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王导 字茂弘

王导 字茂弘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王导出身名门琅琊王氏,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当宰相的材料”。
当时司马睿为琅琊王,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像好友一样。司马睿还在洛阳时,王导总是劝说他要尽快回到藩国。永兴元年(304年),司马睿出镇下邳,不久迁安东将军,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军事谋划,都听从其安排。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康,王导相随南渡。司马睿初到建康时,吴地之人不愿归附。王导便让司马睿亲自出巡,而王导和王敦等名士骑马跟随。吴人纪瞻、顾荣等悄悄地前来观看,见王敦、王导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
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受百官朝贺时,他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说道:“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司马睿这才作罢,以王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以王导守尚书令。王敦又提及前议,欲废司马睿而立幼主,为王导所拒绝,只得退回武昌。不久,司马睿因忧惧而崩,王导受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后王敦病重,王导诈称其已死,为其发丧,又派军击败王含,最终平定了此次叛乱。事后,王导进位太保。太宁三年(325年),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劝谏,执意征召苏峻入京。不久即发生“苏峻之乱”,后叛乱为陶侃、温峤所平定,王导又驳斥了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了局面。咸康五年(339年),王导病逝,时年六十四。晋成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使追谥曰文献。
统帅 D+
(王丞相尝将兵。)
武力 D
(王丞相善骑乘,尝以所执麈尾柄驱牛。)
军谋 D+
(司马睿之镇下邳,导为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惜记载未详。)
智略 A+
(王导负以才智,恃彼江湖,遂扶翼蕃王,室协东岳,存烹鲜之义,殉易简之政,大略宏规,卓然可述。然生于衍、澄之间,不能免习俗之累,喜通而疾介,能弥缝一时之阙,而无百年长久之计也。抚情安众,江左殆有;克复神州,则才不足以济也。)
内政 A
(王导管综时务,一日万机,夷心以延白屋之士,虚己以招岩穴之俊。开设学校,在乎沸鼎之中,爰立章程,在乎栉风之际。执国之钩,三十余载,时难世故,备经之矣。然西晋之弊,相随渡江,而莫能正也。卞敦阻军顾望,存于宽宥;郭默擅杀方州,取之遵养。晋室之不竞,由此故耳。)
魅力 S-
(王导少有风鉴,时人目为将相之器。后推奉元帝,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于是光隆三朝,风流百代,衣冠礼乐尽在是矣。陈氏语:“不谓为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也。”余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