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しえて!科学する麻雀】译文—第二章【上】(攻击的方法)

鸣谢:感谢火警君提供影印版本,方便了图表与图片的插入。
免责声明:
以下文章的著作权等各种权利归原作者所有,翻译 By SeventhTG(XD)。如果你喜欢本文并有幸让你产生了转载的想法,请注明原作者、原文地址以及译者,谢谢。
原作者:とつげき東北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78b76f01015x35.html
------------------------------------------------------------------------------------
第二章:排除你的优柔寡断!攻击的方法
本章从各方面解说麻将最重要的攻击。首先利用数据展示了先制攻击压倒的有利性。随着序盘、中盘、终盘等条件的变化进行了说明。点数与速度的兼顾、冷静的读牌等关键的部分希望大家掌握好。无论是麻将还是数据上都要先制攻击!
------------------------------------------------------------------------------------
麻将就是要攻击!
正如第一章所写,麻将就是由攻击与撤退(弃和)所构成的。这个局面是应该攻击呢?还是应该防守?这个才是关键。其他的技术与这个相比,其技术性要差很多。
作为其临界点的选择一般有2个。第一个是哪怕降低打点与听牌的宽度也要速攻(立直);第二个就是降低速度重视打点与听牌的宽度。
攻击与撤退的关系。打点与速度的关系。麻将的战术就是要描绘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过一般来说这是比较难的。笔者把比较重要的部分以前著《科学する麻雀》为基础,利用大量的数据与统计学、情报学等技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在本书中以比较容易理解的结论形式展开更加详细化的正确的麻将战术。
在本书中,首先从应该直接进攻的情况开始讲述。
------------------------------------------------------------------------------------
先制良形听牌应该立直!
在比较平稳局面下,你有手牌A,听牌了。没有DORA,平和NOMI。这个牌应该立直吗?

当平和NOMI(没有DORA,也没有三色或者一杯口等手役)听牌时,是否应该立直之前一直没有一个定说。
有些职业雀士写的战术书中说,门清听牌有一发和里宝牌的机会,不立直就太浪费机会了;但有些人却说把1000点的手牌变为2000点还要扔1000点棒子有点划不来。现在你如果到书店去,这两方面的言论的书籍你都可以找得到。
正确答案是,应该立直。
这么说的理由是因为平和NOMI的的先制立直的平均和了得点大约是3500点(严格来说的话,立直的平均得点随着巡目以及对手的进攻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某一巡的平均打点是3500点”)。假如我们进一个比较极端的假设,假设平和NOMI默听一定能够和牌,立直的话会是和牌率降低到35%(只考虑立直的收入的情况下)。依旧是立直更加有利。在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再考虑放铳率等等进行模拟测试,平和NOMI的手牌是非常适合立直的。
那么,手牌B又怎么样呢?这个牌只有立直NOMI。

