)几乎是不争之共识。如果用一种语法更难的语言来推广,无异于本末倒置。

而人为创造的语言语法可以儘量简单易懂,使其易学、易用。国际辅助语是帮助国际交流的,如果更多的人能更快学会这门语言的基本运用,经济、政治各个领域的交流就会便捷许多。正因为国际辅助语不代表任何一个民族,它才有资格代表所有民族。

世界语有什麽缺点/侷限性?

须指出,语言不可能存在客观缺点,但是有存在争议的地方。

世界语主要争议为:字母的选择,反义词的构词,男权主义倾向,不遵循“本族称本名”。

在路易罗莎的《世界语批判》中这三个问题都有提到。

字母方面,世界语有五个带“帽子”的字母,这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没有到字母,导致输入不便。然而,这些字母其实都可以转写成字母组合。有人认为帽子字母是世界语的一种标志,就像品牌商标一样,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字母是对拉丁字母的践踏。

反义词构词这一点,前面说到世界语构词能力很强,比如说“医院”可以译为hospitalo或malsanulejo,后者是mal-san-ul-ej-o不-健康-具有某种特徵的人-地点、场所-名词词尾。世界语的所有反义词组都是其中一个词加上前缀mal-形成,比如nova新的malnova旧的老的,rapide迅速地malrapide缓慢地。最具有争议的地方是包括方位都是这样的构词:desktra右边的maldekstra左边的,有人认为这种构词使得词义不够直观。但是另一方面这很符合简单易学的宗旨,毕竟这样做使得要学的形容词/副词少了一半。

男权主义倾向是说所有指人/动物的词,词原型都是指男性/雄性,如lernanto(男)学生,lernantino女学生,bovo(公)牛bovino母牛。很多人对此有误区,实际上词缀-in-纸是强调是女性/雌性,但是并没有强调男性/雄性的词缀,这使得表达稍有不便。

本族称本名是指很多人认为国际辅助语对于地名、国家、民族名称的翻译应当遵循该地区本土人民的叫法,比如说“希腊”英语是Greece(这个译名来自于拉丁语对古希腊的音译),希腊语中是很Ellatha(英语转写),世界语Grekio,这被其认为是反平等的,世界语对国名翻译常常从英语借词,唯一好处是使原本就被英语强迫“国际化”的称呼沿袭下来。我是很反对英语借词的,明明可以音译为Elada。

世界语没有考虑到更广阔的词源,仅仅有资格叫印欧语?

这个纸能说是客观条件制约的。柴门霍夫会多门外语,但当时并没有机会学习汉语、日语等也有很多使用者的语言。

有人认为,仅仅使用因欧诸语的词根是很反国际性的,认为这不配叫做世界语。

其他国际辅助语中有的考虑更广泛词源。

世界语有大舌颤音和清浊对立,对于中国人很不友好,国际语不应该有大舌颤音?

这一观点可以说完全是暴论。世界上有/r/这一音位的语言数不胜数,包括汉语的许多方言也有。很多人分不清清浊(我也是),因为汉语官话没有清浊对立,然而用送气对立也是很常见且被允许的。如果说很多中国人不能很好地发出大舌颤音的话,那麽必然也有别国人说发不出这个音、发不出那个音,这样每个国家都要求删掉几个音位,恐怕国际语就不是“国际语”,而成了无法交流的“咿呀语”了。

PS:实际上母语有大舌颤音而发不清楚的人也有很多,甚至有一辈子学不会的。学不会可以慢慢学,实在不行可以退成闪音。

国际辅助语会使民族语言消亡?

世界语等所有国际语的目的肯定不是这样,相反,我们都希望国际语反而让民族语言更加发达。个人认为实际上国际语的推广可能会造成小范围加速语言消亡-就如同普通话推广后,能流利地说自己方言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如果没有普通话,中国东西南北的人民交流夸张点说可能完全听不懂(插个话,汉语和汉语方言归为一个语种或者语族仍有争议)。

这期就水到这里罢(逃

——猫九

代表世界语的旗帜,绿星旗


[猫九]关于国际辅助语与世界语的一些问答 0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