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似,少年游
2014年,《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上映,2015年1月,国内引进。
一个朋友立马买了首映的票,兴致勃勃地说他一定要成为全中国最早看到的一批人。
但是首映开始前,他把票退了。给我发消息:
“看完了这部是不是就没的可看了?”
这话也许听上去有些矫情,但我很理解他的想法:这可能是中土在银幕上近20年的最后表演。
在经过了《指环王》史诗般的三部曲和《霍比特人》稍显轻松诙谐的前两部之后,最后的《五军之战》不出意外将是伊恩·麦克莱恩、彼得·杰克逊、奥兰多·布鲁姆等等在中土的谢幕演出了。
当时还没有任何中土系列的新消息,但如此能吸金的IP,我不可避免的想到总会有新的甘道夫、新的弗罗多、新的护戒小队…… 他们会成为新一代孩子们眼中的英雄和传奇,他们代表着那一片传奇的大陆,那一个个荡气回肠、有关剑、魔法、勇气和爱的故事。
只是再有中土,也不是我印象中的中土了。
最后我们俩在上映临近尾声的时候去看了《五军之战》,我们都看哭了。
倒也不是因为电影的场面,实打实的说,我觉得书里描写的梭林·橡木盾从孤山中杀出来的描写比电影更有魅力:
“山下国度的国王一马当先冲出了龙穴,他忠心的伙伴们紧跟在后。他们脱下了斗篷,穿着闪耀的盔甲,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红光。在幽暗的战场上,这群矮人们看起来像是火焰余烬中红热的黄金一般耀眼。”
只是因为感动,那种陪伴你长大的朋友如今彻底地要离去的感动。
我大概7、8岁的时候开始读《魔戒》,读《霍比特人》和《精灵宝钻》之类,至今还记得当时日以继夜地的读,读完之后和周围的同学一起编故事,把自己代入到中土里去。
平原广阔,山脉纵横,一队小小的人马正驰骋在魔王即将降临的世间。
当时很火的郑渊洁,出过一套红黄蓝的皮皮鲁,每本书封面后面都有一句:
“和皮皮鲁一起挑战想象的极限”,
对那一群少年来说,就是这样了。
东方的江湖,西方的大陆,他们时而长安楼上一掷千金借酒消愁,时而化身游侠两把长剑杀尽魔兽,泉水里的公主与精灵的约会、皇帝和绝美的姑娘晚宴的邀请,少年只是淡然一笑,心中想的却是这次的招数名字还不够帅。
距离现在已经有将近15年了。
后来就开始看电影,伊恩·麦克莱恩的甘道夫达到了我对传统法师的一切幻想,白发长者、智慧、正义、永不迷茫。当时就希望等到我也老的时候能活成甘道夫那样,目前这个想法还没有消失。
我个人最钟爱的就是这一部《王者归来》,所以我把长评写在了这里,我相信很多人最终都会看到这儿的。这部里阿拉贡和弗罗多两条线交错进行,有关刚铎、人类和半兽人、咕噜与欲望、火山口前的抉择…… 可以说这一部是最能体现魔戒的精神的了:爱与勇气。
阿拉贡在决战前的演说:“人类总有一天会失去勇气,会众叛亲离、一败涂地……但不是今天……我们今天要殊死奋战,为了我们珍惜的事物。”
我想到的是冬天的莫斯科、沦丧半个国土的抗日战争、世界各地的工人罢工和共产主义。虽然这些可以算作是人类“内战”,但是一个个并不高大的身躯里澎湃的是从古流淌至今鲜血,不好战的种族已经湮灭,唯勇敢者方得生。所谓人类的勇气,大抵四个字:
“向死而生”。
我也想过为什么弗罗多居然在最后时刻犹豫,恨不得变成山姆直接把他撞下去。
过了很久才能理解弗罗多,膨胀的欲望可以压倒一切,魔戒的力量强的可怕,甘道夫甚至拒绝带上魔戒,而弗罗多,凭着他的纯真、善良赢得了周围的人爱和保护——没有杀死咕噜在一定程度上也救了他自己,已经足够伟大了。我想这是另外一种勇气,私人的、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坦然接受并且继续前行的勇气。
但如果我处于山姆的条件下,我估计还是会选择和弗罗多一起死。
B站买来了这6部,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兴奋。但恍惚之间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动力再去完整地看一遍了。年少的时候看中土,心中想的是冒险和小队,现在再想,竟然更多的关于自己过去的故事。只能说一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还是很感谢指环王,感谢托尔金和彼得·杰克逊,为年少的我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美好的中土世界。由此开始诞生了我的无数个梦想,虽然他们大多都已经破碎了,但曾经也如那第一次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刚铎城一样,屹立于平原之上,山脉之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雄伟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