这个答案也是一样的。立直NOMI的先制立直的平均得点大约是2500点。不立直的话就算有荣牌被打出也是不能荣和的,所以自然是应该立直的吧。顺便说一句,两面听牌的先制立直能与一发复合的概率,根据实际测量的基准来看,有近20%的概率呢。
基本上良性的先制听牌即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个原则对一些能够改良提高打点的手牌也基本是适用的。
为了便于大家参考,我把翻数与和牌的平均得点关系表放到了下面。1.5人进攻的意思是包括自己在内有1.5个人是全攻的状态(正确的说应该是一巡4张切牌,有1.5张是随机切出的,剩下的全是切的安全牌)。2人攻击的意思是他家有1个人处于立直状态,另外两人处于弃和状态。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12巡,立直NOMI的手牌在2人全攻的状态下的平均得点是2530点。由于有一发和里宝牌的点数UP效果,立直NOMI的得点也够在2000点以上。拿出1000点去立直也是非常划算的了。
总结:
所有良性先制听牌应该即立。
先制平和NOMI听牌应该即立。
先制良性听牌立直NOMI也应该即立。
------------------------------------------------------------------------------------
良形先制听牌不应该立直的条件
良形先制听牌基本上都应该即立,但是我在这里举几个不应该立直的例子吧。
首先,默听能够有6翻(跳满)的手牌应该默听。这样的手牌不应该立直来降低和牌率。一般情况下,在第13巡良形先制默听的话,和了率能有70%以上。要是立直的话,和了率会骤降到40%。和了率的降低程度随着对手的不同会出现一些误差,但只要没人跟你打配合牌,立直之后和牌率也不会超过60%。
那在来说说更加细节的地方。默听有4翻(满贯)以上时,第4巡~第6巡后,其他3人打得比较稳的话(即有人立直会马上弃和),默听是正确的。
另外,默听有4翻以上时,第7巡~第9巡之后,其他3人中有2人打得比较稳的话,默听也是很有效率的。
反过来,其他3人中有1.5人以上正在进攻的话,4翻以上的手牌立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统计,有人立直的时候,其他3家切出的牌,每3张就有1张左右是危险牌。如果稍微单纯化一点看,也就是一个人在进攻,另外两个人在弃和。从立直自摸和牌的比例来判断,这个情况同样适用于任何巡目情况下。因此面对先制立直,有2人在进攻已经是非常激烈的攻击状态了。在ALL LAST这种大家都会攻击的时候或者与不会弃和的对手打牌时,只要不是特别晚的巡目,满贯的手牌也是可以立直的。
总结:
良形先制听牌的话基本都应该即立
例外就是默听有跳满以上、默听有满贯以上同时对手的防守很好的中巡之后应该默听。
------------------------------------------------------------------------------------
不要等待改良!
即使是稍微改良一下就可以有高打点的手牌,两面先制听牌时也是不应该去改良的。比如手牌C和手牌D,等待改良是有损失的。

手牌C中已经包含了678的三色,但并没有完成这个手役。虽然有点可惜了,但是比起去摸三五六九万、二索以及五饼的的DORA,立马立直才是更加有优势的。这里我们假设一巡之内能够把这牌做到满贯的概率为13.2%,而且还必须是良形听牌。为了改良而去平和NOMI默听(荣牌出来的话就和),与最初就平和立直相比,平均的收支的期望值两者其实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改良是特别有吸引力的话,改良会比较有利这假设其实也能够和即立不分上下。
上级的雀士在有比较微妙的条件下有时候是会比较严格地区分“这里是不是需要等改良”,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理由(比如ALL LAST必须要满贯才能够逆转等)都是应该即立的。
手牌D摸到 四万的话能够附加断幺、三色以及一张DORA、一下子能够加4翻。由于是很好的改良,有些人害怕立直之后万一摸到 四万 而不去立直。实际上一巡要摸到一张特定的牌的概率是3%左右,平均要34巡才能摸到一张特定的牌,等你摸到早都流局了。
为了方便大家参考,我把两面先制立直的图示给了出来(图1)。

图1 两面先制立直图 1人进攻 (点击可查看大图,横坐标为巡目,纵坐标为概率)
第一巡能够有85%的和牌率,到了第10巡就跌落到了60%。立直要是每晚一巡,其和牌率就会减少大概2.5%。这幅图描述的是到流局为止都是先制立直的情况。实际上如果有人追立的话,自己的优势地位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外,有一些人会在早巡听牌的之后的几巡“看看情况”再突然立直,这是非常有损失的!用数学上的理由来说,听牌之后和牌率最高的时候就是刚刚听牌的时候。和牌的大半情况都是在听牌之后数巡之内。很多时候你还在“看情况”的时候荣牌就被打出来了。因此随着巡目的深入,你和牌的概率就在急剧地减少。
除非你能够很明确的知道你自己在听牌到立直这段时间内“到底是在观察什么、看什么情况”,否则这种打法是应该避免的。
等待改良和看看情况,就好像自己家里着火了不去想灭火的方法而是看看情况等着火蔓延一样。等你悠闲地搞清楚情况了,火已经大得不可能自然熄灭了。发现火的时候就浇水上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总结:
能改良为高打点的手牌,良形听牌也应该即立
你到底要观察什么样的情况呢?不要去无意义地“看情况”!
------------------------------------------------------------------------------------
马上就要流局时的良形先制是否立直?
那么,还有2到3巡就要流局的情况,是不是不立直的好呢?
立直之后只有1300打点的手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送棒,还是以形式听牌为先吧。但是立直之后有3900的打点还是比较划算的,立直有8000点(亲家7700点)的话,积极地立直才是正确的。
终盘的立直,由于有人想要避免未听罚符,一巡之内危险牌要比通常情况更容易被打出。即使剩下的巡目只有2巡,先制的良形立直和牌率的实际测量概率也有25%左右。这是很让人吃惊的数据了。由于还有一定概率复合一发和海底等役,所以点数的加成是很大的。他家未听流局的概率也会比较大。(根据实际测试,和牌时的一发概率占44%)
“越是上级者在就要流局的时候面对立直一定会打得更小心吧?”。不不,这是不一定的。如果只需要打一张危险牌就可以在流局的时候听牌(甚至和牌),多数情况下这么打才是正确的。有时候就是应为采取了正确的打法才会放铳的。这些情况在实际测试时已经考虑过了。
有一定打点的手牌即使在终盘也应该立直。我们把这个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如果是在序盘或者中盘,有一定打点的手牌的立直会更加有利。良形先制听牌,只要打点不是特别的高,不管是什么巡目都是应该即立的。大家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结论记住。
其实严密地进行一下思考,是否应该立直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立直所带来的打点提升与荣牌不容易打出以及要花费1000点棒这些优点与缺点之间的比较而已。
但是面对某个局面要去考虑那么复杂的事情是不现实的。因为打麻将的时候是没办法进行详细的计算的。
其实也不用详细的计算,事先分各种情况,把各种情况的对应结果与理论背下来是通向麻将正确道路的一条近路。应试数学里也有一种叫做“背诵数学”的应试技巧,在麻将中就可以叫做“背诵麻将”了吧。当然,运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能够运用,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行。仅仅靠灵光一现是无法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数学和麻将都不是那么单纯的哦。
一些稀有的例子除外,所有的良形先制听牌都应该立直。把这个当做结论记住才是正确的。
总结:
即使是只剩下2次自摸的终盘,良形3~4翻的手牌就应该立直!
------------------------------------------------------------------------------------
愚型先制听牌基本都要立直
那么嵌张、边张、普通的双碰听牌、非字牌的单骑听牌等非良性听牌又该怎么办呢?(在本书中,与两面听牌等相比,和牌率有明显差距的听牌形式都叫做“愚型”)。
除了立直的的打点提升与荣牌不容易被打出这两方面的比较之外,还要加入别的要素。那就是手牌的改良,比如嵌张变两面等等。
那我就先把结论给出来吧,除非你这个愚型听牌的改良张数非常多或者巡目非常早,否则等待改良都是有损失的。

比如手牌E,摸到四五万、八饼、八索可以提高打点。摸到四万还可以使听牌变为良形听牌。但是一次摸牌摸到特定的牌的概率大概是3%,摸4种牌的概率就是12%。平均下来8巡左右可以摸到一次。花8巡的时间进行手牌的改良,其代价就是失去自己先制听牌的优势。这是划不来的,也是不应该的。

手牌F的情况就更加简单了。摸到三七万可以变为两面听牌,而且还有平和。但是要在一巡之内摸到他们的概率是6%,平均要花16巡才能改良成功。
看看嵌张先制立直的图示(图2)我们就明白了。第一巡的立直有70%的和牌率,但是到了第10巡就降低到了45%。而且这还只是“先制立直”数值。要是还有其他人的进攻,这个数值还会更加低下。

图2 嵌张先制立直基本图示(1.5人进攻) 横坐标为巡目,纵坐标为概率
结论:
只要不是改良的张数特别的多、巡目特别的早,愚型先制听牌也应该即立。
------------------------------------------------------------------------------------
不立直而应该“等待”的条件
再来详细进行一下解说。和牌率与得点以及顺位综合来考虑,经过模拟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的条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变强的人一定要记住。
●从第1巡的情况看,如果花个8~9巡能够让得点翻倍是值得的。另外,话5巡左右把愚形变为良形也是值得的。
●从第4巡的情况看,如果花个6~7巡能够让得点翻倍是值得的。愚形到良形的变化不能超过5巡。
●从第7巡的情况看,如果花个5~6巡能够让得点翻倍是值得的。愚形到良形的变化不能超过3巡。
●从第10巡的情况看,如果花个4巡能够让得点翻倍是值得的。愚形到良形的变化不能超过3巡。
●从第13巡的情况看,花3巡能够让得点翻倍是值得的。愚形到良形的变化不能超过2巡。
如果牌局才刚刚开始,提高打点或者改良听牌花点时间还是比较划算的,但是随着巡目到了中盘,对手听牌以及和牌的危险度渐渐增高,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功夫去改良了。所以,每次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把握“什么程度下有多划算”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来看看手牌G应该如何考虑吧。摸到三四五六七万、两索可以形成断幺的良形听牌,摸到八万形成断幺的愚型听牌。
摸到7种牌其中1种的概率大致把握一下应该21%左右,平均5巡左右可以摸到。在来结合刚才的条件来看,这个牌在第7巡以前可以等待改良,第10巡之后就应该即立了。
但是,这个模拟测试的数据没有考虑放铳率,比起实战要更加单纯一点。这个牌其实在第6~7巡就已经可以即立了。
总结:
根据上述不立直的条件,大家可以想想应该等待改良的例子吧。
------------------------------------------------------------------------------------
愚形立直的考虑方法
“听牌之后等待改良”基本上都会绕远路。

在序盘,假如手牌G之前的手牌为手牌H,场上已经切出了2张两万。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切掉三饼听牌之后再等待改良,而是应该切掉一万增加良形听牌的进张数。
反正都是比较难以和牌的形(形式听牌只在终盘必要的时候考虑),所以就最大限度地以能够和牌的形为目标吧。我们的目标是良形听牌,可是一旦听牌再想改良就会绕远路了。这就好像以考公务员为目标一样,一旦成为公务员之后你才发现“工资好低啊”。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不过发生这样的情况确实有点2了。

那么,愚形先制有役听牌是否应该立直的基准就是手牌是否有3翻。“默听只有2翻以下就立直,默听有3翻以上就继续默听”。当然,除了立直之外没有其他役的情况,没办法只好立直。不过这终究只是一种判断基准,根据我们的模拟,实际上这个基准与巡目和他家的进攻的概率有关系。从我们的基准来判断,手牌I如果没有DORA就应该立直,有1张以上的DORA就应该默听。
总结:
不要在听牌之后再等待改良
2翻以下就立直,3翻以上就默听
------------------------------------------------------------------------------------
超级愚形听牌应该立直吗?
那么在没有其他人立直的情况下,假设我们听半筋、两筋引挂都没有的嵌张四饼而且悲剧的是场上已经切出了2张四饼。这种听牌可以说是“超愚形”了。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在中盘~终盘,根据之前说到的条件来判断(大概就是10~15巡左右),实际测量的立直和牌率是14.8%,而放铳率是19.1%。即使是在100万局中也只能找到162局左右的数据。虽然数据有所波动,但是还是可以看出来和牌是很困难的。
像这样不好的听牌,如果可以根据场上的状况来读出“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和牌”的话,还是可以立直的。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成为“超愚形听牌也要立直”的理由的,往往是“由于打点比较高,所以要立直”。(根据实际测试,超愚形立直中67%都是7700点以上)
果然这样的条件即使是先制听牌也不是那么有优势了。打点有8000也算勉强有点赚头(这种情况是可以进攻的)。如果只有2600的打点,那就不能进攻了。特别是亲家就更难以和牌了,考虑到连庄所带来的好处,即使3900的打点也是不能立直的。除非是终盘无论如何都要和牌或者DORA3以上等特殊的情况,否则以形式听牌为目标才是比较靠谱的。
另一方面,如果是在第5巡~第10巡,能够有比较快的立直情况就有所变化了。虽然还是有被追立然后放铳的可能,但是自己的和牌率能够有30%。有5200打点的手牌就能够赚头了。“超愚形”的话,本来是应该以改良为目标的。但是如果在听牌之前不小心搞成了超愚形的DORA2的手牌,在序盘(第7巡左右),改良比较困难的话还是可以立直的。
除了“超愚形”这种情况之外,其实“从自己的角度看,自己所听的牌还剩多少”并不怎么影响和牌率。所以也就不必太过在意自己所听的牌到底还剩多少。(当然特别极端的场合除外。)
总结:
中盘~终盘的“超愚形”最少要8000点才能进攻
序盘的“超愚形”有5200打点,改良张数也比较少的可以立直。
------------------------------------------------------------------------------------